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以来,受成本上升、外需疲弱的影响,我国工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呈减速运行态势,至今仍未出现明显的企稳回升信号。伴随着工业景气的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更加明显,三角债问题开始浮出水面,部分外向型制造业出现向发达国家回巢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我国工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013年,随着欧债危机的舒缓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的落实,我国工业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将较2012年有所好转,工业增长将出现一定转机。加快去库存、去产能进度,促进结构转型升级,将成为工业的政策主线。  相似文献   

2.
1994年工业增长与结构变动分析郭克莎一、1994年工业增长的基本情况1994年,在体制改革推进和宏观调控改善的条件下,工业经济总体运行状况较好。工业生产继续高速增长,产销关系趋向好转,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资金紧张、产品积压和亏损严重依然是工业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张亨明 《经济师》2008,(7):263-263
文章是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课题的部分成果,从工业经济运行状态良好、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升级趋势明显、各市支柱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呈现地方特色等几方面对安徽省2007年的工业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4.
1999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央继续实施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工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企业实现利润保持较高增幅。尤其可喜的是,国有工业效益回升十分突出,作为国有企业扭亏解困突破口的纺织行业提前一年实现了中央确定的扭亏目标,多年来生产经营一直困难重重的辽宁省国有工业也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平稳态势。  相似文献   

5.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生产增长和效益回升主要靠少数企业拉动,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没有根本改善;产销率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位次靠后;企业成本费用上升,产成品库存和应收帐款净额居高不下;部分  相似文献   

6.
1996年中国工业增长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中国工业增长回顾分析□郭克莎1996年,在宏观经济保持相对紧缩的环境下,工业生产增长继续平稳回落,但与其他产业相比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工业增长结构尤其产品结构在市场需求调节下有所改善,但工业品的产销率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值得高度重视的...  相似文献   

7.
《江南论坛》2014,(10):F0002-F0002
正近日,位于滨湖区马山的瑞年集团开除了健康养生工业旅游项目、并正式成为江苏省工业旅游示范点。瑞年公司创立于1997年,产业横跨健康品、药品、健康饮品等多领域。瑞年健康养生工业旅游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瑞年健康科普馆",游客可在此参观了解健康科普知识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全国工业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主要工业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是,在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下'工业生产成本压力明显加大,不同行业效益开始分化,小微型企业生存状况恶化。2012年是我国结构调整的深化之年,工业经济运行的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投讯消费规模的扩大会支撑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但欧债危机蔓延则可能对部分出口型、外向型产业形成冲击,改变我国工业增长的正常轨迹。  相似文献   

9.
邵法都 《经贸实践》2007,(10):60-61
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土地,资金要素制约和能源、原材料涨价等诸多矛盾,作为工业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工业投资,在经过几年快速增长后.今年我省开始出现增幅较大回落的局面,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下降的态势。如果工业投资增幅继续发生大幅度的回落,必将给我省今后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问题,探寻制约工业投资的要素和对策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研发决策影响。利用2010—2019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数据要素与研发决策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据要素赋能资本、劳动要素后的要素深度融合,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与劳动密集型工业相比,数据要素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将研发决策纳入后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囿于高风险的利用型研发决策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能够促进数据要素赋能传统要素,二者有效融合能够显著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01-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检验我国工业行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行业的生产率与出口在2001-2004年虽然为正相关,但最近的2005-2009年的数据分析显示相关系数并不理想,且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生产率越高的出口越少,而生产率越低出口反而越多,这与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相悖;出口对生产率的影响也不明确,出口贸易并没有提高我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不仅如此,其还对生产率有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符合出口学习效应的.导致我国工业行业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加工贸易较多,且占据了出口贸易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1989年以前,德国半导体工业与日、美等国相比几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通过欧洲联合微电子项目Jessi的实施,特别是德国科技界和西门子等世界级大公司的共同努力,现在的德国半导体工业已令人刮目相看。在位于风景秀丽的易北河畔德累斯顿市原东德微电子基地的基础上,一个崭新的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硅谷”正在兴起。1995年,德国有源器件增长30%,实现销售额134亿马克。其中,半导体增长34.7%,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马克大关。在经历了1996年全球半导体工业令人难以置信地出现了近1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衰退之后,德国半导体工业重又出现…  相似文献   

13.
提升工业增长质量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现工业结构转型的现实需求。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2009—2016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分析影响工业增长质量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中国工业增长质量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状态;工业资源配置水平、生产效率等都在不断提升;(2)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开放程度和区域工业所有制结构对工业增长质量的提升作用显著,而区域污染治理水平、区域教育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利于工业增长质量的提升。因此,应从优化工业结构、协调国民素质与技术创新、建立绿色开放型经济与改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四个方面着力提高工业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国有工业的现状、成因及对策黄鹏章梁秀兰一、现状据河北省统计局提供的有关资料显示,近两年来,省内国有工业企业出现了亏损面加大、亏损额增加的严峻形势。主要表现,一是地方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所占比重大。1994年在1220家地方国有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  相似文献   

15.
陈强 《发展研究》2014,(2):48-51
2013年,在实体去产能与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我国工业经历了由降转升的过程,总体上结束了持续多个季度的调整,为全年工业经济的稳定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展望2014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以及我国的结构调整,工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将不断积累,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宏观调控需要稳中有为、顺势而为,积极探索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信息消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巩固工业持续健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区域分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4年中国1000最大工业企业(以下简称1000大)数据。根据这一最新数据及2002、2003年中国最大1000家工业企业数据,我们对1000大的分省市、区域及部分行业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区域分布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汽车工业在一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和韩国两个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依靠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本文将从发展历史和速度、发展环境、经济贡献率等五个方面对中韩两国的汽车工业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发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且借鉴韩国经验完善我国汽车工业之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使得对中国工业分行业在整个改革开放期间的增长核算分析成为可能,本文克服了该期间内工业行业分类标准前后不匹配、工业经济指标统计口径1997年前和1998年后不一致、20世纪80年代分行业数据较多缺失等困难,构造了38个工业两位数行业1980—2008年间的投入产出面板统计数据库,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资本存量、职工人数、从业人员、能源消费总量、工业中间投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变量。本文对这些变量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两个时期分别论述了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70年的发展历程。之所以划分为两个时期,是由于这两个时期的发展战略、理念、路径、成就都不同。前一时期以国有企业为主导,超前发展了重工业,在发展战略上偏向于内向型,在发展理念上倾向于粗放型。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特别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后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前一时期同时也存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人浮于事等弊端,特别是由于轻视了轻工业导致了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发展多种所有制企业和引进外资,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推动轻重工业平衡发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使我国从一个人均GDP排名十分靠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并且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本文还尝试着总结我国工业发展的经验,希望能够成为其他国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已出版了不少部有关中国经济通史类型的著作。在中国经济专史方面探讨专业、商业、田制、税制、外贸、财政、货币等等的专著也不少,甚至对国债、钞券、邮政、物价、关税、合作运动等等的专史也曾刊行,唯独有关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专著却一直是个空白。为什么出现此空白?我认为不外是来自两个原因。一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到解放前夕,尚未形成其完整体系,无必要编写它的专史。二是我国的近代工业虽起步较晚,而封建手工业的存在却已有两千余年的发展繁荣历程,如再联系到古代青铜器、陶器等的制造,地就得追溯到夏商时代。要编写一部系统的中国工业专史、决不能仅阐述其近代工业,必须对封建手工业和更早的工艺发展过程也有所论述。但是,封建时期的手工业一向包容在商业之内,连古代有名的盐铁制造富豪也被看作是“因通商贾之利”而致富。到战国后期将工商视为“末业”之说出现以后,手工业的发展实况更不受史学家们的关注,此所以历代《食货志》均未给手工业发展情况设立专篇予以表述。因此,在编写一部中国工业发展史时,对其封建手工业部分之资料的爬梳整理难度是相当大的。至于我国名闻于世的古代精美陶器、青铜器、如无精湛的工艺技巧即不可能制成,这也是编写古代手工工艺发展历史著作的不可缺少部分。但此类史料在我国文献中几乎没有记载,只有通过对现代大量出土文物的验证才能窥见其发展概况。如无大量出土的文物为依据,则夏商和周代前期的此类工艺发展概况已无法知晓,更不谈将它写成史学专著。基于上述两个原因,若干年来中国工业发展史之成为空白实为势所必然。当然,即使在今天要编著一部中国古代工业史仍有较大难度。因为将未经过系统整理的浩瀚文献史料和分散的考古文物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即须具备敏睿的分析能力还得付出长期的辛勤劳动,才可望做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