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扬与批评的意义和作用所谓表扬就是对好人好事、工作成绩的公开赞扬和褒奖;批评则是对不良现象、不良行径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谴责、评价,使人认识错误,幡然改过。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对一段时期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的评价和反省,都是手段和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扬成绩和优点,改正错误和不足,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促进工作,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表扬与批评这对矛盾在这一点上是统一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改造思想的锐利武器,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克服缺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的好武器,是我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有力保  相似文献   

2.
<正>如何让下属愉快地接受批评,从而更好地发挥批评的激励功能?答案就是批评要带着表扬的票批评具有激励和约束两重功能,也是最日常的管理手段。然而,并不是每个管理者都懂得批评与表扬的内在奥秘。黄鸣先生有一句名言:"批评要带着表扬的票。"可谓是一语道破了玄机。那么,为什么批评要带着表扬的票呢?  相似文献   

3.
正秘书在领导身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工作做得不好挨批评也是少不了的。有位老秘书曾风趣地说:"我们做工作挨批评是常事,如果有一段时间不挨批评,那就是事实上的表扬。"受到批评固然让人难过,但受到批评的压力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关键在于有没有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批评,是不是做到了"吃一堑长一智"。  相似文献   

4.
真善美析     
真善美析木子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真的、善的、美的东西从来就是有良知的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反之,假的、恶的、丑的东西也从来就是多数人摒弃或鞭挞的永恒对象。人类历史的长河不正是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中奔流不息地前进的吗?真是指真理。它存在于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5.
正表扬和批评是班主任工作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教育手段。关于表扬和批评孰优孰劣争论不断,有关讨论表扬和批评艺术的文章常见诸报端。读多了却越觉得糊涂了。正巧碰到了一个案例,就有了例谈如何用好表扬和批评心得的想法,写成小文以求教于大方之  相似文献   

6.
《上海质量》2007,(12):25-28
你会表扬别人么?表扬自己的伙伴,表扬自己的员工?听起来这并不难,但是我们却不难发现那些真正懂得如何表扬的团队缔造者并不是很多,我们常说“谦受益、满招损”似乎过多的表扬容易使人骄傲,而批评或指出错误被认为对别人的成长更为有效,于是那种非正式场合的表彰就显得弥足珍贵。这样的表彰必要么?它能发挥什么作用?在《缔造团队活力》一书中哈林顿提出,表彰和奖励与其它任何一件缔造团队活力的工具相比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他还提出“简单快速的表彰和奖励要比复杂、官僚形式的表彰和奖励更有效”,而如何做好表彰和奖励,作者提出了八条准则和两个原则,并列举了两个案例,很有启迪。作为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一定自有深意。而本刊也以此作为本次连载的结束篇,希望团队缔造者在掌握了各种具体工具后,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团队中人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校园幽默     
表扬与批评 班长品学兼优,颇得师长的器重. 一日,班主任又见他在擦黑板,颇感不平,便特意为此召开了班会,明确地表扬了班长的积极性,同时也批评了其他懒惰的值日生.  相似文献   

8.
漠高 《企业与市场》2005,(10):71-73
将批判进行到底1 因为我们太需要批判了,因为我们从来只善于鼓吹而不习惯于接受批判,包括批判本身,也常常是有气无力,说到底那充其量仅是批评而已,最后把批评变成表扬的事例更是层出不穷。我们批判,同时渴望反批判,谁批谁都是一种收获,而另一种收获则必然是真真切切的鼓吹。从批判到鼓吹,这是两极之间的互动,也是唯一正确的过程,让批判者与被批判的事物达成和谐的统一,实现无极之态。智者云:因为批判,所以进步:因为鼓吹,所以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那些开公司的人存在着许多误解。亲手创业者的真实生活,与电影、小说或新闻媒体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这些虚构的东西让一些可能成为企业家的人失去了起步的勇气,甚至还影响了决策者。那么,让我们来揭穿一些最常见的谬误吧。  相似文献   

10.
批评的艺术     
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类灵魂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人类灵魂的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会犯错误。作为一名管理,在错误面前,你可能要忍不住大发雷霆,而狂风暴雨过后,你可能会沮丧地发现,你的“善意”并没有被对方所接受,甚至,换来的结果可能让你追悔莫及。由此看来,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古人云:“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可见,批评是要讲究技巧和艺术的。  相似文献   

11.
《科技与企业》2007,(7):56-56
人们对那些开公司的人存在着许多误解。亲手创业者的真实生活与电影、小说或新闻媒体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这些虚构的东西让一些可能成为企业家的人失去了起步的勇气,甚至还影响了决策者。那么,让我们来揭穿一些最常见的谬误吧。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手段包括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本文提出惩罚教育的目的,惩罚教育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运用,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大侦探福尔摩斯对与探案无关的东西无知得令人无法相信。其实他并不是不想让自己的知识更渊博些,而是有意培养忘却“主题”以外杂事的习惯,以便更好、更有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对作为经营组织的企业来说,吸纳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知识和信息,也需要有意识地忘却那些曾经使我们成功但已不适应当今市场形势的经验或“套路”,需要努力排除旧的思维方式之干扰,以便为学习新知识腾出“信息仓库”。  相似文献   

14.
宋晓东 《人力资源》2016,(12):84-85
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日常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何在不伤害对方感情的前提下,巧妙地给对方提出建议”都是一个值得好好探讨的话题.很多人由于没有掌握必要的说话艺术,在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一张口就伤害到对方,从而导致人际关系分外紧张.这该怎么“破”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个心理学上的“三明治法则”,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给别人提建议. 欲抑先扬 “三明治法则”,就是指一个人在批评他人的时候,把“批评”的内容夹在“表扬”和“期待”中间,从而使受批评者更好地接受批评或建议. 这就如同由三层食物构成的三明治一样,三明治批评法也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表扬或赞赏对方;中间这一层夹着批评或建议;第三层是期待或鼓励.  相似文献   

15.
表扬和批评是企业思想工作中常用的两种方法,也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和运用好的最基本的领导艺术。下属有了成绩,管理者就应及时加以肯定和赞扬,促其再接再厉不断进步;下属有了缺点和错误,管理者也应及时指出并加以批评,促其醒悟,以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出现更大偏差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表扬是一种积极的鼓励、促进和引导。一个善用表扬的企业管理者,就不会满足于对个人或  相似文献   

16.
四川大地震,举国上下为之动容。在这危难时刻,政府的亲切关怀、子弟兵的无私奉献、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然而,就在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与灾害抗争时,我们从汶川地震这面镜子上还看到不愿看到的一些东西。汶川地震这面镜子不仅照出了温暖人心光明的一面,也照出了极小部分的阴暗面。无论是四川罗江县武装部人员侵占救灾物资,还是境外法轮功分子的恶意诋毁,又或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大发国难财,可以说他们已经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良心,他们丑恶嘴脸让所有炎黄子孙乃至全世界有良知的人为之唾弃。  相似文献   

17.
那一阵子,我心情坏到极点,实在没有地方宣泄,便拨通电台心灵互动节目的电话,主持人刚一发问,我便稀里哗啦地一通倾诉——每天,我第一个进办公室,第一件事是拖地板、抹桌子,给办公室所有的的热水瓶打满开水,第一杯茶冲给科长,见人后的第一句话是“您好”,当然,更是第一个完成任务。领导从来没有为此表扬过我,也没有批评谁,可还是有人说:大事干不了的人,才干那些小事。  相似文献   

18.
一些心得     
最近参加了一些培训活动,看了一些企业文化的书籍,有了一些心得.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就是一个事物的不可替代性(可替代就没有什么独特价值了),而核心价值观就是如何让企业具备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如,企业树立“创新”为价值观,就代表企业相信“创新”是最能引导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价值导向,别的东西无法替代.创新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就要求企业不断地培养创新的氛围和员工创新的欲望,不断地鼓励那些敢于创新的人,批评那些不思进取、保守不前的人.同时企业还要不断地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更新研发设备的速度,大力吸纳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王春生 《活力》2012,(19):126-126
很多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人认为将新闻与文学放在一起容易对新闻的真实性有所抵消.文学要创造艺术典型,基本的手段是虚构,而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虚构是新闻的死敌.但是,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人越来越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我们只一味生硬地告诉人们一个事情发生了,受众对那些板着面孔的文章往往不屑一顾,他们更喜欢那些具有新闻性、纪实性同时又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和较鲜明的文学性的报道形式,有人情味的东西将更能打动读者(观众)的心.好的新闻作品让人读来回味良久,对人有所启迪,对社会进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表扬和批评是一门艺术,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有助于正确而有效地调控员工的行为和激励员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