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工声 《金融研究》2009,(11):60-7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经济的过度波动。2008年第四季度,在外部冲击与国内经济周期调整和结构调整压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深幅调整,经济的过度波动再次激起了人们对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外因素的关注与讨论。那么,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究竟是源于内部调整还是外部冲击呢?本文基于内外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度相当高,是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而国内经济市场化演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并不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即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来自外部冲击而非内部调整。  相似文献   

2.
欧美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但中国承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本文利用KOF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全球化指数,以及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检验了逆全球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逆全球化冲击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投资率和知识产出水平。在短期,导致经济下行;在长期,抑制经济增长。其短期影响渠道为国际贸易渠道和融资约束渠道,长期影响渠道为创新抑制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价值链升级,可以缓解外部逆全球化冲击对企业投资及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利用GMM方法弱化了内生性之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政策启示认为,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突破,进一步扩大开放。面对外部逆全球化的持续冲击,中国需要备足政策工具箱。  相似文献   

3.
雪灾造成的煤、电、油、运紧张给中国经济短期带来的强烈冲击已毋庸置疑。那么,雪灾对中国经济短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诸如1998年的洪水、2003年的"非典",以及这次雪灾,这些突发性灾害对经济的影响有没有规律可循?自然灾害对经济运行的长期规律有没有明显的影响力?灾后重建对经济会带了哪些结构性影响?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别推出《雪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专题,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尽可能全面地解读雪灾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林博 《时代金融》2012,(18):240
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呈现持续顺差的现象,虽然经过宏观经济调控,但始终处于不平衡之中。外部经济不平衡给我国国内经济运行带来了压力和冲击,经常账户作为外部失衡冲击的重要传导媒介,对其进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经常账户的冲击因素,分析了影响我国经常账户的各种经济变量,进而提出保持经常账户平衡和稳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博 《云南金融》2012,(6X):240-240
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呈现持续顺差的现象,虽然经过宏观经济调控,但始终处于不平衡之中。外部经济不平衡给我国国内经济运行带来了压力和冲击,经常账户作为外部失衡冲击的重要传导媒介,对其进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经常账户的冲击因素,分析了影响我国经常账户的各种经济变量,进而提出保持经常账户平衡和稳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慧兰  古昕 《金融与市场》2023,(8):12-23+85
开放经济下,伴随经济结构性变化、货币政策转型以及汇率改革等宏观经济信息同时出现,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变化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构建兼具随机波动和时变参数的VAR模型,刻画经济系统中货币政策冲击以及传导机制的时变性,并以此分析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当前宏观经济的微波化是由货币政策效用增强以及外部冲击规模减小共同引起的;第二,在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伴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为顺畅,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有所增强。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及时充分考虑人民币汇率等外部金融市场信息冲击的影响因素,并合理搭配政策措施,以增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一个标准的开放经济模型,引入外部融资溢价机制和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刻画了中国的金融摩擦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刺激下,投资效率冲击如何通过金融摩擦的放大效应将经济波动扩大至实体经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一个存在金融摩擦的开放经济中,投资效率的负向外部冲击会导致资本预期收益率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在外部融资溢价上升和银行"惜贷"加重的双重影响下,企业的整体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都会出现下滑,从而凸显了金融摩擦的放大机制对宏观经济外部脆弱性的强化作用。为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这一强化机制的存在,避免国内的资产价格受美联储加息政策的过度影响,并由此加重实体经济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使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更多地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以劳动力要素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产业链上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削弱了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经济动荡,同时也成为引发我国当前经济困境的外部冲击源,而对于外部市场的过分依赖则使我国当前经济运行面临巨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全球流动性冲击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阐述了外部流动性影响中国经济的传导路径和作用机制,然后建立全球流动性的量化指标并对其演变特征予以分析。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流动性扩张的外部冲击通过扩大出口和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两种渠道直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经由国际大宗商品渠道所引发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不容忽视。中央银行的对冲操作部分隔离了全球流动性向国内货币投放的传导,确保对宏观经济的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洪震 《新金融》2008,(4):39-41
此次50年一遇的"雪灾"对当期宏观经济活动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短期内的"羊群效应"对我国证券市场也产生了较大冲击和扰动.笔者运用行为金融学中的"羊群效应"理论对雪灾时期"羊群效应"的产生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进而得出几点主要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围绕"羊群效应"的行为主体(投资者)设计出三个防范非理性"羊群效应"冲击证券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化的货币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中美两国货币冲击和产出波动对本国及他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SVAR计量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经济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实际产出相互促进,一国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虽然对本国产出增长有利,但是会给他国的经济增长以及物价水平带来不利冲击,相比之下,美国货币扩张带给中国实际产出的负面影响更持久.中美两国需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降低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合作,实现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研究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外部需求冲击与美联储政策取向对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的影响及最优政策应对机制。研究发现:(1)美联储政策取向对中国通货膨胀具有重要影响,也相应影响中国货币当局最优政策选择。(2)若美联储为相机抉择的政策制定者,则"浮动汇率+利率规则"是中国最优的政策选择;若美联储为强硬反通胀的政策制定者,则固定汇率制度是中国最优的政策选择。(3)货币政策是否具有可信性是决定中国最优政策选择的核心,增强政策可信性并建立强硬反通胀的政策声誉能够稳定中国的通货膨胀。(4)汇率制度选择并不必然遵循由固定到中间再到浮动的唯一路线,中国货币当局应根据外部冲击、美联储的政策取向做出具体选择。本研究不仅能够为中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能够为全球量化宽松背景下以及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时,中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Gourinchas&Rey(2005)提出,衡量一国经济外部失衡要考虑资产"估值效应",而学界对估值效应起因的理解包括"跨期平滑消费"和"风险分散"两种思路,各自对应了可预期、未预期的估值效应。本文阐述了估值效应对外部均衡的调节机制,评价了两类估值效应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研究中,本文根据中国样本数据估算外部失衡指标,并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与方差分解方法,具体展现了外部失衡的调节模式。本文发现,2010年之后未预期估值效应对外部失衡的影响增加,且未预期估值效应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确实可能存在风险对冲的关联。同时,外部失衡对货币供给造成的冲击规模不断减小。上述实证结果说明,意愿结售汇制度一定程度上使货币供给对外汇储备存量变动的敏感性降低;同时,估算并理解"未预期估值损益",应成为货币当局应对"外部失衡"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适当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继续促进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中国外部经济的长期均衡;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降低中外脱钩风险;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在国际进行投资的多元化和分散化选择。扩大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在于:中国经济将更容易遭受各种外部冲击;国内外金融活动的联动将会显著增多;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会趋于激烈。稳步推进中国资本账户扩大开放的政策建议:实施健康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适当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12个外部因素变化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压力及其传导路径;并具体选择12个代表性指标,应用AHP法、熵权法和组合赋权法,分析了各指标的冲击强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0年期间的季度经济金融数据,构建了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外部环境冲击指数,首次量化了外部冲击造成的压力大小,并进行了效果比较。本文为后续的研究,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的早期预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纪敏 《金融研究》2009,(6):31-43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外部冲击通过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货币冲击三条渠道对国内价格波动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外部冲击导致国内价格波动的背后,反应出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增长方式不合理、资源价格和汇率弹性需进一步增强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疆金融》2013,(6):38-50
<正>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体现。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的交织,使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趋于复杂。分析欧债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宏观经济分析与调控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如何从金融危机中汲取经验,尤其是揭示欧债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启示,以健全我国金融体系结构,增强防范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能力,是宏观经济管理决策当局迫切需要解决的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本课题围绕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及其联动、银行业微观经营及其治理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和方式以及金融监管等视角,研究欧债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途径、影响程度及可资借鉴的启示,为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稳定与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判断和决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多变量、大规模数据的FAVAR模型研究社会融资规模对中国宏观经济系统的冲击,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冲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还不成熟,须进一步完善其统计口径,同时注重其各部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好地服务于发挥调节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盛雯雯 《新金融》2015,(1):46-51
投资作为决定中国经济走势的关键变量,密切影响着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为保证中长期中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应同时解决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两大问题,其关键在于处理好投资与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从投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投资与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进行探析,进而对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采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和混频数据贝叶斯估计一个经典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从数量上测度预期冲击驱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作用。贝叶斯估计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1)预期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力较小,非预期冲击仍是驱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力量,但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分段估计结果表明预期冲击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特征。(2)预期冲击对于熨平经济剧烈波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脉冲响应结果显示我国各宏观变量在预期冲击的作用下表现出相对平缓的波动,另一方面2008年以后预期冲击对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力较2008年之前有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