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指出城市规模扩大的外部正效应远远大于负效应,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大城市比在中小城市发挥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王小鲁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1):23-32
一、从农村工业化到城市化 在过去20多年经济改革期间,中国经历了一个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与此同时也伴随着非常迅速的农村工业化过程。从1978年以来,有大约超过1亿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乡镇企业,这促进了乡镇企业在整个改革期间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1997年这20年中,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率年平均超过20%,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根据我们的初步估计,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改善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贡献,净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率1.5…… 相似文献
3.
孙文凯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1(4):33-40
本文结合已有的理论和跨国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关关系,观察其中中国的特殊之处。本文也结合中国数据预测城市化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轨迹。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服从一个统计上显著的S型曲线规律,而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城市化的推进,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和第三产业发展。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当前城市化水平下的投资率和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而消费率明显偏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人均收入和人均资本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每推进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人均实际收入增长2.25个百分点。根据它们的动态关系,可以预计我国在2012年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是紧密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国民产出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进是其运行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满足了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化通过刺激投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力资本提升作用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7—2011年北京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函数分析等方法和模型,对城市化、FDI与经济增长三者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城市化与FDI也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FDI的Granger原因,但FDI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高达31.8%。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都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息息相关.虽然已有学者研究过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但大多数只是单纯地就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这两个方面做出研究,而没有突出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其它因素.本文选取1978-2008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的方法,并综合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诸因素来考察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因素对城市化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经济增长可作为城市化的发展动力,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深入发展,致使有效需求进一步扩大,也吸纳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增长也会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主要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8.
9.
北京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城市化具有起点高、速度快等特点,伴随城市化进程,北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三次产业比重发生了变化:一二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副上升。通过相关分析北京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及第三产业发展显著正相关,与一二产业发展负相关,这利于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以促进城市化,同时城市化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与钱纳里模型相比:北京第一产业比重大副下降和第三产业超常发展可有效促进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对其他省份城市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问题是目前经济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城市化也是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试图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对城市化问题进行探讨,从城市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拉动了社会需求等五个方面讨论了城市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305,自引:11,他引:305
基于 1 987— 2 0 0 1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 ,城市化对降低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而地区间人口户籍转换、经济开放、非国有化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都是拉开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地方政府实施的带有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传统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测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基础上,利用TARCH模型研究了物价波动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非对称影响,并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视角分析了物价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价波动使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变化越来越小;物价波动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当物价变动1%时,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反向变动0.579%;物价波动对经济增长有着负的直接影响;物价波动通过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农村贫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同时发生的居民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贫困减缓具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在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时期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对于农村贫困减缓的作用大小,估算了不同年份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贫困减缓弹性,并根据Shapley分解讨论了分项收入对贫困程度的影响以及分项收入不均等性的贫困减缓弹性。 相似文献
14.
Ashwini Deshpande 《Review of social economy》2013,71(3):381-399
Arguing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refine the study of Indian inequality by studying patterns of inter group disparity, this essay highlights the salience of caste for this purpose. Outlining the imperatives of an economic enquiry into contemporary caste inequality, the essay critically reviews the small body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work, attempting to highlight the differ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hat underlie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5.
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本文对解释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地区收入差距演变的各种假说进行了归纳、分析与检验 ,同时提出并检验了 2个主要假说和 4个推论。使用弹性分析与条件收敛分析检验了人力与物质资本、农业生产结构、城乡差距、产业结构、产权结构、政府规模、企业规模、户口结构等多组解释变量对经济增长与收敛的影响 ,并估计了其影响力。上述检验较好地验证了各种竞争性与互补性假说 ,以及本文提出的假说与推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67,自引:3,他引:6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地区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持续扩大的历程。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近年来我国的地区差距发展趋势出现了一定的变化,2000—2004年,我国的地区差距仍然在持续扩大,但扩展的速度比20世纪90年代有所减缓,2004年出现了地区差距缩小的迹象。本文考察了地区差距变化的决定因素,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存在条件收敛性,同时也存在促使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因素,通过对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分解,本文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地区差距发展变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历史性变化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进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特殊的发展命题和改革命题。处理这种特殊的命题,重要的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在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根本又在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使效率提高成为增长的首要动力。以效率为持续增长的首要动力,需要处理的重要矛盾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因为在一定条件下,效率与公平之间往往会存在深刻的矛盾。对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则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相应的措施,以更妥善地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4年分税制后的经验数据,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增长方程、城乡收入差距方程和财政支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来估算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显著增加,但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如果在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上升的同时,使科学教育和农业支出,特别是科学教育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得以增加,将有可能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使城乡收入差距得以缩小。 相似文献
19.
Stephanie Seguino 《Feminist Economics》2013,19(3):27-58
Absent from the important debate on the determinants of rapid Asian growth is the role of gender inequalit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gender wage inequality has stimulated growth, with Asian economies that disadvantaged women the most growing the fastest from 1975 to 1990. Low female wages have spurred investment and exports by lowering unit labor costs, providing the foreign exchange to purchase capital and intermediate goods which raise productivity and growth rates. These results contrast with recent studies that argue income equality at the household level contributed favorably to Asian growth by reducing political conflict. The divergent finding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gender norms and stereotypes that convince women to accept their low status curb labor and political unrest, stimulating invest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ch group bears the burden of ine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 matters.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镇贫困的变化趋势和模式:1988—2002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中国城镇绝对贫困的变化趋势。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不论把绝对贫困线确定在哪里,在该时期内中国城镇贫困都在显著减少。1988—1995年,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但此后基本保持稳定。分析收入和贫困决定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显示,教育、性别和中共党员等特征扩大了收入差异。来自政府反贫困措施的生活困难救助对减少城镇贫困影响很小。城镇贫困的缓解几乎完全归因于经济增长而非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