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选取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供给量、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及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季度数据,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研究得出:货币供给、人均可支配收入、房价与贷款利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房价与货币供给、贷款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同时,房价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负相关关系.在5%的显著水平上,房价与货币供给量互为因果关系;在10%显著水平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原因.2010年左右误差修正项ECM重新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涛 《商业时代》2011,(30):26-28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动态数据为样本,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引起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误差修正项符合反向修正作用,误差修正系数反映了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具有较强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选取1995——2009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对新疆城镇居民收入与新疆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生活费支出对均衡水平的偏离.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国实际,引入土地供给和制度政策变量修正传统的生命周期模型,并构建误差修正模型,选取北京市2000—2007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住房价格波动的决定因素,并探讨制度变迁和政府调控对房价波动的影响。分析表明:(1)长期来看,住房价格与经济基本面变量之间有稳定的均衡关系;土地供给和金融制度也对长期房价走势有显著影响。(2)短期来看,住房价格的波动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以及住房市场的内在调节能力;土地供给对房价波动具有显著影响,而住房资本使用成本、收入和贷款等需求面因素对房价波动的影响更大;2005年以来北京市住房价格向均衡水平的调整速度明显降低,外部冲击将造成实际价格对均衡水平的持久偏离。  相似文献   

5.
依据武汉市历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采用了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相关知识,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关系进行检验,并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武汉市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提高有助于促进消费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指标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珊 《中国物价》2007,(7):48-51
本文选取了2000 ̄2006年全国商品房价格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宏观经济指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商品房价格与宏观经济各指标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不管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80年~2011年浙江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很强的协整关系。进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模型显示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具有较强的修正作用。最后,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收入与消费具有单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焦鹏 《商业研究》2006,(10):18-20
理清中国的利率、投资、储蓄和货币供给量四个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对我国进行有效的调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以上四个指标进行协整和误差修正分析,判断它们的长期和短期关系。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这四个宏观经济变量存在很强的协整关系,且在短期范围内,这种关系对利率短期波动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浙江绍兴1 986-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人均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再通过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对长期均衡关系的短期动态调整,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城镇居民消费是收入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消费信贷制度等政策来促进城镇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0.
于飞  李林 《商业时代》2012,(35):20-21
财政支出借助收入、可支配收入、价格和利率等机制实现对居民消费行为的调控,对居民消费产生引致效应或挤出效应。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河北省人均实际财政支出与人均居民实际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选取的宏观经济变量有出口贸易额、通货膨胀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短期利率、长期利率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且以沪深300股指作为我国股市表现的指标,建立它们之间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短期利率、出口贸易额与沪深300股指不存在同阶协整性;通货膨胀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货币供给量、一年期利率与沪深300股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股票市场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货币供给量和长期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股票市场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协整理论对浙江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长期看,要刺激浙江消费市场,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刺激消费的短期性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扩大消费,但不可能影响消费和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上一期扩大的消费将在本期的消费中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货币政策理论,通过协整检验、因果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实际贷款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与广州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实际贷款利率、货币供应量与广州房地产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但由于二者调整难度较大,所以并不是理想的调控手段;短期情况与长期情况相同,但影响并不显著。所以,运用货币政策对广州市房地产价格调控的同时应寻求其他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协整理论,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采用1979——2008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分析了消费水平与收入高低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收入是促进消费水平提高的最灵敏因素,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薛森  麦冠聪 《商场现代化》2006,(15):206-207
本文以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为基础,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建立了广义货币需求量的长期均衡模型与误差校正模型,证明利率与国民收入对货币需求量有显著影响,并且发现利率与收入对货币需求有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6.
林俊山  侯金玲  时涛 《现代商业》2014,(24):157-158
本文从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三个因素出发,选取2003-2012年的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新型城镇化近程中哪些因素会对山东省房价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原因及程度。结果显示:城镇化率和房价有正相关关系,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房价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张萌 《商业时代》2011,(14):55-56
本文选取2005~2010年的月度经济数据,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需求量由收入、利率、汇率、股票市值和价格水平预期等因素决定,它们之间相关关系各不相同,而且货币需求量对各种因素的短期和长期弹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引入虚拟变量,运用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对1978--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利率、不确定性因素问存在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关系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略高于城镇居民;利率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农村。短期来看,收入的波动对于农村居民的影响程度稍大;利率的波动对农村居民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收入效应,而对于城镇居民影响不显著。收入不确定性的波动对城乡居民消费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收入-消费理论为基础,对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数据进行了协整分析,得出了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的结论,由此对收入与消费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该模型不仅描述了收入与消费的长期均衡关系,而且也描述了收入与消费的短期波动调整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京市2004—2011年的数据,选取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汇率和房价为变量,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等计量方法对北京市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汇率和房价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存款利率对房价的影响并不显著,贷款利率对房价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汇率与房价之间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在现阶段,完善利率和汇率政策,有利于保持中国房地产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