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并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产业比较优势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从实际数据可看出,虽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下降,但目前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仍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数据也可看出,中国比较优势最强的产业也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中国产业竞争优势变化也与比较优势的变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比较优势与中国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在比较优势之上 ,而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产业发展战略应根据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而及时调整。否则 ,则容易落入比较优势陷阱。改造传统产业 ,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新的竞争优势 ,是中国产业发展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海英  李柯  刘晓菲  刘洋 《商业时代》2012,(11):112-113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了我国目前竞争力上升较快的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进一步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出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将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产业自生竞争力的概念及特征。通过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分析,进一步说明产业自生竞争力的理论来源以及产业自生竞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并经完善的比较优势原理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基本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践证明,中国就是依据比较优势原理选择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然而,竞争优势更能体现一个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优势只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竞争优势理论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具有更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固要在比较优势基础上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产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分工格局,中国的产业发展应该重新寻求构建其比较优势的道路,并通过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确立自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7.
我国乙醇产业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乙醇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包括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我国在发展乙醇产业过程中所存在的比较优势陷阱:过于依赖低廉的原材料成本、生产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将日益缩小、乙醇出口市场单一、过于注重价格优势。本文指出应通过政策扶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及生产模式的改变等方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我国乙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惠调艳  赵会杰 《商业科技》2014,(31):187-188
西安市作为副省级城市,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立足西安市工业细分行业,对其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为明星产业、金牛产业、问题产业、瘦狗产业四大类别,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乙醇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包括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我国在发展乙醇产业过程中所存在的比较优势陷阱:过于依赖低廉的原材料成本、生产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将日益缩小、乙醇出口市场单一、过于注重价格优势。本文指出应通过政策扶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及生产模式的改变等方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我国乙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以我国苹果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苹果产业按照比较优势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与苹果出口强国比较依然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苹果产业的分析,认为苹果产业的发展应该采用以竞争优势为导向,深入比较优势的战略。只有采取这样的战略,才能在国际苹果市场中拥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劳动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在下降,劳动资源规模优势在弱化。我国劳动资源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正是产业分工低端劳动资源过剩和产业分工高端劳动资源数量不足的具体体现。贸易条件的恶化和长期坚持比较优势战略产生的产业刚性限制了我国产业的升级,比较优势战略不再适合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引发对贸易产业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对外贸易实践中一直采取以比较优势为指导思想的贸易发展战略。我国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因此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相关产业在我国拥有比较优势。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比较优势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优势,只是相对的静止的比较优势,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较低所造成的。随着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原有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并且影响到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制造业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三角洲现有的制造业是建立在区位、政策和要素投入等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在面临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的同时,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珠三角”制造业也面临着挑战。为了顺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珠三角”制造业必须在保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向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优势产业形成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结合国内众多学者关于优势产业内涵的认识,认为优势产业是以地区的外生比较优势为基础,依照后发或先发优势战略,加速培养其内生比较优势,并最终转变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其自身经济优势可持续性地领先于区域内不同类型产业或其他区域的同类型产业。  相似文献   

15.
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来决定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和贸易结构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通过计算我国出口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证明了我国坚持比较优势战略,不仅能维持很强的出口能力,保持我国的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优势,而且可以提升要素禀赋结构,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仍然应将比较优势战略作为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由此引发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及比较优势的思考。本文通过对比传统贸易理论和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并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36个产业部门在1992-2003年间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为服装业等13种产业长期稳定地处于比较优势,化学纤维制造业等9种产业长期处于比较劣势,非金属矿采选业等7种产业的比较优势处于递减的态势,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7种产业的比较优势处于递增的态势。同时对四大要素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也进行了相应地测度。文章对实证结果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东郜沿海地区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了大量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失去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根据产业转移理论,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转移到西部地区.然而,本文研究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未像人们预想那样大规模的从东部沿海转移出去,且还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而这种优势在短期内不能消失.文章通过分析东部沿海向西南地区产业转移滞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加快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东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范式及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研究机构、学者间存在较大分歧、各树一帜。本文采用了一组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的指标,即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针对广东省机电、纺织、服装、化工、钢铁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度;并通过省际、国际比较,对其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做出总体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寻找导致其国际竞争力实际结果及未来趋势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原则的若干否定之否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力 《国际经贸探索》1998,(1):25-28,75
本文对比较优势原则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比较优势原则作为贸易和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那些或者以发展中国家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将永远停留于落后状态、或者以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难以转换为竞争优势,或者以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太少而无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为由来否定比较优势原则的观点是错误的。文章着重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只有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建立产业和配置资源,才能分离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并在已经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