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远见     
《浙江经济》2014,(24):5-5
周其仁:增强中国改革的穿透力 改革是不是具有穿透力,穿透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如何增加中国改革的穿透力,对当下改革而言具有意义重大。增强改革的穿透力,首先改革的目标受清晰、简单。其次要适当减少对于改革决定和改革目标的解读,拿实践的经验来解读中央的决定,最后耍讲究改革的结点,去掉硬障碍。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的“市场化改革”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公正角度来看,可表现为“公正市场化”改革和“不公正市场化”改革。从近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来看,“不公正市场化”改革还比较普遍,与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期望有很大距离,因而很多人开始反感和反对“市场化改革”。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要尽力避免“不公正市场化”改革,推进“公正市场化”改革。“公正市场化”改革可理解为:在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使不同社会群体有公正参与改革和发展的机会,接受公正规则的激励和约束,公正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关于经济改革的讨论颇多,其中金融改革更被大家视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有关金融改革的讨论中,目前大家比较关心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等问题,而对现有金融机构的改革似乎讨论不多。笔者认为机构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微观基础,如果金融机构是不完全的市场化主体,很多市场化金融改革举措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而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国有银行是主体也是改革的重心。  相似文献   

4.
把中国的改革方式概括为“渐进改革”,实际上是相对于“激进改革”或“休克疗法”而言。事实上,不论对中国改革作何种概括都有某种局限,都只能反映改革某一方面的特点。但是,如果把中国20年的改革当作一个连续变化、不断深入的过程看待的话,应该说,“渐进改革”是目前最为恰当的表述。中国渐进改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金 《魅力中国》2011,(7):275-275
文艺表演团体改革,是我国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艺表演团体改革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系统工程。本文以领导管理的改革、队伍建设的改革、艺术生产的改革、演出经营的改革为四大理论视角和层面,对文艺表演团体改革这一重要命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放权让利的初始化改革,那么市场经济的主体就无从产生,如果没有提高效率的后续改革,财富的分配就变得不可能。但是,如果没有公正的改革,那么财富的倾斜必然会导致社会动荡,改革的成果将毁于一旦。传统的路径依赖,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制度边际效益递减,增大了改革的成本。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或者没有找出应对之策,那么改革将会因为成本巨大而难以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现实中的“市场化改革”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公正角度来看,可表现为“公正市场化”改革和“不公正市场化”改革。从近3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来看,“不公正市场化”改革还比较普遍,与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期望有很大距离,因而很多人开始反感和反对“市场化改革”。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要尽力避免“不公正市场化”改革,推进“公正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我国行政改革的配套要求,也是事业单位自身面向社会、进入市场的客观需要。近几年来,以“脱钩、分类、放权、搞活”为基本思路的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也在不断增加,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我认为事业单位改革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冲破瓶颈,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丽薇 《魅力中国》2014,(8):360-361
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不断探索、完善自我、开拓创新的过程。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机构进行的6次改革,分析历次改革的内容、特点及主题,结合中国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政府机构数量的变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改革成效,来探究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合理性。关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合理性的研究不仅对政府机构的过去和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也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其合理性出发。反思改革过程中的不足,思考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科学性,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未来趋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尚希 《发展》2014,(1):11-13
当前社会各界对财政改革的期待很高,希望有所突破。其实,与其说是对财政本身的关注,倒不如说,这是社会各界希望财政改革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杠杆效应,以此来全面推动我国各方面的改革。在经济领域全球都在去杠杆,而唯独在改革方面倒是希望有更大的改革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李响 《中国经贸》2014,(20):225-225
作为传统计划经济产物的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中国事业单位体制僵化却效率低下,尤其是在实施分类改革以来,不仅改革进展缓慢,也没有竞争力,缺乏一定的监管能力。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管理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特点,才能找到有效改革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12.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目前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是国家管理体制改革,都聚焦在一个问题,即政治改革问题上。他表示,政治改革的进展迟慢,一方面会阻碍经济改革的进程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另一方面,公法不彰、社会失范、腐败蔓延,又会使社会安定和谐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认真积极推进政治改革,已经成为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环球财经》2014,(1):65-69
在新的一年里,我国的金融改革工作面临三个核心问题:利率改革、汇率改革和资本管制改革。这三个问题中,利率改革的重要性首当其冲,它是解决金融体制性问题的突破口。顺利完成利率改革,就理顺了国内金融市场,汇率、资本管制改革的措施与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会变得直接与清晰。  相似文献   

14.
雷晓斐 《魅力中国》2010,(22):22-22
“省管县体制”改革是地方政府改革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总体来看,这一改革目前只是处于试点阶段,其改革效果还不能早下结论,但是关注新生事物,发现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新动向对于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推进与完善意义深远。本文将注重阐释省管县体制改革发起动因。因为只有明确“源”,才能知道“流”,只有理解了改革的原因,才能认可改革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种种迹象看,增值税转型与所得税改革已进入时间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公布2006年立法计划,8月即将开始审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如果顺利,明年3月有望通过并实施,届时增值税转型有望一并推出,这是比较乐观的预计。说起来,增值税转型与所得税改革已是。喊叫”许久,但就是只见风,不见雨。往小了说,它的改革关系到企业的自身利益,往大了说,它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可以这样讲,这两个税制改革称得上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增值税转型与所得税改革到底阻力在哪?如果改革要兼顾什么?为此,国内专家学者齐聚2006年度中国税收高层论坛热议增值税转型与所得税改革这一事关经济改革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每一次改革,都预示着新的发展机会。这次,对于叱诧商海的浙江商人们来说,温州金,赦改革,再一次成就其大展身手之契机,3月28日,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已近两月之久,改革蓝图递次呈现。从实施方案到具体细则,改革的步伐走得稳健而有力。  相似文献   

17.
改革总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改革。过去三十年,中国改革的对象主要表现为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化改革”即是指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到目前为止,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但已基本建立起了初级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还存在许多残余,但作为一个整体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后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三十年改革后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就是说,中国改革的对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陈文胜 《发展》2010,(7):9-10,16
近年来,以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但作为农村改革战略重点之一的乡镇机构改革,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走出“循环改革”的老路。  相似文献   

19.
也许是巧合,从1973年、1983年到1994年,每隔10年,中国税制必有一轮重大改革出台。2004年,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序幕正徐徐拉开,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政策在2004年将迈出坚实的一步。和10年前税制改革注重“增收”迥异的是,本次税制改革的核心主题词是:减税。根据税改总体思路判断,本轮税制改革是对1994年改革所出现问题的全面回顾和反思,改革措施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过去30年的改革尽管内容十分丰富,但可大致概括为“市场化改革”。原因是改革的主要对象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各方面成就举世公认,但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乡、地区和收入差距较大,“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当前,社会上有一股思潮,将这些问题都归因于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