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会计界的研究热点,它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两部分,对企业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关系着国家税款征收和企业收益分配。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概念,针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财会人员在利润表中准确填报所得税费用,从而达到国家税收利益和企业收益兼顾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2.
左凡 《时代金融》2008,(8):97-98
本文主要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费用等有关事项确认与计量方法进行阐述,力求读者能够正确理解有关所得税的核算。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在计算所得税费用时,首先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拥有的资产和应偿还负债的账面价值的具体数额,然后根据税法对资产和负债的相应规定算出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产生差异则统称为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又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以确定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此基础上之上,就可以确定出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里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数额具体是多少.之前的相关文献主要讨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而没有阐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转回方式,本文首先讨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然后试图讨论其转回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计算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的调整会影响企业当期的净利润,进而影响股东的每股收益。因此,暂时性差异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新所得税准则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当期所得说和递延所得税应当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即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可按“所得税费用”这一损益类科目进行核算。操作中,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记为: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对企业合并的划分标准不同产生了多种类型的企业合并,不同类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取得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确认标准不同,导致不同类型的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也不同。本文从分析企业合并类型出发,探讨不同类型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会汁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对企业合并的划分标准不同产生了多种类型的企业合并,不同类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取得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确认标准不同,导致不同类型的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也不同.本文从分析企业合并类型出发,探讨不同类型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列示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从而计算出两者的差额,并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区分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认两种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并相应地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最后计算出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9.
因行业的特殊性,金融企业的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每年需为此确认大量的递延所得税,对当期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而递延所得税的核算因既涉及会计准则又涉及税收法规显得十分复杂,难以理解和把握。本文从新《企业会计准则》着手,全面分析我国递延所得税核算方式的变化过程,深刻剖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计算方法,对比分析金融企业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的差异,举例说明金融企业的暂时性差异项目及其递延所得税处理,并提出做好递延所得税核算管理的有关建议,以期为各金融企业财会人员和应税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许波建 《会计师》2009,(3):17-19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 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企业的所得税核算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在所得税核算过程中,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都是由"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组成的。当期所得税费用指当期实际缴纳所得税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因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费用是计算所得税费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军 《财会学习》2014,(7):49-52
正所得税费用是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其中涉及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一系列概念的理解。本文力求用一个清晰的逻辑帮助读者正确和迅速理解什么是所得税费用以及应该怎样计算。  相似文献   

12.
递延所得税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源于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除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同时,应调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2014年2月17日财政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明确规定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所属纳税主体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浅析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一般按照公允价值或者摊余成本等进行后续计量,与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通常会存在暂时性差异,进而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均产生重要影响,如何正确合理的进行金融资产涉及的递延所得税处理应当成为企业财务人员尤其是金融投资类企业财务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企业合并所得税会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规范了商誉的计量。但是对企业合并时,合并商誉对所得税的影响如何确认和计量未作规范。本文结合企业合并时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初步探讨了其对所得税影响的确认和计量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确认和计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2006》实施后,评估师在采用资产基础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时常面临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处理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一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能否以账面值列入评估结论;二是评估中如果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注意的问题;三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评估处理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实务咨询     
《财会学习》2012,(11):34-39
按季计提应交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应如何处理我公司按季度计提应交所得税,并按坏账准备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其它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项目),计提应交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请问实务中,每季度计提预缴所得税是按"报表中利润总额×25%"计提应交所得税,还是按"(利润总额+资产减值损失)×25%"计提,或是两者都行?我公司是子公司,母公司的操作是按"报表中利润总额  相似文献   

17.
唐昱荣 《时代金融》2013,(27):61-62
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并获得政府补助,在取得资金资助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所得税的相关问题。本文通过对财税文件及企业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的解读,对政府补助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做了详细分析,对由此涉及到的纳税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及其会计处理均作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分离,两者规定存在许多差异,当企业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与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就会出现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企业需要对年度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调整。下面,笔者按照企业财务报表顺序,就企业所得税的年度申报中常见的纳税调整事项做一介绍。一、资产类项目1、折旧与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对于折旧与摊销,如果企业处理与  相似文献   

19.
哲文 《税收征纳》2004,(4):36-39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的陆续发布实施,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国家税收政策调整过程中,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现实情况也对企业所得税法规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由此,使得会计剜度及相关准则中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标准与企业所得税法规的规定产生了某些差异。针对这一些新情况,现就如何准确计缴所得税若干问题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20.
《会计师》2017,(20)
商品储备企业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承担商品储备任务,取得相应的财政储备经费或补贴。首先,本文概述商品储备企业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的相关规定;其次,讲述取得商品储备的财政补贴收入,其免征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再次,分析企业所得税对应处理的变化。《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补贴收入免税,实施后,变成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扣减不征税收入,形成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只是纳税时间递延了60个月。新修订的《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