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拉开新篇章,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文化创意市场日益活跃、文化金融新业态不断呈现。但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在"大智移云"的背景下,借助新技术的东风,与传统文化产业、金融等其他行业融合,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乃至跨越式发展,才是该产业目前面临的真正挑战。本文以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为出发点,以高等教育出版企业、高校文创企业孵化器与金融融合为例,进行了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融合模式的探索研究,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微薄智慧。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一种集文化、思想、精神、创意和知识要素为一体的高端产业形态,又是世界产业升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全新潮流。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知识高度、产业整合性的地区差异,在建立产业园的共性模式过程中,各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地区发展模式。本文对上海、北京、广东和长沙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介绍,对其发展模式进行梳理、研究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借鉴,有利于推进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政府、银行、企业等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虽然其融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融资瓶颈依然制约着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因此,从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的角度去研究融资面临的困境,分析其成因,才能为其突破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意义重大。移动互联技术改变了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模式,文章利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及信息产业相关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移动电话用户数和互联网上网人数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基本态势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正面临着制度规范困境、资源利用困境、人才支撑困境和市场开发困境。要突破这四大困境,就需加快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法规体系,着力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布局,积极拓展产业集群发展的融资渠道,努力构建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规模培养机制以及推动建立产业集群发展的活力有序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演变以及产业竞争三个维度来看,旅游业的优化升级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将文化创意融入旅游产业各环节,可以提高产业链创造价值的能力,实现旅游业由资源驱动向创意驱动的发展转型,带动旅游产业的整体升级。政府需要设置专门机构、营造城市环境以及加快人才培养来支撑基于文化创意的旅游业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7.
泉台文化创意产业对接既可以促进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容升级和体制创新,为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创造软硬件条件.也可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内地支持,夯实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市场基础。泉台之间现实存在的“五缘”是泉台文化创意产业对接的理论基础。目前泉台文化创意产业对接的切入点,应放在动漫与游戏产业、工业设计与时装、休闲体育与旅游创意等。促进泉台文化创意产业对接,尚需在良好环境的创造、相关政策的制定、技术平台的设立、城市转型和提升泉台人才吸引力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但是它对各国的GDP产值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各国资本竞相进入的新的产业领域。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取得了喜人的发展,迅速成长并已初具规模,但是资金短缺始终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能有效解决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国外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模式的启示,探索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业是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大学生作为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在文化创意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在对发展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涵义、渊源等背景进行介绍后,深入分析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优势、大学生创业对接的基础等角度出发,系统探究了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学生创业对接模式建立的可行性,由此设计出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学生创业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行大体上可以分生成、开发和消费3个环节,文化创意产业在几个环节中参与创意活动而获得经济和社会价值,文化创意企业需要诸如创新制度、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创意企业等众多因素的深度融合,支撑和驱动着创意产业不断运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文章阐述了完善江苏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投入与产出、数量与质量、开发与保护三个角度,分析了产业与市场交互发展的优势与成效,并结合产业提升和文化特色,指出了江苏文化创意产业与市场交互发展模式的动力源泉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中起到核心的作用。文化创意企业作用的发挥,对于整条价值链价值的实现产生根本影响。在此,对创意产业价值链的价值评估主要站在处于核心位置的文化创意企业角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去研究和分析对创意产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以创意性指标、经营性指标、成长性指标和带动性指标四类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反映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并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和指标的性质建立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3.
十渡镇是北京市著名的旅游专业镇,该镇历史上旅游业是以著名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目前已发展为山水旅游和休闲娱乐为特色,具有一定规模,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可忽视。必须创新休闲旅游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进一步优化升级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创新山水旅游、生态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依托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开放的人文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企业竞争力的逐步提升,北京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国际化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量也随着产业的发展而逐年增加,目前,人才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定位、培养模式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差距,提出加强学科建设、明确人才定位、改革教学模式等对策,以提高北京市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以德宏州为例,探析了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融合可实现民族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发展,推进民族旅游业升级转型;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面临创意环境较差、开发过度商业化、缺乏文化创意品牌、创意产权不明晰、创意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民族地区要创新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依靠技术革新,打造独特创意产品、创新产权制度,保护创意知识产权、构筑产业链,实现集群化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创意人才,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福州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与文化创意产业关联性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次之,关联度最低的为第一产业.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促进了整体经济的发展,还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在知识产权范围内的专利申请这一文化创意要素对福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报纸杂志等这类要素的贡献,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仅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商业模式的构建与路径选择,直接影响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道,最值得变革的就是商业模式,而成功的商业模式取决于创新管理。在市场经济当中,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商业模式相关理论综述出发,结合《中国好声音》栏目的商业创新模式案例,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企业融资困难,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较大,人才相对缺乏,无法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尚未形成完整、顺畅、高效的产业链等问题。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环境,加快产业的聚集发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宽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文化创意人才的聚集,为产业聚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奠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西安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西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时,却遭遇了经济危机.本文在分析经济危机给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并探索性的指出了创新发展模式的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