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城乡二元体系松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群“制度性孤儿”,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生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面临的学习、心理等问题,与父母外出、亲情缺失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在大力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前提下,应转变学校办学理念,充分拓展学校职能,赋予学校更多的家庭教育儿童、养育儿童的功能,以探索新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商》2016,(7):249-25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三农"问题的衍生物,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问题,对农村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从法学的角度研究分析留守儿童应该拥有的权利,并且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建议以直接立法的方式予以保护,面对留守儿童教育,生活,健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正真的问题,贫困是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宏观方面的大方向问题不是本文谈论的,本文仅仅一个人观点对留守儿童的人权保障提出一些希望有助于改善他们生活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留守现象普遍存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构成留守家庭。现实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农民传统心理因素是农村留守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加大政策向农民倾斜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丰富留守群体的文化生活;建立健全扶贫政策,全方位实施精准扶贫;提高留守群体和农民工自身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城乡差距拉大、社会制度缺陷、农民工生存状况等客观、主观、直接原因的影响,目前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相当严重。应从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留守儿童产生及教育缺失的原因为切入点,制订实施优惠政策的配套措施,彻底打破多年的城乡“二元分治”体制,发挥农村学校教育的关心和监护作用,打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大门,办好打工子弟学校,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享有与市民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以彻底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芳 《科技转让集锦》2008,(20):128-128
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2亿人,而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可以看出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是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实行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寄宿制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村、山区留守儿童每天长途跋涉上学之苦和读书难的现实问题,让其父母没有安心地进城务工,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和解决的决心。本文通过研究建设南充市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和改善空间环境,合理设计好农村学校的环境空间,使其利用得更加高效,更好地解决南充市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同时也为我国推广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民大规模地进城务工,产生了留守儿童生长的环境不健全、亲情缺失、学习兴趣下降、性格怪异、非社会化行为日益突出等不少令人担忧的现象.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教育之间出现较大差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设新农村、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大对农村学校建设力度和大学生到农村支教,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农民外出务工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导致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就随之增多。由于成长的环境比较特殊,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出现了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需要有关各方同发挥作用,努力合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各级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福建省三明市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多方汇聚人财物,通过引入专业化服务,精准对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需求,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灵抚慰、亲情关怀、家庭教育等服务重点,形成立体式未成年人保护社工服务模式,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关爱工作的细化实化,对今后逐步明确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公共服务内容和标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大量农村父母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凸显。由调查可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亲情缺失,监护人不力,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导致留守儿童学习、心理、行为习惯等问题突出,应从政府、学校、家长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提高留守儿童受教育的质量,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数量逐年递增。这种现象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留守儿童在教育与成长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学校硬件与软件设备均较差、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着健康隐患等。今年国家又颁布新的文件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文件中通过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等政策来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与爱护。  相似文献   

13.
郑珊珊 《商》2015,(2):61-62
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逐年扩大,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性格孤僻、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等系列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合力帮助农村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过渡时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的教育。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问题,许多心理问题的存在与他们的情感诉求没有得到有效应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是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现阶段人们在不经意间剥夺了留守儿童道德成长过程中的榜样教育,道德与行为失控也就可以追溯;由于家长文化素质的不高,自身也有较大的偏差观念,家庭辅导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容乐观,尤其是留守女童。留守儿童基础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涵盖的范围远远超过了教育本身,是各种矛盾和冲突全面客观的表现,如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家庭结构和一系列的社会障碍,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正确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它是我国农村人口大量流动的结果。留守儿童是我国现在社会所面临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刘金华  吴茜  秦陈荣 《人口与发展》2020,26(2):79-87,48
根据亲子沟通频率(高-低)、亲子亲密度(强-弱)将亲子亲合分为积极型亲子亲合、消极型亲子亲合、默契型亲子亲合、放任型亲子亲合四种类型。通过采用西安交通大学课题组与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017年在四川省金堂县联合开展的留守儿童调查数据,探讨亲子亲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调查发现,四川省金堂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较高的孤独感问题,基于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不同亲子亲合类型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存在差异,积极型亲子亲合有利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默契型亲子亲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缓解作用不显著,放任型亲子亲合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提出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8)
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该县留守儿童生活现状、教育现状、心理健康现状等方面了解该县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并进一步发现该县留守儿童在安全、生理、心理以及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家庭、学校、政府等方面探讨了解决该县留守儿童问题应该做出的对策,由此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邰悦 《商》2013,(15):337-337,250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农村的和谐稳定,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现状入手,剖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系列原因并拟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象,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文尚卿 《中国市场》2010,(52):188-189
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早期教育缺位、入学率偏低、生活上缺少照顾、学习上缺少辅导等,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①要发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推行公共财政制度;②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③整合社会资源,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阶段的产物,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存在着丰厚的劳动力,两相吸引,大量的青壮年流向城市,但是与此同时农村遗留下很多儿童,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跟随父母进城生活,亲子之间的长期两地生活造成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中国现阶段,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问题的缩影,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无疑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应从国家、社会、立法等方面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