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朱美霖 《中国外资》2012,(14):83+85
上市公司与其投资人之间代理问题的控制和解决依赖于第三方审计系统的高效运作。审计契约是否得到良好的贯彻和执行是内外部利益相关体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本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之上,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原因导致的审计变更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及盈利信息可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与其投资人之间代理问题的控制和解决依赖于第三方审计系统的高效运作.审计契约是否得到良好的贯彻和执行是内外部利益相关体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本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之上,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原因导致的审计变更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及盈利信息可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2002—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审计师变更的经济后果。以公司市场价值与其财务盈利的相关系数(简称为盈利可信度)作为审计师变更的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审计师变更总体上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盈利可信度;变更前一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者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发生审计师变更使其盈利可信度下降的程度更大;出于对审计服务级差需求的审计师变更,无论是升级变更还是降级变更公司的盈利可信度均显著高于同级变更的公司,而升级变更为声誉较好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盈利可信度的提高程度最大;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否以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对于审计师变更的经济后果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不强以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识别不足造成的。研究结论同时还说明审计意见分歧、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以及对审计服务的级差需求是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包括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投资者以及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在内的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师变更现象,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6.
审计意见购买是学术界和监管部门都十分关注的话题,但以往研究多以单个上市公司为对象来研究审计师变更和审计意见购买,且国内外的经验研究一直未得到一致的结论。考虑到在新兴市场国家,企业集团是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本文以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发现审计师对集团内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导致集团内多家上市公司变更该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企业集团通过变更事务所能够实现审计意见改善。此外,变更对象不同,变更后果也不同,首次审计该集团业务的审计师更容易屈服于集团,更容易被收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的经验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的看来,已有的文献主要从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审计任期与盈余质量以及审计师变更与盈余质量三个方面来考察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但并未取得一致性的研究结论。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多维度计量盈余质量和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两个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与公司可操纵应计利润的增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两者关系在不同年度、不同前期审计意见的情况下有所不同.这表明,一方面审计师变更影响到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即公司能够通过更换审计师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前期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审计师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做法,且伴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强化,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9.
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一个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股东、管理层和审计师三方参与的两委托人-单代理人博弈模型,研究了固定审计费用下不同审计师变更方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强制性单期变更与审计师强制性定期变更下,审计师与管理层之间的合谋将导致严重的财务舞弊;而在审计师自愿性变更下,股东可以利用解聘现任审计师这一威胁来阻止审计师和管理层之间的合谋,使得审计师和管理层的最优策略均为真实披露公司的盈余信息,并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0.
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可信性存在疑虑的公司会实施更稳健的审计策略。本文考察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经历康得新审计失败后,继任审计师是否对其客户实施了更稳健的审计策略。研究发现,与连续审计客户相比,继任审计师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原客户更加稳健。根据客户是否跟随签字注册会计师,将样本分为跟随与未跟随两类,研究发现未跟随客户审计师的稳健性显著更高,而跟随客户与连续审计客户在审计师稳健性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该效应在高风险、业务复杂、大规模公司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未跟随客户的被审计时间更长,支付了更低的审计费用。本研究表明当面临高审计风险时,审计师会执行更稳健的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通过许以更高的审计收费购买审计意见呢?本文以2001--2002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这些上市公司随后年度审计意见的改善情况与异常审计收费的关联关系,结果发现:异常审计收费与上市公司不利审计意见的改善显著正相关,不过,与预期相反,在上市公司提高审计收费的情况下,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外资会计师事务所更少的允许上市公司改善审计意见。同时,异常审计收费的存在显著损害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上述证据意味着中国上市公司成功的通过审计收费的提升购买了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2.
行业专长是审计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国外大量的研究均证实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能够提高审计质量,而本文的研究却发现,在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中,就总体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总体上独立性相对不高、易受行业内经济依赖度的负面影响和行业专长发展程度较低是造成这种负相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Before the public disclosure of audit fees was mandated, it was unlikely for an audit client to have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how much other companies were charged by their auditors. Public fee disclosure decreases the cost of auditees' access to audit fee information for the auditor's portfolio of clients and is thus likely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bargaining power of auditees over auditors when they negotiate audit fees. Using both proprietary and public audit fee data before and after public fee disclosure was mandated in China, we provide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ceding conjecture. We find that public fee disclosure reinforces the magnitude of audit fee decreases for overcharged clients and weakens auditors' ability to raise audit fees for undercharged clien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public fee disclosure regulation, the original rationale of which was a concern about audit pricing practices that could undermine auditor independence.  相似文献   

14.
李明辉  张娟  刘笑霞 《会计研究》2012,(5):86-92,94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究竟是会提高还是会降低审计收费,取决于合并后事务所声誉及市场势力提升所带来的审计溢价与规模效应所导致的审计成本降低两方面孰者相对占优。文章以我国2003—2009年间十起事务所合并案为对象,利用其上市公司客户在事务所合并前后各2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事务所合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结果发现,事务所合并后,其审计收费显著提高。对所有事务所客户审计费用的横向比较也印证了上述结论。研究还发现,事务所合并后第一年审计收费的提升较第二年更为明显;就稳定客户数据而言,本土事务所之间合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不如涉及"四大"的合并显著;此外,新设合并与吸收合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上2000年至2002年期间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经过一定调整后的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事务所变更、事务所特征、行业成长性、公司规模、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上市年龄以及样本所在年度后,审计任期与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呈正U型关系,即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审计任期小于一定年份(约6年)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正面影响,而当审计任期超过一定年份(约6年)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审计师流动的视角考察审计师对客户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动态影响。基于1998-2012年中国发生的47起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事件,我们发现,合并前,相对于相同审计师群审计的两家客户的应计利润可比性,不同审计师群审计的两家客户的应计利润可比性更差;而合并后,不同审计师群审计的两家客户的财务报告可比性显著提高。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合并后,相对于两家新客户的应计利润可比性,不同审计师群审计的两家老客户的应计利润可比性更差。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流动导致的审计风格转变是影响财务报告可比性的重要因素,而且其影响程度在老客户与新客户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2004年~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调整后的K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审计市场结构和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审计质量的相关变量之后,市场结构与审计质量存在以下关系: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市场的进入退出壁垒越高,审计质量越高;但审计师的行业专长不但没有提高审计质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质量;审计市场的强地域性与审计质量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Heckman(1978)的二阶段回归方法,以2002-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研究审计师选择的同时控制了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自选择问题,并将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实际情况与假设的相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不同的审计师选择倾向,从而间接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研究发现:自选择问题对审计师选择存在显著的影响。因此,拒绝了公司随机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原假设;在控制自选择之后,回归方程中变量的斜率系数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比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可能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seminal work of Simunic (1980),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audit pricing, competition in the audit industry,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audit cost functions. This study expands on the work done to date by examining Canadian audit fees across time, audit firm and industry. The observations of audit fee data span the period of time during which the provincial code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with respect to fee tenders and advertising in general were relaxing in Canada. The results reported in this study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iated audit services in the Canadian audit market, and are consistent with DeAngelo's (1981) size interpretation of audit quality.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across time are detected, the data provide evidence of significant pricing differences across (pre-merger) Big Eight audit firms in the small auditee market, suggesting that treating these audit firms as a homogeneous group in future research may not be appropriate. These inter-firm pricing differences do not appear to be due to the potential confounding effects of the auditee's industry.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audit costs is observed, suggesting a complementary, rather than a substitute,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20.
We find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non–audit service fees and impaired auditor independence, where auditor independence is surrogated by auditors' propensity to issue going concern audit opinions. We also find no association between going concern opinions and either total fees or audit fees. In addition, our findings are robust to controlling for unexpected fees, to controlling for endogeneity among our variables, and to several alternative research design specifications.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market–based incentives, such as loss of reputation and litigation costs, dominating the expected benefits from compromising auditor independ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