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科技培训》2008,(4):46-46
我经常接触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初中毕业甚至只上过小学。其中一些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自卑心理。有的说:“我的孩子天生不是念书的料,因为家长就不行。”有的说:“人家知识分子,辅导孩子学习什么功课都行,我们连小学高年级的功课也辅导不了。”还有的说:“人家知识分子天天看书,家里的书报也多,天天熏也把孩子熏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母亲七十寿辰,我带着孩子回乡下老家。吃饭时,白苍苍的母亲用指头粘起桌上的饭粒放进早已掉了牙的里,我的小女儿洋洋说:“奶奶好不讲卫生”。我的心一发酸,几乎掉出泪来……母亲善良、勤劳、节俭,从旧社会讨饭过来,她用野、树皮和全部心血把我们兄弟几个拉扯大,这些事,我孩子们哪会知道。我六岁那年,家乡的人们在饥饿线上挣扎。刚入夏,地里的野菜挖光了。弟弟病倒在床上,全身肿得发亮。亲坐在灶前,望着空空的灶台发呆。母亲呆了半天站起对我说,“孩子,跟我去屋后剥点吧。”听说去剥枇杷树,跟着母亲攀上崖坎,母亲双膝跪在岩石上,用旧菜刀伸树…  相似文献   

3.
晚上9时,医院外科3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小病人。小病人是个四五岁的女孩。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在当地做了简单的固定包扎后被连夜送到了市医院,留下来陪着她的是她的母亲。大概因为是夜里,医院又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担架上放在病房冰冷的地板上。孩子的小脸煞白,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着孩子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是!”母亲的脸上竟然挂着慈爱的笑,好像很轻松的样子。“妈妈,那要过几天?”孩子的声音很小。“用不了几天,孩子。”孩子没有说话,闭上眼…  相似文献   

4.
母亲虽早逾古稀之年,但对粮食的惜爱之情依然如旧,且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常提醒我不能剩饭剩菜,还说浪费粮食要遭雷打。我也因经常把饭菜掉落在桌上,被母亲称为漏下巴。在那饥馑岁月里,缺衣少食,难得吃上一顿饱饭,母亲看见我把包谷饭团掉到地上,便捡起来,对着饭团吹上一口气,丢到嘴里吃下。  相似文献   

5.
正一次在整理各种证书证件时,又看到了那熟悉的珠算技术等级证书,勾起了我对算盘往事的回忆。记得小学三年级学习算术,老师让带算盘,父亲拿出了他经常使用的那把又滑又亮的,比我书包还大的算盘,母亲找了根布绳子在框子上系好,  相似文献   

6.
我想有个家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首歌是唱出了那些没妈的孩子的心声。是啊,没妈的孩子的确很孤独,像根草。但这根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就像那根草。我原本有一个很温暖,很美满的家庭,虽然父母不常在家,但是我一样可以得到他们的关爱。然而,自打母亲又生育妹妹之后,我的家就得不到片刻安宁,父母经常吵架,有时候甚至还动手打起来,我和妹妹就在这种家庭“战火”中度过的。1999年初,父母亲在一次打闹后,走向了法庭。离婚是母亲提出来的。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法院在受理后,通知父亲回乡,但父亲拒绝回来,因为,父亲不同意离婚。母亲就跑到父亲单位亲自将父亲“逮”了回来。记得那天是6月12日,父母亲走上了法庭,母亲说要我和父亲一块去法庭听最后的判决。那天早上,我请了假等着和父亲一块出门,父亲却说什么也不肯让我去,还生气地说:“如果你去,那我就不去了。”那一刻,我哭了……父亲和母亲就这样离婚了。我和妹妹也被法院分别判给了父亲和母亲。从此,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母亲和妹妹,只身一人随父亲到外地读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才慢慢地接  相似文献   

7.
先说一个大学生,是我姨父的儿子,成绩好,能力也强,毕业之前,还通过了托福考试,就是这么一个前程无限美好的有志青年,毕业后,突然去他乡下的叔叔家养起了猪.一个城里的孩子,从来没在农村呆过,更没养过动物,可想而知,他的困难有多大,但他硬是挺过来了.挖土,砌砖,盖瓦,一个150平方米的小院,就这样盖了起来.母亲开着小车来看他,看着他手心里全是茧,一张脸晒得黝黑,哭了,母亲说,跟妈回去吧,我们家不差钱,你何必受这个罪呢.他却执意留下,他说他人生的乐趣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布鞋     
母亲做的布鞋和我如影相随了十七年。在贫困的小山村,能穿上新布鞋是我孩童时代梦寐以求的快事。勤劳的母亲在贫瘠的土地上劳作之余,就手脚利落地为奶奶、爸爸、哥哥、弟弟和我缝制布鞋。农村事务繁杂,尽管母亲利用所有空闲时间赶做布鞋,还是供不应求。记得上小学三年级那年,唯一的一双布鞋已被我磨穿了两个洞,母亲把洞补了又补,但很快又烂了,站在同学面前总是不由自主掩藏那双鞋,怕他们嘲笑。为了能穿上一双新布鞋,放学回家,  相似文献   

9.
慈母会计情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母亲就是生产队的会计。每到晚上,我经常看到母亲坐在灯下,一边拨着算盘,一边写写算算。静静的夜晚,倾听着清脆的算盘声,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醒来后,母亲依然坐在那里,脸上虽然带着一丝倦意,可她还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从那时起,我就感到:做一名会计是很辛苦的,我从心里敬佩做会计的母亲。上小学以后,母亲为了培养和锻炼我的能力,就开始教我背珠算口诀,打算盘,并帮她计算数字。有时,我算了几遍,可是每次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就显得很不耐烦,母亲见此情景就教导我说:“干什么事都要细心,要有耐…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在广西某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就没有见过父亲。母亲告诉我,父亲到很远的地方赚钱去了。打从那时候开始,我每天都渴望父亲回家。上小学一年级那年,在一次跟同学争吵中,我得知我的父亲正在监狱里服刑。我哭着跑回家问母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母亲怔愣了很久,然后对我说,小芳,这是真的,在你出生不久,你父亲因贩卖毒品被判无期徒刑,妈妈怕你伤心,所以一直没有告诉你真情,  相似文献   

11.
正1978年高中毕业后,我回到大队小学当民办老师。两个月后,要教学生珠算,可学校没有那种可以挂在黑板上演示的毛珠算。校长说:"一把毛珠算要上十块,学校哪里买得起,你自己想办法吧。"我能想出的办法就是借用父亲的算盘。父亲是生产队会计,他有一把打得噼里啪啦响的算盘。有一天,我正在给学生上课,父亲找到教室门口要我把算盘给他,原  相似文献   

12.
盲从是错     
盲目地服从、随从、屈从,都是错误的。我读小学时期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上小学四年级时,平时数学成绩不大好的我,有一节数学课确实听懂了,老师布置作业后,我很快就做出来了,后来几位平时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做完了,为了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便把他们几位的作业本拿过来,一看结果,计算步骤和得数都截然不同,而他们几人的却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3.
<正>昊儿:刚才和你的班主任老师通过电话,得知你最近的学习状态很差,成绩一直下滑,妈妈心里真不是滋味。没想到我们的工作竟然影响到了你的学习,请原谅妈妈的失职。你从小就是个懂事、乖巧的孩子。然而,作为一名信用社会计,妈妈的工作繁杂而忙碌,经常把你一个人留在屋子里,请原谅你这个不称职的妈妈,让你度过了一个孤独的童年。小时候,你跟着妈妈去联社送报表、开会,颠簸的摩托车  相似文献   

14.
陪聊     
我母亲喜欢和我聊天,她从乡下老家来,家乡的新鲜事稀奇事,她都说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给她聊聊城里的怪事趣事,她也很喜欢听。但我没有多少时间陪母亲聊天,因为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全压在我一个人身上,吃饭穿衣要钱,孩子上学要钱,母亲身体不好,看病吃药要钱……我的工资不够  相似文献   

15.
重阳佳节     
重阳节这天,我回了一趟老家。老远就看见父亲在庭院里扫着地,母亲躬着身子坐在门前摘菜,不时抬头望眼村口过往的车辆和人群。当母亲看到我的身影时,她先是有些意外,继而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起身迎了出来。母亲拉着我的手,用略带责备的语气说:“回家来,怎么也不事先给我们来个电话?我和你爸也好准备准备。”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我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三年级,每天与20多个孩子打交道.那里闭塞偏远,几乎是与世隔绝. 班上有个男孩,又瘦又小,穿得脏兮兮的,孩子们都不喜欢和他玩。他每天都像一只落单的鸟,孤独地徘徊在角落里。几次考试后,我发现他的成绩也很差,每次都拖班里的后腿。  相似文献   

17.
夕月 《林业经济》2014,(9):70-73
<正>"孩子不打怎么行?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似乎是目前很大一部分家长长期以来的共识。但眼下这个不可理喻的小孩,可能正是当初的你。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这个特殊的节日是由美国民间反体罚组织发起,旨在宣传正面管教方法。向体罚说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点宽容与耐心,多些赞扬与引导,以爱与鼓励,让孩子的成长多些快乐。最迅速最直接的惩罚方式  相似文献   

18.
偶然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他说:“我小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就想了一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作业,我弄不懂的就找他们问,他们弄不懂的就找老师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上学迟到是班主任经常要面临的现象,看似小事亦可影响孩子的个性甚至一生。班主任正确对待学生的迟到,了解迟到的真正原因,因势利导,才不会让迟到的坏习惯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1994年师范学校毕业,初为人师的我第一次担当班主任。当  相似文献   

20.
“每次从温州返回河南,我都有一种久别故土一朝归家的激动。”37岁的徐九熙说。这个温州人如今是三门峡市一位颇有名气的小老板。他在河南已有13年。徐九熙是个苦命人。13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把他供到了高中毕业再无力撑持家庭。18岁时,他投师学习木工,出师后手艺出众,常年带徒走南闯北。198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