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肥一体化是一种新的灌溉和水施肥技术模式。在加压灌溉条件下,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按照科学配方,将化肥溶解在灌溉水中,根据作物对水分、养分的需求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把水和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加压灌溉有多种方式,最适合与施肥结合的是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和小管灌4种形式。该模式使千百年来的浇地变成了浇作物,把向土地施肥变成了向作物施肥。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降低小麦生产成本的途径,河南省郾城县农牧局从1979年秋播起,在邓襄乡张庄村建立了以小麦生产为主耍对象的农产品成本核算点。5年来,小麦生产成本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作物平衡施肥法,就是在不断寻求降低小麦生产成本过程中提出来的。 作物平衡施肥法,就是计算作物合理施用肥料数量的办法。即:按设计作物产量所需养分量,减去土壤当季可供给的养分量,所剩余的差数,使用肥料进行补充,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量,使养分供求平衡,达到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其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3.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工作通讯》2008,(6):F0003-F0003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氨、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19):F0004-F0004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拖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测土配方施肥,需要考虑到作物、土壤、气候、耕作制度、肥料体系的相互联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以达到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BB肥即掺混肥料,英文直译是掺混的散装肥料(Bulkblendingfertilizers,BB肥),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粒状肥料通过物理方法,散混而成。BB肥在生产应用中,经过多年的肥效试验表明其在使用中具有如下优点:一是可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不同需求,应用后效果明显,真正落实了平衡配套施肥技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我国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的科技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1 世纪初我国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9.
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的养分比例总是固定的,满足不了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数量和比例的多样化.因此,使用前最好进行测土,了解田间土壤的质地和营养状况,注意和单元肥料配合施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只给作物施肥喝水,而不是给土地,这是以色列农民灌溉作物把持的原则。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直接将水和营养送到作物根部,减少蒸发率,防止水分深层渗透。这样做能够:(1)准确地提供水与养分.提高水肥利用率,让各植株获得等量的水和营养;  相似文献   

11.
施肥是小麦种植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小麦产量、质量的提升。如果种植户不能够科学掌握施肥方法和施肥量,不仅容易增加生产成本,还会降低种植效益。因此,要结合小麦作物生长过程的需肥特性,优化施肥管理过程,准确把握施肥时机和施肥量,满足小麦植株的养分需求,达到小麦产量、质量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采用什么样的施肥方法,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是个关键问题。如果施肥不当,不但造成浪费,而且会降低肥效减少收益。因此,科学合理的施肥才是提高施肥效益、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一、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有机肥养分齐全、肥效持久;化肥肥料养分单一,但含量高,见效快。两者配合使用能取长补短,提高肥效。据试验,家畜圈肥与碳铵、过磷酸钙、硫酸钾配合使用,比单施等量化肥增产10% 以上。  相似文献   

13.
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在进行有效的测土之后,根据土壤先前的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配方施肥,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般作物施肥规律是有机肥加口复合肥加微肥加活性有益菌肥。追肥与底肥相辅相成。选肥以多元复合肥和有机肥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畜禽养殖污染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的民生实事,而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治本之策。基于此,文章测算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畜禽粪尿肥料化利用的氮、磷养分平衡情况,有利于掌握不同地区畜禽粪尿肥料化利用的潜力,为畜禽粪尿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在采用排污系数法计算我国畜禽养殖粪尿、全氮、全磷产生量的基础上,采用《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中区域植物粪肥养分需求量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参数,计算了不同地区作物养分需求量,进而分析了全国不同地区畜禽粪尿肥料化利用氮、磷养分平衡情况。[结果] 2017年我国畜禽粪尿产生量为16.25亿t,畜禽粪尿中氮、磷产生量分别为899.84万t和141.22万t;在粪肥施用比例50%,施肥养分供给占比35%、45%和55%情况下,全国平均氮、磷养分供需比均低于0.5。[结论]从不同地区氮、磷养分平衡分析结果来看,我国畜禽粪尿氮、磷的消纳还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不少农民朋友在给农作物施肥时图省事怕麻烦,将化肥撒在田间地表,造成化肥肥效严重损失,同时又加重了环境污染,农作物也得不到相应的养分需求,导致作物减产。因此,农民朋友要改变这种不良的施肥方法,做到化肥深施,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化肥挥发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利于作物更好地吸收利用,同时又能减轻环境污染,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据试验,  相似文献   

16.
所谓测土配方施肥,即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以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水平,减少养分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测土配方施肥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六种方法:第一类是地力分区法;第二类是目标产量法,包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第三类是田间试验法,包括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其基本方法中首先要按照代表性、典型性、可比性的原则,进行土壤采样分析,了解土壤供肥性能,然后通过肥料试验,掌握作物需肥规律和施肥效应,再根据目标产量,经专家会商合理确定一定区域或田块所需的氦磷钾养分配方、用量、肥料组合和运筹方法,推荐指导农民使用。  相似文献   

18.
杨彩萍 《山西农经》2015,(2):123-125
氮作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大必须元素之一,其施用量的高低和施用种类差异会对作物生长特性与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形成产生较大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氮对农作物农艺性状、农作物干物质积累、叶片叶绿素含量、养分吸收的影响规律,以期为作物施肥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家之友》2005,(6):15-15
做到科学合理施肥,就是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也就是要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以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同等重要、不可替代律、肥料报酬递减律等理论为依据,遵循土壤、作物、肥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以肥料与综合农业技术相配合为指导原则,产前确定施肥的品种、数量、比例以及相应的科学施肥技术,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土壤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之友》2014,(3):64-64
<正>为深入推进测土配方工作,扩大配方施肥推广应用,促进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广西测土配方施肥办公室组织专家在总结9年来广西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水稻、玉米、甘蔗三大作物需肥特点和不同区域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及肥效反应,研究制定了《广西水稻、玉米、甘蔗三大主要作物的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以下是广西玉米区域配方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