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任志祥 《商业研究》2003,(20):94-96
国际金融中心是现代世界金融的主干 ,它的存在和发展为所在国或地区带来了极大的收益。从制度竞争的角度 ,对现今国际金融中心间日益激烈的竞争特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国际金融中心间的竞争也是制度的竞争 ,制度成本的高低决定着竞争力的强弱。最后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求 《中国市场》2009,(24):20-21
<正>国际金融中心是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并早在中世纪已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不断发挥它的影响力。13世纪的威尼斯就曾依托于兴旺的国际贸易和对君主的信贷,而获得当时世界上最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的殊荣。到了17世纪,凭借荷兰经济力量的支持,又拥有整个欧洲商业和信息交换中心的优势,阿姆斯特丹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史和道路、竞争优势以及成功经验等,并通过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对于北京将要建立有国际影响力金融中心具有很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政治上的敏感性、经济上的复杂性及国际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得香港“九七”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发展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倍受世人关注。本文认为,无论是从法律、比较及成本的角度,还是从道义上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方均无意改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强大的城市整体功能与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将成为构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坚固基石;令人瞩目的“中国因素”将一如既往地促使和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国际经济的复苏及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也将对香港金融未来的发展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不过虽然内地、香港及国际环境总体上十分利好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与不利。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积极采取对策,从而促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一个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发展佳境。  相似文献   

6.
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各具特色,且相互之间的竞争从未间断;并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与伦敦、纽约传统国际金融中心极为不同的鲜明特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金砖国家金融中心的发展潜力及其崛起的可能性受到关注,亚洲尤其东亚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逐步提升,日渐成为改变世界金融格局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中心足更高级的国际金融活动中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金融实力的象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对当今世界顶尖国际金融中心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倩 《现代商业》2012,(30):44-45
国际金融中心有两种类型:一是自然发展型,二是政府引导型。新加坡属于政府引导型。新加坡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政府起了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进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积极实施金融监管等方面。新加坡政府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积极作为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上海能否取代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恩 《国际经贸探索》2003,19(4):15-19,49
香港与上海金融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不但互有优势与隐忧,而且上海金融中心的建立也不一定是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代替和竞争,未来建立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之间顶多是相互分工和彼此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北京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北京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需要,是北京金融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北京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有得天独厚的金融地缘优势,有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完善的金融业态和金融监管体系,有巨大的投资空间,有大量的金融研发机构和丰厚的人才储备,同时有着丰富的国际交往经验。文章提出,北京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立足于我国现实情况,有特色,有创新;注重整合周边省市资源,领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金融领域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加大在金融方面的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11.
It has called a lot of attention tnat China should build a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Delta:Make Beijing the centr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Management and Cooperation,working as the management and cooperation base and headquarter for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iriternational Financial competition;Make Shanghai the centr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Market.working a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mpetition;Make Hong Kong the centre of Intemational Finance Open and Innovation,working as the frontier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新说:轮式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冯德连  葛文静 《财贸研究》2004,15(1):80-85,120
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就是回答哪些力量推动中心成长的问题 ,也是制定促进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政策必须要研究的问题。从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看 ,1 9世纪以来 ,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催生了一批国际金融中心 ,也使得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变化。本文把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概括为“轮式模型”。模型认为 ,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动力主要有两种拉力(科学技术、经济发展 ) ,三种推力 (供给因素、历史因素和城市因素 ) ,以及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逐鹿金融城     
<正>古人云: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从环渤海到京津冀,从东北振兴到中部崛起,从西部开发到中亚合作,从北部湾再到泛北部湾,每一个区域的繁荣都迫切需要金融业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在地域面积等同整个欧洲的中国大地上,出现多个金融中心并不为奇的看法正在形成共识。而在此间,经由各地经济发展所支撑的中国经济总体复兴,亦正呼唤一个与之地位相  相似文献   

14.
It has called a lot of attention that China should build a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Delta: Make Beijing the centr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Management and Cooperation, working as the management and cooperation base and headquarter for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在定位金融中心方面竞争十分激烈。本文在评论金融中心定位相关文献后,提出金融中心定位的竞争力理论和具体定位思路及方法。在利用模糊曲线模型对金融中心定位的假设进行经验验证时发现,影响金融功能的因素根据重要程度依次为:国内外金融资本数量、国际金融产业聚集、科技竞争优势、经济区位便利度、生活环境优势、国内金融产业聚集、金融业人才规模、法制健全程度、科技产业发展、航空基础设施状况等。利用相关方法计量出中国43个主要城市的金融功能竞争力指数,根据指数大小大致判断:上海、北京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广州、青岛、厦门、武汉、大连、重庆、西安可定位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些结论有的验证了目前理论和实践界的定性判断,有的则对目前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定性判断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的方法和结论对于金融中心定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决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以网络为基础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云会计作为云计算与会计的混搭组合,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整合的平台。FSSC的管理模式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大型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FSSC更专注于标准化业务流程,充分发挥集团总部控制管理职能,云会计提供了应用实施FSSC的平台,相信在未来云会计在FSSC在我国企业中将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18.
金素  刘璐 《商业研究》2011,(2):42-46
在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各项经济指标显现出危机已经见底的信号,世界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的时刻,思考这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进一步分析其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马克思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新特征,剖析了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实质,并提出后危机时期应着重于制度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