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观点荟萃     
张维迎:企业家的政治化倾向太严重 经济学家张维迎近日指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最大隐患不是经营问题,而是企业家的政治化倾向太严重。他说,现在我们很多民营企业家的名片上都罗列着一堆政界头衔。从未来的角度看,这对企业肯定是弊大于利的。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头脑要清醒。我们不少民营企业就毁在拔苗助长上。要知道,市场和消费者是不认你是不是“委员”的,而且我们中国急需的是一个一视同仁的竞争制度,而不是通过贴政治标签让一部分企业从中得利,这等于歧视了另一部分。所以在西方,如果你要在政府兼职,那你就应该辞去企业的职务。 …  相似文献   

2.
作为经济活动,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总要进入市场.光进入到本地的市场,显然很小.我们的商品真正取得效益,必须考虑更大的市场.要争取全国的市场,国际的市场.走到市场经济里面来的时候,如果不去以全力来扩大自己的商品的市场,你这个单位、这个企业经济效益根本就走不开.如果你的市场扩大了,销售增加了,生产也能扩大,规模也相应地增加,效益也会增加.这样经济才能发展上去.因此,企业的活动中就会产生一种观念,叫做以销定产.过去企业只管产,销是国家的事.现在企业要自己搞了,就要考虑以销定产.没有销路,你产那么多干啥?拼命从银行借很多的钱来维持企业的生产活动,可生产出来后卖不出去,借的钱还不了,连利息都付不起,那不行.  相似文献   

3.
郭虹 《当代经济》2001,(10):28-28
随着加入WTO进程的加快,我们政府取消了对民营企业从事进出口经营的限制,民营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从事国际化经营,发展空间大为拓展.但是,我国民营企业外向型经济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一是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国际竞争中居于弱势地位.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未对中小企业开放,而国有银行由于体制原因,在信贷上仍然重视国有企业,轻视民营企业,因而除少数民营企业能通过抵押获得贷款外,大多数民营企业缺少有效途径来筹措企业发展资金.  相似文献   

4.
.如果一个社会不存在比较商业模式的平台,竞争商业模式的氛围,这个社会就必然是没有生气的.在资本经营方面,企业还要学会在资本市场上经营信息,进而围绕信息流对企业价值链条的各环节进行程序的调整和优化,而不是一个"圈钱"了得.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的信贷融资困境,其本质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机制缺乏等所引致的信贷市场上局部的“市场失效”。因为民营企业具有公共产品的“收益外在性”的特点,所以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失效时的积极调节功能,以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重点,主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全力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信贷融资环境,竭力缓解民营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的市场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6.
市场进入壁垒、进入管制与中国产业的行政垄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世英 《财经科学》2005,(2):111-117
本文在对中国产业行政垄断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该问题给予了较全面的论述.其基本逻辑过程是:如果不存在市场的进入壁垒,那么,没有外力干预的市场竞争机制将导致最优的社会福利结果.如果存在市场进入壁垒,则可能是技术进入壁垒、企业战略性进入壁垒和政府进入管制,如果这些进入壁垒的效应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及社会福利,那么政府对此就无需进行干预;反之,就应存在着政府干预,而且这种干预的程序和方法都应该具有有效性和公平性.如果我们将这种干预称作政府管制的话,就不应该存在所谓政府对产业的行政垄断.本文从上述分析逻辑给出行政垄断的定义,并对在我国建立完善有效的产业政府管制以及消除产业的行政垄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沉淀投资、垄断与政府管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企业处于完全竞争行业中,市场供求价格机制会实现帕累托最优,无需任何中介组织和政府管制;如果企业处于自然或人为垄断的市场条件下,政府管制就十分必要,此时往往将管制目标确定为社会福利最大化.当消费者购买产品进行沉淀成本投资,消费者无法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垄断企业就与消费者产生了双边谈判,进而会引起敲竹杠行为,大大降低消费者剩余,即便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也会带来收入不公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管制目标就需要由社会福利最大化转向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否则,不仅不会实现管制目标,而且还会恶化消费者剩余,从而使消费者合理合法地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因而,针对垄断市场,尤其是自然垄断(主要是公用事业部门)市场所进行改革以及重新认识消费者—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的公司从事的是高危作业,你希望有通过保险公司分担自己的风险吗?很多雇主的答案是"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我国2009-2014年沪深两市民营企业数据,以民营上市公司寻租活动为视角,探讨寻租、政府补贴与民营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寻租行为显著增加了企业获得政府补贴,而政府补贴则显著提高了企业绩效,但总体来看,民营企业通过寻租获得的政府补贴的使用效率不高,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途径从长远来看,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将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之一,民营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来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经营状况良好、符合股票发行上市条件、又得到当地政府支持的民营企业,应积极争取发行股票直接上市筹资。与此同时,一时难以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可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控股上市公司间接获得上市资格。 1.直接上市。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容量有限,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所以争取上市已成为政府、企业关注的头等  相似文献   

11.
现在Web2.0成了一个筐,什么都能够往里装.我发现老企业、新企业都给自己扣了一个2.0的帽子.这样2.0的市场就很乱,就不纯洁了.很多企业都打着2.0在投资.笼统地来讲,我对2.0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2.0应该不是一个概念,不是说你用了Wiki、有了博客就叫做2.0,实际上每个企业都是2.0.  相似文献   

12.
现今企业管理界,人们普遍公认企业长生的秘诀是杰克·韦尔奇的“创新论”,而企业管理创新则万变不离“激励——退出”机制。“激励与退出”机制对企业来讲就像人要活着,就要天天吃饭,不吃饭,时间长了就要饿死,但光吃不排也不行,时间长了也要涨死。同样道理,企业活着要有激励机制,不激励员工就没有积极性、创造性,企业就要死,但光激励不退出,人员沉淀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政府、企业、市场三个层面分析了制度变迁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了现存的不利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因素,并提出综合运用政府、民营经济主体和市场三方面力量进行制度创新以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黄送钦  何晓斌  高皓 《经济学报》2021,8(4):116-152
如何在政府和企业间关系中寻找一个适宜状态,实现非市场战略与市场战略的整合,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第12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CPES),本文实证分析了"企业家+官员"合作建策对企业新增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家+官员"合作建策对企业新增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民营企业新增投资水平,在使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家+官员"合作建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困境、提高民营企业家地位和完善企业治理制度,进而促进了企业新增投资.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相对而言,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无政治联系和未能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企业中,"企业家+官员"合作建策在企业投资行为中的促进作用更强.最后,合作建策能为企业获取更高质量的政务环境,说明合作建策也对增强政府行政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本文认为,增强政府官员与民营企业家的信息互通,提高民营企业家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共商地方事宜"将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本文的研究从一种战略整合的视角考察了政企合作建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这不仅丰富了政治关系对企业投资的相关研究,而且还拓展了以市场为核心的战略管理,为企业进行"二元"战略互动的重要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僵尸企业"指自身发展能力已经丧失或低下,市场竞争力较弱,依靠政府补贴、银行放贷而生存的负债企业.这类企业虽已身死,但占用着大量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处在"死不了、活不好"的状态.本文在纳什均衡理论体系下,列入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进行博弈分析,探讨如何突破僵尸企业困局.结合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僵尸企业破产重组、重整所面临的困难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一连串企业倒闭的寒流中,"倒闭潮"、"停工潮"、"民工返乡潮"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词语.期间,出于稳定大局的需要,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各级地方政府均站出来辟谣.认为"倒闭潮"的说法有夸大之嫌.当然,政府官员也没有否认,这一轮横扫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带来了剧烈的冲击.并且,2009年的形势同样很不乐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的社会责任属性对民营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使受鼓励产业中的民营企业较易获得银行信贷,但并未相应提升企业绩效,信贷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民营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由产业政策传导的社会责任,造成了民营企业行为的扭曲.在制造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本应选择退出市场的民营企业在产业政策支持下依然选择留在市场中,不仅降低了企业绩效,也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产业政策偏好于行政调控以及由政府选择产业内“优胜者”,激发了民营企业盲目超规模投资,不利于企业绩效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规范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理顺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提升民营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而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创造者却一直受到"融资难"问题的困扰.造成这一局面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原因,更包括银行、资本市场及政府等外部原因.本文就导致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周家让 《经济纵横》1992,(12):33-34
<正> 怎样才能把企业更快更好地推向市场?关键是政府要大力培育市场,发展市场,完善市场体系,使企业有市场可依,有市场可去,成为市场的主体.同时,政府作为"推方",处于主导地位.其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推法,运用什么方法和策略,此中大有讲究.一、见权不包揽.把企业推向市场,其实也是政府和企业之间利权的调整.政府是还权方,如包揽本来应该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无异于捆住企业的手脚,企业就不可能走向市场.所以要把企业推向市场,首先就应还权于企业,不折不扣地落实《  相似文献   

20.
在PPP推进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不对称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风险不对称,导致民营企业考虑到其在PPP模式下处于劣势,因此不愿意选择参与PPP,这就导致社会资本进入不充分,PPP模式无法有效开展.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PPP模式下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面临的不对称风险,并提出有效控制不对称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