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研究轻资产的问题中,有人曾把特斯拉与小米做对比,说它们有相似的商业模式。它们真的相似吗?据了解,曾经的麦肯锡也提出过轻资产的概念,并在中国有过典型的案例,那是麦肯锡为光明牛奶策划的一个案例,最终却因为光明没有履行好麦肯锡的原定战略而导致失败。"轻资产运营"模式可以降低公司资本投入,特别是生产领域内大量固定资产投入,以此提高资本回报率。对此,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学系主任李自杰和知名财经撰稿人黄湘源都认为,麦肯锡案例中轻资产本身没有问题,出现问题的是管理缺席或者产品战略有误。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武祥坚定地认为:"今后最优秀的公司一定是轻资产的。轻。  相似文献   

2.
或许,在倪威眼中,此时没有什么比图表能更好地解释亚新科集团的发展情况了。在接受《中国机电工业》记者采访时,倪威首先把一张张图表摆在了办公桌上。看着这些图表,倪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毫不掩饰地对记者说:“这些图表让我觉得很自豪,其中有一些可是我一人花了不少时间研究制成的。”随后抽出了其中的一张“,就这张图表我花了两周的时间,不过绝对是我独创的。”“三驾马车”之势作为亚新科集团副总裁,倪威主管全球市场与营销,由于工作需要他得频繁地出国与客户沟通,也得经常穿梭于亚新科各个运营公司以了解市场情况。可想而知,倪威舍得…  相似文献   

3.
林晓 《汽车观察》2014,(2):40-43
一场豪赌引爆了轻资产话题,这些话题其实早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一书中有了描述,新的产业升级将代替旧的陈腐产业,这场产业革命将如浪潮一样把各个产业都卷入其中。目前轻资产已经开始进军汽车产业,汽车产业这个重资产阵地也开始"轻"化。整个汽车行业都陷入了轻资产的思考当中,在这场思考当中有很多企业走入轻资产迷局,究竟什么是轻资产?2013年"双十一"电商的火爆使得更多的企业认为电商就是轻资产,在IT互联网及手机新媒体的普及下,汽车变得越来越科技化,又使得企业认为科技就是轻资产。在以麦肯锡模式为首的许多外资企业用独特的方式和低廉的成本在中国迅速占领市场,又使得企业认为战略的创新和资源的整合才是轻资产,到底什么是轻资产?这个定义真的很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摩配》2006,(8):63-63
汽配专业市场面对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实施全球采购和4S店销售模式,以及国际汽车零部件商入驻我国参与竞争的形势,汽配经销商特别是汽配专业市场该如何应对?毋庸讳言,这就需要我们的汽配专业市场和经销商创新与发展,而且这种创新与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与业态特点,做到扬长避短,虚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摩配》2006,(10):34-34
一边是跃跃欲试想要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边是觊觎中国日益壮大的汽车市场的外国汽车巨头,面对日益升级的中国与欧盟、美国、加拿大之间关于汽车零部件的纠纷,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是否已具备与其一决雌雄的能力?在上周举行的“中国-皮埃蒙特汽车产业的发展机会”研讨  相似文献   

6.
如何转变重整车轻零部件观念,着力实施汽车零部件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加速汽车零部件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构造中国轿车工业的坚实基础,是打好“三大战役”,全面振兴汽车工业的一个至关重要和紧迫的课题。一、中国与世界汽车零部件发展的差距分析1.投资力度和集中度日本和欧美对汽车零部件的投资与整车的投资比例,一般超过1∶1,甚至3∶1。欧美一些零部件制造厂家每年的开发费用都在年销售额的5%左右,日本的零部件制造厂家每年用于科研开发方面的费用约为年销售额的6%。我国上海轿车工业的零部件与整车投资比例,“七五”时…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摩配》2006,(10):28-28
“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就不可能有一个强大的汽车工业”这句话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然而,汽车零部件如何才能做强做大,中国汽车零部件目前面临哪些机遇、挑战,出路何在?目前全球零部件行业面临大洗牌,对国内零部件企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国内零部件企业须抢抓这  相似文献   

8.
日本汽车业向来对零部件配套体系比较重视.所以.由日本现代化文化研究所组织的这项大型考察也特别聚焦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希望通过零部件企业的现状来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探索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课题。长期从事中国汽车产业问题研究的日本现代文化研究所中国部门负责人、主任研究员吴保宁表示.中国在零部件采购、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摩配》2006,(12):39-43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中国汽车业丰收的一年。据悉今年中国国内汽车销量将突破700万辆,超过日本,增长远远超越了年初的专业预测,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同时,全球汽车制造商纷纷来中国采购汽车零部件,本土汽车制造企业加速乘用车的产量增长和汽车出口,并已形成本土贴牌生产的全新模式。据威普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研究分析,国内商用车与乘用车的产量比率仍与较成熟的市场存在差距。预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国际商用车展,参展的零部件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据记者统计,在今年的参展零部件企业中,跨国零部件展商占了20%,而跨国品牌在关键零部件展商中更占了50%。这些数据都表明,跨国商用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渡过在中国的发展期,成为本土零部件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参与整车研发成为现代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从提升产品服务各个方面的竞争力入手,成为众跨国零部件企业在提高自身竞争力方面打出的一副“好牌”。纵观目前国内的一些跨国零部件企业,它们在产品后市场方面的做法是各不相同的。本期小记想探讨的正是不同类型的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华的售后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就不可能有一个强大的汽车工业。"这句话己经成为行业的共识。然而,汽车零部件产业如何才能强大,其自身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则是零部件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这次论坛首开农村汽车市场发展战略研讨之先河,本身就具有战略眼光"、"中国农村汽车市场到了该高度关注的时候了"。最近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柳州市人民政府协办、时代汽车杂志社承办的2006中国农村汽车市场发展战略论坛,得到了国内主流汽车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的积极响应。100多位入会代表热议新农村建设给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并就如何担负发展责任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它给中国带来了无限活力。零部件产业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5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政策研究会副主任陈炳炎谈到改革开放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影响时说。陈炳炎一直在协会主要负责零部件工作,曾是东风集团副总经济师。  相似文献   

14.
零部件业的外商投资 随着各大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或与国内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全国50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有1200家是外商投资企业。例如,为了给上海大众配套,德国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蒂森克虏伯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集团内部的分布、各企业的业务概况及特长、蒂森克虏伯集团在汽车业务方面的创新,最后对蒂森克虏伯集团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摩配》2007,(10):36-36
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让全球的汽车业零部件巨头都将淘金的目标瞄准中国。首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目前在京落下帷幕.来自美国、德国等8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专业客商到会采购。而大众、通用、丰田等世界8大汽车整车企业.以及博世、德尔福等43k:汽车零部件集团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将有5250亿元的市场容量,未来汽车金融市场潜力巨大。面对良好的发展空间,不仅整车厂纷纷拓展汽车金融业务,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将触角延伸到金融领域。还在探索阶段"还在探索阶段",这是《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在采访零部件企业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金融服务在国外汽车行业运用的比较多,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业内专家表示,以前,国家在金融方面控制比较严格,很多车企或零部件企业都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摩配》2006,(10):35-35,34
光阴荏苒。1995年前后,博世、电装、德尔福、伟世通、法雷奥等外资零部件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成立合资企业。现在,不少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合资十年,我们收获了什么?“10年中外零部件企业合资,为中国带来了产品、技术、资金和管理方式,提升了中国汽车零部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摩配》2006,(8):32-32
今年将是我国进入WTO的完成年。至今年7月,我国的关税将全面与世界接轨,这也预示着我国经济将更完全参与社会分工。入世五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最为迅速的五年。由最初与跨国巨头合资到现在各汽车厂积极投身自主创新热潮,由以市场换技术到以"心"换市场的理念转变,我国已逐步掌握汽车市场的话语权。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带动来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国。作为拥有一颗中国心的中国人,我们希望借零部件行业出口的浪潮,中国汽车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赢得一个又一个大捷。但是这场战争将不只是8年,可能是80年,或者800年。  相似文献   

20.
11月24日,由《中国汽车报》社主办的2011第八届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中国汽车报》社社长、《中国能源报》社总编辑李庆文,工信部、国家信息中心和行业协会领导、行业专家、整车企业代表及全国优秀的百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代表近180人参加了盛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