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研究对象和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六篇,简称地租篇。马克思在本篇一开始就指出这一篇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一种特殊历史形式的土地所有权。它与以往的土地所有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资本主义关系所决定、所派生出来的,既不同于封建的,也不同于小农经济的,而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土地所有权形式。  相似文献   

2.
龙志德 《中国经贸》2010,(18):119-120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本文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方面尤其是现阶段农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缺失及其影响,并简单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改进方法。马克思地租理论所论述的一些观点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性,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农村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探索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社会主义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现在承认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包括绝对地租理论是社会主义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的人多起来了,但也还有些同志只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级差地租,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绝对地租。这是理论上不彻底的表现。他们误解了马克思的某些论断,如马克思说过:“凡是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就不支付绝对地租。”在这里马克思是说明资本主义的地租,土地私有制是指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本文试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城市的土地有偿使用及其收费标准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一)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地租的存在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要了解地租必须了解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对土地占有的垄断。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①这是法律观念上的所有权。“法律观念本身只是说明,土地所有者可以象每个商品所有者处理自己的商品一样去处理土地。”②而对这种所有权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社会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则只能有什么样的土地使用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劳动条件的土地,其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使用权可以完全分离。“土地对土地所有者来说只代表一定的货币税。”③即凭借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我国城市土地改革存在的问题,用马克思地租理论指导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实践: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土地;有偿使用土地;可持续发展土地;"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相协同。  相似文献   

6.
黄芳娜 《特区经济》2010,(12):175-176
土地是农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存基础,拥有土地是农民与社会其他人群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农村家庭的核心秉性。由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由于各地经济加速发展,需要征占农民的土地,一部分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以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阐述了地租的产生及其最终的归属和分配问题,可以为保障我国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交换关系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交换关系理论破解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交换的虚假平等幻象,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的实质,即揭示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矛盾的历史事实。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分配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交换关系理论在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而明白《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马克思的交换关系理论蕴含着“从后思索法”“抽象力分析法”“辩证总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新时代重新激活《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交换关系理论能够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理论资源和方法论启示。新时代为优化我国数据商品交换以及批判数字拜物教需要以马克思交换关系理论为指导,破解平台经济中劳资关系矛盾、收入分配极化、劳动强度增加等问题需要整合生产四环节,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消费环境,加大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大众的协同监管,以完善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治理规则和颁布相关法律为抓手,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其收益分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克思地租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研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收益分配表明:国家应对征用集体的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补偿;对于集体建设用地的转让,集体经济组织应获得全部土地流转收益;国家应以税收的形式对国有土地外部性所导致的溢出效应进行宏观调控;土地管理部门可收取土地管理费等。同时,应进一步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合理制定土地规划以及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简称为劳动价值学说。劳动价值学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过去,我们认为“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是解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从这里出发,才能进一步揭露剩余价值生产和运动的规律,从而揭露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如果这样来理解劳动价值学说、似乎是专为解剖资本主义而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正"各种收入及其源泉"是《资本论》第三卷的第七篇,也是《资本论》的最后一篇。在《资本论》第一卷至第三卷中,马克思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基本的元素商品开始,发展到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取得支配地位和反映这种关系的经济范畴地租,在思维中再生产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整体,完整地有序地揭示出整个资本主义大厦的经济结构和各个构成要素的地位、作用和运动规律,为我们将这个人类社会历史中最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采用以商品为起点,依次论述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等经济范畴的方法,分析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中曾有人用这种方法,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对此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种方法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方法,不适用于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古代蒙古社会是一种前资本主义社会,其经济以游牧畜牧业为主,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揭示这种社会的经济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张莉 《改革与战略》2012,28(12):12-16
马克思财富观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基础之上,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物本财富观”的根本性反思.马克思通过对财富问题的论述,重新揭示了财富的源泉、本质、衡量尺度及其现实意义.文章旨在以马克思原著中丰富的财富思想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语境中把握其财富观念,解读财富的人性基础,分析财富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既可以为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念提供理论指导,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财富观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包含了对当今仍具有重大价值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在批判资本主义企业里资本家对工人"血淋淋"的剥削管理史。本文以马克思的管理理论为出发点,进而探讨其管理理论的人本思想,以及其对当今社会企业管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虚拟经济与日本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虚拟经济的膨胀日本的国民资产中包括两个以价格形式存在、但其价格或资产总额并不真实反映所代表资产价值的虚拟成分。其一是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虚拟资本,即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它们并不是在生产中实际发挥职能的真实资本,而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存在形式。其二是土地资产。土地本身是一种有形资产,但用来计算其资产总额的土地价格,实际上并“不是土地的购买价格,而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它是按普通利息率计算的”。也就是说,土地资产总额是地租资本化的结果。而不是土地价值的反映,因此也是一种虚拟经济成份。  相似文献   

15.
吕越 《魅力中国》2014,(26):215-215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它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经历了从19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三个发展阶段。它的创立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社会主义价值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具有现实价值,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简称为劳动价值学说。劳动价值学说是和商品经济联系起来的。在过去,我们认为“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是解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从这里出发,才能进一步揭露剩余价值生产和运动的规律,从而揭露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这样理解劳动价值学说,似乎劳动价值学说是专为解剖资本主义而服务的。现在我们要问,当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经济的时候,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还适用不适用,是不是只适用于资本主义而不适用于社会主义?我认为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劳动价值学说一样是适用的,不过不同于资本主义而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益分配是在国内城市经营实践中广受争议的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益分配活动的适用性,并运用该理论,探讨了一种新的城市土地利益分配机制,即国家凭土地所有权获取绝对地租,城市政府经营土地获取级差地租,土地使用者开发土地获取平均利润.  相似文献   

18.
桑艳  陈群 《改革与战略》2013,29(4):7-10
马克思把哲学的"异化"概念与经济学的"劳动"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造成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劳动发生了异化,结果使人的自由劳动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异化劳动扬弃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异化劳动的全面超越,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历史必然性。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学习和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企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规律时,是从研究企业这个微观经济主体开始的,并围绕企业及其资本来展开。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生产单位,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组织载体。企业的性质应当包括企业的社会性质和自然性质两个方面。马克思企业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运动为中心,以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配为主线,研究资本是如何实现增殖的。企业制度包括企业组织制度、产权制度及管理制度,其发展演变是为资本增殖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在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统一利润率的古典一般均衡基础上,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和利润率下降、有效需求及经济周期与危机等宏观经济问题.依据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通过由市场经济或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决定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统计变量的性质体现,而且其发生发展及相互之间也必然存在各种联系,从而能够经由微观基础到宏观经济的逐层推理建立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进行论证和预测.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科学阐释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的重要内容,完全不同于"剑桥资本争论"揭示的存在一系列逻辑悖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排除真正市场竞争前提下所给予的错误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