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融纵横》2004,(2):4-9
一、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经济发展呈超强状态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3年1-3季度,长三角地区15城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06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0.3%。从增速来看,15城市中最高的为苏州17.6%.最低的上海11.8%,均值达到14.5%,远远超过全国8.5%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贾利军 《时代金融》2009,(6X):35-37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间相互依赖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彼此相邻的城市必须作为一个群体,参与国际产业的集聚与分工才更具有竞争力。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在未来进行经济整合、经济重构成为其必然趋势。然而地区经济整合通过影响商品、投资和知识流动,影响了各地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因此,进行经济整合产生的增长效应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16城市通过经济整合产生的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面板数据的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长三角二省一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结果表明:银行贷款显著促进了江苏和浙江的经济增长。上海市的证券市场融资额对上海的经济增长虽然显著,但系数很小。江苏和浙江的证券市场融资额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上海和江苏的利用外资显著促进了其经济增长,浙江则不显著。浙江的劳动力系数显著,说明浙江的产业结构比上海和江苏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劳动力投入。因此浙江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保证经济增长的后劲。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为例.从商务成本角度分析了总部经济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几年中心城市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大幅上涨,使得周边城市在硬性成本上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因此对制造企业而言,生产制造基地与企业总部的空间分离.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要求。最后,针对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间相互依赖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彼此相邻的城市必须作为一个群体,参与国际产业的集聚与分工才更具有竞争力。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在未来进行经济整合、经济重构成为其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管理学的SWOT分析法,科学的论证了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整合具备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根据SWOT矩阵,提出了目前适合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整合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晓红 《现代金融》2010,(11):28-29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两省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体,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据统计,长三角这一仅占国土面积1.1%的区域.2009年经济总量为7.18万亿元,占全国的21%.进出口总额占全国36%。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凸显出城市的主导作用。本文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和区域内地区间差异缩小两个方面实证考察了城市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演进的影响,结果证实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过程中城市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银行业的合作与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六大城市群,这一仅占国土面积1.1%的区域,经济总量却占到全国的22.5%,存贷款增量和财政收入则分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属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相互联系十分密切,对我国经济社会和金融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初现端倪,但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却在联动的潮流中显得相对滞后。[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很多研究表明,金融市场是联接FDI技术外溢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纽带,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FDI技术外溢的效果,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本文以长三角两省一市地区为研究主体,1990~2008年为研究期间,实证研究了该地区金融发展、FDI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而提出提高长三角地区FDI外溢效应和经济增长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林 《金融纵横》2009,(3):59-62
地方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决定了信用体系建设的区域性,“长三角”作为我国区域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日益具有国际化趋势,也有地缘区位的特殊性。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发挥人民银行征信建设在促进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解决信用化程度偏低、信用总规模对经济总量贡献结构失衡的问题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长三角”信用建设的基础上,剖析信用长三角建设的困难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外汇管理关系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现阶段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外汇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外汇管理的总体应对规划和近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计算了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变异系数及Moran's I指数,测算该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进行比较。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对中原经济区未来经济协调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0年和2017年长三角地区26个地级市的数据,首先从多个维度综合构建衡量金融风险的指标体系,分析其在金融业发展推动地区实体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其次通过测算Moran’s I指数,发现长三角城市群间的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关性,因此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较2010年显著提升;加入金融风险这一要素后,金融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将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4.
苏航  崔博 《中国外资》2008,(11):219-220
21世纪以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发展后劲甚至高于同类型先发展的珠江三角洲。本文从社会资本结构的信任、信息渠道、社会组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社会资本是促使长三角经济增长快于珠三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2020年9月,我国向全世界正式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即力争二氧化碳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绿色低碳转型将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要求。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其三省一市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分别占全国的1/26和1/6。长三角绿色金融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应在完善政策体系,形成分工合力,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6.
陆妙燕 《浙江金融》2012,(2):43-45,22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市场的发展和政府的推动下已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趋势,江浙沪三大区域在经济增长速度、居民财富增长、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均有趋同表现,但三者之间仍然存在着金融市场分割、金融业发展程度不同、融资结构差异等问题。在此经济、金融大环境下,浙江省金融业需立足于长三角大金融,从自身经济、金融特征出发,积极提升直接融资比重,规划民间金融发展,并为众多小微企业构建强有力的融资体系,使得以民营企业主导的浙江经济得以长期持续发展,也使得以此为基础的浙江金融业能在平稳发展中得到有力的实体经济支撑。  相似文献   

17.
叶锋 《金融博览》2010,(5):9-10
对“坐拥”盛会的长三角地区这一面临转型的“经济高地”来说,上海世博会的机遇可谓千载难逢。  相似文献   

18.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要合作契机,它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长三角经济和金融一体化是一个逐步深化和渐进的过程,随着《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及《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MOU)的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也逐步深化。在ECFA框架下如何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这是一个重要且现实的课题。本文分析了ECFA与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关系,比较了两岸三省一市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提出了ECFA框架下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长三角各省市陆续发布的2014年经济半年报,尽管三地经济增速均有放缓,但是服务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增速均已超过GDP增速。2014年经济半年报陆续出炉,服务业与外向型经济的稳速增长给长三角这个中国最大城市圈的经济回暖带来了可能性。根据长三角各省市陆续发布的2014年经济半年报,尽管三地经济增速均有放缓,但是服务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20.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长三角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企业资金集团化运作背景下,长三角区域资金流动频繁,总部经济形成的虹吸效应可能导致金融资源向沪苏浙总部集团所在地集中,造成长三角欠发达地区的本地资金外流、金融服务空心化,进而加剧长三角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本文基于长三角四省市数据,研究总部经济效应对欠发达地区金融运行的影响,并结合实际从发展自身总部经济、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提升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