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险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值得重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薇 《财经科学》2006,(3):111-116
中国保险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保险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在对我国各地区保险市场有关数据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市场主体发展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差异是引起地区间保险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据此,本文提出我国区域保险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应是在发展东部地区的同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财政分权与地区经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28个省份1990-2004年的数据进行面板分析,考察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以及与金融联系紧密的财政分权对于这种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中部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却没有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良性机制.而财政分权对金融发挥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也各不相同,其中仅在东北地区和西部有利于金融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他地区则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还考虑了金融政策因素,以及经济的非国有化等反映市场经济制度的变量对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影响.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区域金融的角度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地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勇  郭秀 《经济前沿》2004,(6):22-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这种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这种地区经济失衡的形成与外商投资分布的不平衡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外商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有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王瑜  田智勇 《经济论坛》2006,(13):12-14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1978~2003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3%以上。然而随着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资源在市场的引导下从配置效率低的地区向配置效率高的地区流动,促使东部地区以更高的速度发展,拉大了东西部的经济差异,而且东西部地区差异还在继续扩大,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妨碍社会的稳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的分析,对我国的地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导致我国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缩小我国地区差异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二、经济…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威胁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尽管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提出多年,但却并没有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在肯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地区发展的不均衡、要素分配的不均衡、地区分工的差异性和人均收入的不均衡都将制约环境污染防范、控制、治理的效率。采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回归方程,对中国30个省份1995~2012年人均GDP和5类环境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环境污染规律与差异。  相似文献   

6.
罗丽英  汤薇 《经济师》2007,(12):75-76
文章比较了我国三大地区财政支出的规模差异,结构差异;用锡尔系数衡量了三大地区财政支出的差异程度,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各个省份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东、中、西三大地区的财政支出之间有较大差异,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最后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被誉为中国奇迹,但劳动者对这一经济成果的分享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近年来,GDP中劳动报酬占比的逐年下降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结构都不尽相同。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异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采用1997~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首先描述了劳动收入份额及其演变的地区差异,发现平均劳动报酬较高的地区有着较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其后,建立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模型,对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所有制构成。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劳动收入份额U型演变的理论。基于这些发现,本文对平衡劳动收入份额的区域差距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地区经济差异变动的另一种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引言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地方经济权力的扩大和地方利益意识的增强,各个地方都把发展地区经济和增加地区收入作为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地区经济的竞相发展和高速增长就成为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一个具有特征性现象,东部沿海地区要追赶亚洲“四小龙”,提前进入小康;中西部地区要加快翻番,尽快摆脱落后状态。与此相适应,地区经济理论和地区经济研究也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不少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虽然文章讨论的是地区经济差异,但却没有充分注意地区经济的特点以及地区经济比较和国际经济比较的区别和联系。2.虽然文章中心是讨论经济改革开始以后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但仅仅注意了国家地区经济政策的变化,而对于政策变化背后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低收入群体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敬 《财经研究》2012,(7):4-13
文章构建了基于收入分布并瞄准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增长成果分享模型,利用城镇居民收入住户调查数据对中国地区之间1988-2008年的增长成果分享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构。结果表明,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城镇低收入阶层的成果分享经历了一个U型发展过程,其分享到的成果近年来逐步提高;地区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和物价水平提升会抵消一部分所分享到的增长成果,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仍是阻碍分享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20倍,平均每年以约10%的增长,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依据定性研究结果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制度变迁、资本等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1978-2012年,市场化程度等对我国经济增长都起到正向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东部受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水平等具有正向作用;中部受市场化程度等正向影响;西部受外贸水平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然而,伴随着区域一体化、区域化的发展,我国各种矛盾也不断涌现;比如贫富差距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城乡户籍限制严重、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笔者运用所学产业经济学、教育学、西方经济学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和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平衡发展理论,简述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000~2003年表征区域经济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高的贡献度,但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均小于发达地区,由此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认为欠发达地区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就必须制定积极的技术创新赶超战略,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但整体上现有的协同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均值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非均衡发展态势;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相对差异虽然在逐步缩小,但现有的总体相对差异仍旧较大.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为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异,各地区要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撑作用,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以及针对现有的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的空间非均衡现象,积极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资本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区域间经济不平衡发展模式,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个国家区域内,各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同样是必然的阶段。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分权式改革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总结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成功经验在于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但是经济分权并不能有效缩小城乡、地区与贫富差距,其原因在于中国人口不能自由迁徙,对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不能实现"用脚投票"效应,从而影响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激励作用。文章指出只有在人口自由迁徙的条件下,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才能有效激励地方政府,特别是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在认清分权式改革与人口迁徙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设计下一步的改革方略,有利于中国真正走出一条大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对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建国以来全国及各省区的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描述,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并采用国际上流行的Panel data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正处在改革当中,中国金融发展十分迅速,与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基于区域差异的视角,立足于模型来说明二者关系,并通过模型的变量,来比较分析中国不同的地区经济增长和不同地区金融发展的速度之间的差异和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总体上与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致。本文在比较得出结果的同时,还建议要充分发挥金融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注意和避免金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视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在全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看待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对如何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结合对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提出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区域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1978-2006年中国28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检验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关系的协整模型(co integration model),并采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FMOLS)对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把地方政府官员参与政治晋升锦标赛竞争的行为影响经济绩效的假设引入对分权化改革过程的分析,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何以在促成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导致各地区在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方面呈现出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本文的分析结论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产业结构问题分析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结构调整、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规模和总量的扩大,而且也是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过程,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过程;国内最终需求、中间需求以及出口需求的结构发生变化,带动力业结构、城乡结构、贸易结构的一系列变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①此文为“区域经济与地区经济发展”课题报告阶段报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是,这种增长主要是靠扩大经济规模的方式来实现的,通过规模扩大,弥补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