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机构体系的改革。即各类金融机构的建立、撤销、分家、合并,权力与职能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职能转化。二是金融活动方式的改革。即信用体系的变革、融资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金融组织业务经营方式的转变。三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机制的改革。即适当放松国家对金融组织及全社会的金融  相似文献   

2.
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制度以及法律体系在内的美国农村金融体系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通过研究美国的成功经验,建议从提高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完善信用体系、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等方面,促进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建设。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思索刘群心金融组织体系改革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对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主体的国有专业银行的机构改革,又是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的难点。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是现阶段我国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和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十几年来渐进式的市场取向的改...  相似文献   

4.
《福建金融》2008,(9):4-9
本文从中央银行体制、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回顾总结福建省金融体制改革30年的主要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剖析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有序发展各类金融市场、提升金融市场开放水平、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健全金融协调监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讨论我们的金融改革,是一个范围极广、内容极为丰富的命题。即使不从笔者前述的金融是一个四维的大金融系统概念出发进行讨论,而仅从一般教科书所述的金融体系概念出发,金融——也是由各类金融机构所组成的金融机构体系、由各种金融产品工具在其中运行的金融市场体系、由主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当今我国政策性金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即在立法规则、监督机制、资本补偿机制、职能定位、资产负债规模、区域开发、组织体系、业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以及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等方面一直存在的十大结构性失衡问题,认为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不能偏离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的宗旨及质的规定性,要遵循七大基本原则,强化政府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必要支持和监督考评,把政策性银行办成名副其实的真正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7.
金融机构的跨行业竞争、内外资机构间的竞争随着金融改革和资本开放越演越烈,金融产品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和专业化,而在运营过程中,金融机构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说明义务的行为也频频发生,进而引致金融消费领域的诸多侵权、违约现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堪忧.因而,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成为“一行三会”金融改革的重点内容时,有必要深入研究金融机构的说明义务,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则体系,规范说明义务的具体内容,即明确说明义务的履行方式、违反说明义务的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责任等,以促进金融领域的公平正当交易.  相似文献   

8.
《湖北财税》2001,(12):28-29
当前,为了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方针政策,全国各地全面开展了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清理整顿以及地方金融风险的化解工作。这给各级财政部门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财务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利时机。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认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落实财政部门关于加强金融机构财务监管工作的各项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金融机构资产及财务监督工作体系,促进地方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杨 《北方金融》2024,(1):51-53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现代金融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普惠金融发展的浪潮下,具有一定金融属性或金融特征的类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暴露出诸多风险与问题,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深化地方金融监管改革已成为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新课题。本文从我国类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出发,论述地方金融监管改革的实施背景,同时以央地金融机构改革内容为基础,分析地方金融监管改革的特点与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地方金融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提出的新挑战出发,本文探讨了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影响。未来,金融监管将日趋国际化,更加注重风险性监管和对创新业务的监管,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同业自律机制,而统一监管将成为监管体系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应走综合监管、统一监管之路,以适应混业经营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要加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断完善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其他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重组县级金融机构体系,是理顺金融行业内部关系、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农业和农材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拟就重组县级金融机构体系谈点认识。一、要建立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从金融改革来看;县级金融机构体系改革,同整个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己经走过20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旧的问题得到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几经改革,但仍存在大量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当前迫切需要改革重组农村金融组织,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3.
论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的准则卫功琦金融组织体系,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由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银行体系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的组织结构,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系统中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在既定的制度下,金融组织体系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推动、...  相似文献   

14.
林敏 《时代金融》2013,(3):292-293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切入点。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是促进中国经济金融转型的根本之道,金融改革的目标就是形成一个满足实体经济崛起的繁荣的金融市场,把金融机构变成真正的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采取了渐进式改革的方式,由于国有企业是改革初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政府只能建立国家银行体系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随着改革日渐向纵深发展,应当改变原有的融资倾斜政策,而且,目前解决民营经济的融资难的措施作用有限,从金融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也只有内生于民营经济内部的金融制度安排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对金融制度的变迁有巨大意义:可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层次性;有助于化解金融体系中长期积存的风险;促进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可以引导一些地下金融活动转为地上.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的路径选择应是底层推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为基础,从金融机构信贷支持、金融生态环境、融资渠道等三方面分析了当前保定市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完善信贷支持功能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改革完善金融服务环境、强化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等措施,配合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包括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等,这一体系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以部分民间金融为补充,在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仍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本文试图从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为基础,从金融机构信贷支持、金融生态环境、融资渠道等三方面分析了当前保定市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完善信贷支持功能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改革完善金融服务环境、强化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等措施,配合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证券导刊》2012,(19):34-49
五年一度的金融工作会议为金融改革定调 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风向标,前三次的金融工作会议均对中国下一步金融改革方向定下基调,并于会后陆续推出相关的重大改革举措。本次的金融工作会议从大议题上看,关注点主要落在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关注金融服务于经济薄弱环节;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资本市场和保险...  相似文献   

20.
金融体制改革目标之一是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制以及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建设银行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做好向商业银行转轨工作,直接关系到建设银行今后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在新的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