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评价万通、泰达的此次战略合作是混合经济的“西游记”模式。这种比喻或许不准确,但却十分形象。原因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泰达集团就像《西游记》中受大唐天子差遣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有着较强大的资源背景和较规范的内部管理;而做为民营企业的万通地产,则像孙悟空一样敢于创新,活力十足。唐僧在收编悟空后打白骨精、过火焰山,最终取得真经得成正果;那么泰达与万通这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战略合作能否也最终得成正果呢?经济学家茅于轼这样形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区别:“民营企业就是夫妻两个过日子,而国营企业就是小孩玩过家家…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主”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人们给予它以极大的关注。但是,对它的理解却各不相同。有时它被用来形容对不同意见宽容态度,有时它被看作是一种价值观念。然而,如果我们的认识只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就不会理解在“民主”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本将以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试就“民主”进行分析,在理解和把握“民主”知识的基础上,以期对推进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徐书启 《理财》2005,(6):77-79
人们常说市场是无情的,其实,市场也是感性的。你心里只要惦记着消费,消费心里也会装着你。一个亲民、处处体现人关怀的企业,它的产品也一定有好的“人缘”。这几年,尽管外埠产品纷纷进入中原,但消费却没有“喜新厌旧”,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奥克是消费喜爱的啤酒。  相似文献   

4.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流行这么一种说法:家族企业是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败;家族管理不行,外人管理又不放心。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还没有完全沿袭至二代、三代。但是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上的“家庭情结”已经困扰着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虽然民营企业中有很多非常成功的例子,但是民营企业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却正在  相似文献   

5.
财政资金投入的目标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公平目标相一致,在科技三项费用、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安排上,要改变以往重国有企业,轻民营企业的做法,一视同仁;要按照“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不分隶属关系”的原则,支持民营企业推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6.
叶雷 《时代金融》2013,(6):65-66
从古至今,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就如逆水行舟,不转型升级,就衰退没落。明星转型不成功,就人气下滑;企业转型不成功,就退出历史舞台;社会转型不成功,就动乱倒退。但是,转型升级谈何容易。在一项医学调查中,医生告诉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如果不改变个人生活习惯,他们将必死无疑,但结果显示,也仅仅只有1/7的人真正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虽然其他6/7的人也想活下来,但他们却无法做到改变。  相似文献   

7.
拥有国有资产背景的企业通常存在摆脱生存压力不足、市场意识缺乏、决策流程繁琐、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是,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色地科”)却显得与众不同,它在2004年创建之时设定的国有、民营和技术骨干入股的混合所有制的体制优势,让该公司摆脱了国有企业的顽疾,既继承发扬了国企规范经营的优良传统,又具备了民营企业强烈的市场意识,使之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作为最早以混合所有制经营的企业之一,中色地科摸索的经验是值得总结的。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小洪 《中国金融》2005,(18):10-11
进行国有企业改制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提高企业效率和活力的要求。国有企业改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改变企业形态和改变企业股权结构。改变企业形态指企业法律性质的变化,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改变国有企业资本组织关系、治理结构,如将由《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范的国有企业改变为按《公司法》规范的独资公司;将有限责任公司变为股份公司等。改变企业股权结构即引入新股东或改变企业股权比例,包括出售部分或全部国有股权。股权结构变化的另一含义是可以安排股东权利不尽相同的股东,如黄金股股东、优先股股东等。  相似文献   

9.
志林  明忠  志广 《税收征纳》2004,(9):28-2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但是,应该看到也有不少家庭作坊式的民营企业,财务不健全、核算不准确,收入不上账,其中居多为小规模纳税人,却按申报纳税的方式缴纳税金。上述诸多因素,为其偷逃税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10.
曾经被称为“江湖上最后一个大佬”的德隆帝国在一夜之间雪崩了。从“德隆神话”形成到破灭的历程,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或者说如何去解读德隆事件呢?社会各界对此有不少议论和研究,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但总的看,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德隆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上,似平德隆事件仅仅是民营企业独有的现象,仅仅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警示作用。笔者认为,“德隆神话”的破灭固然与其自身的经营管理有直接关系,但我们仅仅局限于德隆自身去考虑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我们都无法完全杜绝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的“坏企业”。问题是我们怎样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机制,使这些“坏企业”不可能发展成为像德隆那样的“庞然大物”。实际上,德隆事件已经折射出不少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已经给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提出了不少新的课题。如果我们不从金融监管体制和制度的层面去找原因、想办法,就有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德隆,而新的德隆有可能在民营企业中产生,也有可能在国有企业中产生。  相似文献   

11.
张聿静 《理财》2005,(3):84-85
在字典里,“发明”指的是发现全新的事物,而“革新”指的是对已有事物的改变。虽然它们就像是孪生兄弟一样被人们一起挂在嘴边,但是美国人对待它们的态度却大不相同,尤其是在商场上。  相似文献   

12.
外资,它在国人的心中代表着“洋”,是先进的象征。如果某一企业能够吸引外资如股,那么,它通常会被认为具有了现代化企业的特征。而这种外资的“洋”情节在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式民营企业往往表现得更突出,或为了获得资金,或为了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3.
一、朋友跳槽案例 朋友从一家国有企业跳到了民营企业。跳槽本来正常,但他的经历却让人深思。 这位朋友是工作几年后跳槽到那家国有企业的.待了不过几个月又跳槽了.重要的是他在这家国有企业仅是普通职员,跳到民营企业后职位是部门经理,短短几个月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就职级提升、薪酬倍增。同样一个人,同样的学历、经验、背景.在不同的企业能够胜任的职位就相差那么大吗?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有企业重组上市中的混乱现象,方流芳先生提出了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当前中国国有企业设立股份公司时,如何才能避免自我交易?在他看来,国有企业作为惟一的发起人设立股份公司,它“给了股份公司什么,它又从股份公司得到了什么?”公众是不知道的,因为“几乎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准确地披露了这一消息。”(“一个误导公众的表述”,《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5月7日第14版)。  相似文献   

15.
“股市能更加健康、规范”的.希望列为“2009年的民生期盼”之一,不光在于一个开门红。言下之意,人们其实还是不大放心那个在口头上说了近一年却半点也未曾见实效的二字经,也即“稳定”。  相似文献   

16.
民营金融的供给与均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真正源在于它们具有太高的比较风险系数,这种风险系数源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援助承诺;由于银行的所有制结构与资产结构在市场经济中并不相对应,因此,增加民营金融供给不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分支行制的组织结构和大银行的权分割方式使得其分支行相当于中小银行能够在民营企业融资中发挥作用,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更是缩小了大银行和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差别,使大银行对小企业的融资和提供金融服务式成为可能。我国小金融机构处于供给过剩状态,因此我国金融发展的关键不在于新增民营金融机构;而在于:一是要减弱政府对国有大企业的偏好,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公平的风险环境;二是要规范现有中小金融机构行为,以稀放其对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支持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别拿企业文化“忽悠”人》,文章分析了国内企业文化的建设现状:“民营企业把企业文化理解成CIS是形而上学;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理解成政治思想工作是没有体现经济利益;企业文化的“大师”们‘忽悠’了企业文化”。读后深以为然,确实有不少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搞成了标签式的表面文章,或者是玄而又玄的概念集成。如何避免玄虚现象,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确实是目前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三年解困的重要途径张伟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却进一步恶化,亏损额和亏损面在逐年加大,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管理弱化和管理不善是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江泽民总书记“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把...  相似文献   

19.
读者声音     
李凯 《财会学习》2009,(6):74-74
人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是难以改变的,而命运的改变更是让人难以把握.我却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了自己的性格,进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但我喜欢这种改变,因为它让我体验到了财务工作之美.  相似文献   

20.
《金融电子化》2004,(11):88-88
十年前,道格拉斯·麦克格利格说过:“这一切导致人们清晰地认识到这样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我们不能够成功地强迫人们为管理者的目标而进行工作。人们只有在威胁、威吓或家长式虚伪权威的胁迫下才做尘世上的工作,这种古老的观念在1/4世纪里沾染上了一种致命的痼疾。我敢说,它将会在十年内死亡。”十年已经过去,关于权威主义,家长式管理终结的言论似乎被夸大其词了,但其中的过错不在于道格拉斯·麦克格利格身上,因为他的分析是清晰而完美无缺的。错误在于我们既不能认识到这种痼疾的严重程度,也不能详尽地想象到痼疾去除后的组织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