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产业园区开发运营20余年,始终坚持“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双生态发展理念,低碳智慧园区开发、产业招商及孵化、智慧园区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共进,最终实现园区“智慧管理全周期、产业生态自循环”。在园区开发运营的基础上,公司不断淬炼和打造园区服务内容,实行“招商、孵化、投资闭环发展”和“产城、产金、产学研融合发展”的“3+3”模式,以“北京经开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构建“1+N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助力园区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促进园区产业氛围的形成,围绕产业园区运营和企业后续服务做深耕,使企业在产业园区能够不断成长,才是一个园区成功的核心和关键,是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园区运营商都在强调"产业生态",北京经开作为较早提出低碳智慧园区概念的企业,在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  相似文献   

3.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而智慧产业园区是在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下,产业园区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在界定智慧产业园区概念基础上,分析河南省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其智慧化转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22,(20):84-85
<正>宁波高新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是宁波高新区管委会下属一级企业,是一家以产业招商、科技孵化、企业培育为核心业务,具有园区开发建设、股权投资和企业服务等职能的国有产业园区运营平台公司。集团公司下设二级公司5家、三级公司2家,按照“同行业同板块”原则,开展开发建设、产业园运营、投资管理和综合服务四大类业务。  相似文献   

5.
当前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力引擎。而园区招商则是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发挥其重要载体和引擎作用的关键之策。潍坊市近些年来不断强化产业园区招商,成效明显。但是也存在着招商人员培训不足、人才短缺、土地瓶颈制明显、招商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园区招商现状和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注重专业人才培育、破解土地制约、创新完善招商方式和招商考核机制的解决对策,促进潍坊市产业园区招商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智慧园区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园区发展模式,对拉动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明确智慧园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智慧园区与智慧城市发展关系,提出加速天津智慧园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经开)一直致力于绿色、环保、生态高端产业园区的创新性开发与运营。2009年12月25日,由北京经开主办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低碳高端园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标志着中国首家低碳高端产业园的正式启动。同时,北京经开与北京大学联合宣布成立“北京低碳高端园区发展研究中心”,将共同致力于我国低碳高端产业园区在开发、  相似文献   

8.
贵阳国家高新区是我国第一批成立的同家级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集聚了一批创新资源,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但是与国内一流冈区和先进园区相比较,在产业总量规模、产业服务环境、创新资源集聚、园区开发模式等方面还存在差距。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一、在发展模式上鼓励“双轮驱动”。即通过“大招商、大孵化”的模式解决“总量规模和结构效率”提升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新区》2013,(11):5-5
产业园区犹如一个生命体,有自身独特的生长规律与生命周期.规划中的产业园区如同胚胎,尚在孕育之中;之后的土地一级开发让产业园区具有了生命的雏形;其后招商、二级开发推动了产业落地,并使企业逐步壮大,产业园区随之进入了成长轨道;随着产业的自我成熟与完善,园区必须通过升级转型来实现生命的蜕变与升华;最终,产业园区应回归其本质——通过产业带动城市发展,实现产业园区与城市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园区"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一批优秀园区率先开展智慧园区的建设,针对园区建设周期长、价值高等特点,园区建设规划问题逐渐成为建设过程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如皋经济开发区电子电气产业园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目标, 力争五年内引进3 - 5 家规模较大电子线路板企业。基本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齐全的百亿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0 年年初至今,电子电气产业园区充分放大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的资源优势,主攻日韩、台湾、深圳、苏南等国家和地区,强化产业招商,确保在金属表面处理园和金属表面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的同时,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园区逐渐有项目签约落户。同时,园区全面启动规划范围内拆迁工作, 并始终把功能配套建设作为提升园区能级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2.
宁波创意产业园区历经十多年建设,从初创逐步走向成熟。透析产业园区发展演绎过程、产业集聚结构以及空间地理分部,获悉产业园区五种产业集聚模块层次分配特色,以和丰创意广场为核心的“一核多点”、“错位发展”以及“一园多产”、“多功能 一站式服务”形成宁波创意产业园区独有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3.
《改革与开放》2013,(23):15-16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园区作为城市的重点区域,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化建设来实现转型升级,园区向创新化、科技化、智慧化转变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南京中国软件名城建设的核心区,中国(南京)软件谷紧抓南京建设智慧城市机遇,积极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一些科技园区、经济园区先行先试,智慧园区建设已取得一定成  相似文献   

14.
产业招商是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引入优质的、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和集聚的企业,产业园区才具有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和中国经济逐步形成新常态,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面临严峻考验.传统的招商方法效果式微,旧有的招商思路亟待调整,招商引资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寻求新出路.在开发区高精尖产业集聚日...  相似文献   

15.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承担着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使命。以地产开发为核心的产业园区开发运营模式,在国土政策逐渐收紧的大趋势下,面临巨大挑战。以中关村软件园为典型案例,研究如何推动产业园区收入结构由地产开发为主向产业服务、产业孵化、产业投资多元协同的后地产开发模式转变,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近日举行的低碳城市生态模拟国际研讨会暨生态模拟协会(ISEM)亚太分会2013年度会议上发布了《低碳产业园区评估标准》。据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方面,该标准摒弃了传统的计量角度,将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延伸到园区物质能量链条的上下游,将园区的生命周期与投入  相似文献   

17.
《首都经济》2011,(11):86-86
10月18日下午,在北京艾维克酒店,应房讯网邀请,北京市房山区“三化两区”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培军、高教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蔡本睿、刘桂华代表“智汇城”出席了2011第三届中国企业独栋与产业园区高峰论坛,与众多一线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研讨促进产业园区发展之路。通过嘉宾代表演讲、互动论坛、解答媒体提问等环节,良乡高教园区作为“人才、智力、科技”的聚集地,其发展优势得到业界精英的一致肯定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时期,榆阳区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以转型跨越为主线,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区这一目标,依托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实施园区引领、项目带动、开放开发三大战略,推进特色农业大区、能化工业强区、三产服务优区、文明和谐名区四项建设,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企业化经营是产业园区的一种重要的管治模式。它是指企业作为产业园区的管治主体,以产业园区作为自己的经营对象,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实现对产业园区的开发、推广以及管理和服务。在这一模式中,政府和企业在园区运行的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关系。在土地开发环节的起点,即获取土地使用权的过程中,二者形成了对抗博弈的关系,在此后的土地开发、招商引资以及服务管理环节则形成了合作互补的新型伙伴关系。基于产业园区企业化经营的政企关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从根源上健全制度的供给,并且系统性的完善土地政策,尤其是工业用地的配置效率,从而使企业在进入产业园区运行链条的起点时就处于良性的制度环境中,受到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具有对产业园区进行有效管治的良好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徐麟 《开发研究》2023,(6):153-160
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实现生产要素聚合、推动农业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归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历程现状、政策机遇及困难问题,借鉴国内一些地方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中的创新做法和经验,从做实“一个基础”、建立“两大机制”、统筹“三项工作”、解决“四类问题”四个方面提出了甘肃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