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盟东扩后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1日欧盟进行第5次东扩,此次东扩所接纳的新成员国此前多为转型国家,这些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生产率较之欧盟比较低。东扩之后,由于欧盟内部取消关税,极易造成区域内贸易创造效应和对区域外国家的贸易转移效应。分析欧盟东扩后的成员国内部的贸易创造效应和欧盟与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认为欧盟东扩不会因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从根本上改变中欧贸易的发展趋势,在分析基础上,最后提出我国应当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欧盟东扩对我国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与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东扩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不仅对其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有深刻影响,而且对其区域外的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主要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角度来探讨欧盟东扩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在新的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吸引外资。  相似文献   

3.
欧盟东扩的经济学分析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拥有25个国家的大欧盟已经形成。但欧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较发达的老欧盟成员国为何愿意吸收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入盟?而经济处于弱势的中东欧各国又为何积极加入到欧洲统一的大市场中去?本文旨在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欧盟东扩的历史必然性和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性,同时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欧洲联盟经济-政治体制的强化,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经济、贸易交往将会日益频繁和扩大。欧盟东扩对于广西未来长期经济的发展具有潜在的影响,必须充分认识其问题的重要性;必须摆正广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位置;必须加快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尽快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平台;必须注意双边贸易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欧盟东扩后其反倾销政策的变化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造成的影响,认为欧盟东扩后其对华反倾销呈现出立案数量增加、涉案金额趋大等特性.建议我国企业通过加强自身管理和行业协作,积极向欧盟争取市场经济待遇,以及利用欧盟自身市场特点来应对其东扩后愈加猛烈的对华反倾销.  相似文献   

6.
随着欧洲联盟经济-政治体制的强化,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经济、贸易交往将会日益频繁和扩大.欧盟东扩对于广西未来长期经济的发展具有潜在的影响,必须充分认识其问题的重要性;必须摆正广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位置;必须加快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尽快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平台;必须注意双边贸易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7.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欧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采用1984-2007年数据,对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欧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欧贸易之间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2004年5月1日,欧盟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等10个中东欧成员,实现了其历史上的第五次大规模扩张。自此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取得了非凡成就。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1日,欧盟正式吸纳中东欧10国入盟,此次东扩必然对冷战后的欧洲安全体系产生巨大影响。在欧盟、美国、俄罗斯三方的建构之下,未来欧洲安全体系的架构逐渐呈现出一种“三极泛欧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中欧CAI谈判完成的背景下,文章概括了中国对欧盟OFDI及中欧贸易特征,总结了中欧BITs升级的政策背景及主要内容。基于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国对欧盟OFDI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中欧BITs升级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BITs升级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中国对欧盟OFDI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且中国对欧盟OFDI产生的进口贸易创造效应更强,这将有利于减少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中方应积极参与国际投资规则变革,加大投资开放力度,中欧双方需加快推进中欧CAI批约进程,力争推动该协定早日签署生效。  相似文献   

11.
欧盟促进企业跨国经营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吸收和学习国外先进的跨国经营经验以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文章对欧盟促进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了促进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对中欧进出口贸易增速减弱,欧盟对华贸易政策日趋强硬,中国面临更加恶劣的国际贸易环境。由于欧元区经济结构失衡,危机仍将长期存在。中国必须抓住机遇,调整外贸发展战略和外贸发展方式,扩大进口,加快海外投资,同时提高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意识,拓展新兴国际市场,妥善应对欧债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欧贸易与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已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更为隐蔽、更为有效的手段.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欧盟,其实施的各种TBT措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时时监控其新动向;坚持"以质取胜"的原则,大搞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以更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专利注册超越其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外国投资者收购拥有关键技术的欧洲公司引起了欧盟内部广泛关切。本文从新外资审查框架下的合作机制和权力分配入手,研究欧盟内部权益关系转换。外资审查框架针对成员国国内有无外资审查制度,设计不同合作机制流程来增进欧盟内部信息流动,并赋予欧委会新增权力参与外资监管,提高其与其他成员国的话语权,将东道国置于外部意见的"软约束"下。合作机制的实施也改变了欧盟与成员国间权力分配,欧委会开始主动参与外资监管,将之从法律条文落实至实际行动,成员国外资监管权被分割但自由裁量权增加。新框架对欧盟内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欧盟与成员国利益关系变化上,而各成员国如何理解与具体应用框架则对投资第三国尤其是中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中国对欧盟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基于1986—2009年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贸易发展和中欧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增长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也有利于促进中国与欧盟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因此,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以及中欧贸易关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欧贸易产品结构与贸易不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欧之间的贸易额将在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化深入发展、欧盟继续扩张的背景下大幅上涨。对中欧贸易产品结构和贸易顺差的分析发现:中欧之间产业内贸易已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主要利用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动态比较优势的转移向欧盟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并因此获得对欧顺差;欧盟在技术、高科技产品、服务贸易领域具有很强的对华出口优势,但同时要为适应新的国际分工格局而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中欧贸易之间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需要中、美、欧从全球市场角度共同采取行动:各经济体要从内部寻找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并加以改善;我国以开放服务市场换得欧盟放宽对华技术出口并使得出口比较优势得以持续升级;扩大双方投资额以寻求更深入的经济融合。  相似文献   

18.
欧债危机下中欧贸易摩擦的新动向 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后,中欧贸易摩擦状况有所升级.与欧债危机爆发前相比,欧盟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案件数量增加,欧盟贸易政策的保护性倾向进一步增强. (一)欧债危机后的欧洲对华贸易救济案件 2010年以来欧盟共对我国发起2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2010年发起1 1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8起反倾销调查,2起反补贴调查,l起保障措施调查.201 1年欧盟对我国产品发起8起反倾销调查.2012年上半年欧盟已对我国产品发起6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4起反倾销调查,2起反补贴调查.  相似文献   

19.
围绕欧元南进和北约东扩这一形势,紧紧抓住国际资本扩张的本质,论述了欧洲理财格局的整合战略、手段及其结果。有助于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认清帝国主义侵略本性,把握时机提高增强自身综合国力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欧盟成立十年间,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稳步发展。目前,中国与欧盟互为第三大贸易伙伴。尽管中欧合作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壁垒、反倾销等不和谐的因素,但总体来说,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我国应该抓住欧盟经济政策调整等各种机遇,把中欧的经贸合作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