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征文集萃     
《农民科技培训》2012,(1):48-49
为了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在北京市农广校、延庆教委和农委的大力支持下,自2010年8月起,延庆县农广校以举办农民文艺中专班为切入点,开展了文化驻乡工程。通过举办文艺中专班,给农民学员提供了主动沟通交流的机会和一个发现自己价值、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63岁的贾梅存一段西河大鼓唱出了农民的心里话:"中华文明传千秋,几多欢喜几多愁,喜的是东方明珠多灿烂,愁的是广大农民学难求;农广校教育真出奇,知识雨露润天地,大龄农民受教育,有了知识的农民如今也牛气;要说牛来就说牛,过去种田靠力气,现在科技来带头,过去挑担卖产品,现在网上谈需求,绿色食品声誉好,价高好卖货难求,各种机械都会用,再不是满脚泥巴臭汗流;知识让咱致了富,农广校教育让咱农民有奔头,职教开办文艺班,农民时髦登舞台,表达心声展才艺,幸福歌儿唱起来。"  相似文献   

2.
正辛金萍是北京市农广校延庆分校的一名园艺专业老师,她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深深扎根在农村这片沃土,活跃在延庆农技推广的一线,延庆的15个乡镇都留下了她的足迹。通过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中专班、培训班等方式,辛金萍带领延庆农广校的教职工为广大农民传授园艺技术,积极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探索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市农广校"文化驻乡"工程自2010年实施以来,进村驻乡开办文艺中专班,实现了13个郊区县全覆盖。文艺中专班用文艺的感染力激发老百姓学科学的热情,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一条文艺与科技融合、文艺嫁接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之路。聚焦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南海家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农广校“文化驻乡”工程自2010年实施以来,进村驻乡开办文艺中专班,实现了13个郊区县全覆盖。文艺中专班用文艺的感染力激发老百姓学科学的热情,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一条文艺与科技融合、文艺嫁接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5.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黄俊平是北京市农广校延庆分校的一名优秀教师。几年来,她从音乐专职教师迅速成长为优秀的农民教育工作者,黄俊平说:"服务于农民,我无比幸福;传承文化,是我的职责;探索工作,我更会孜孜不倦。"黄俊平既是一名乐理课教师,又是延庆农广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组组长。作为专业教师,黄俊平制定了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并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调整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逐步将实践教学的方法上升到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6.
20多年来,河南省夏邑县农广校按照“根据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思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坚持“送教进村”,从培养农民科技骨干,到培养新型农民,再到进村开办中专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出了“围绕产业,进村开办中专班,送教下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模式,形成了成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30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级农广校将有组织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5亿人次,使接受培训的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500万人,职业技能鉴定2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0万人;培养农村中等职业人才75万人,对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学历层次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继续开展中专后继续教育和合作高等教育,培养高等专业人才25万人。本期互动平台摘编了山东省农广校、辽宁省农广校和河北省农广校的农民教育实践,希望这些来自省校的经验和做法,对于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实现"十二五"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新农村需要培养大批的新农民,下大力气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庞大的农民群体要整体推进,融入现代社会,成为有知识、有文化、讲文明、懂科学、会管理、知信息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远大工程,而作为主阵地的农广校,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及学历提升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民科技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培育主体,农广校在新  相似文献   

9.
<正>农民职业教育是优化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提升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经。新疆自治区农广校(简称“新疆农广校”)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广校(简称“新疆兵团农广校”)充分发挥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作用,在推进农民中职教育发展上积极探索,有思路、有措施、有创新,较好地履行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职能,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以来,江苏省农广校抓住"涉农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政策机遇,面向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等开展"半农半读"免费中专学历教育,将教学班办到田间地头,培养了一批"有学历、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作出了贡献。余继有:良种良法增效益宝应县农广校2014级涉农中专班学员余继有,初中毕业后在外干过汽修、客车驾驶员,收入  相似文献   

11.
石硫合剂是用石灰、硫磺和水熬制成的一种杀虫、杀螨、杀菌剂,属矿物源农药,对树体和环境无污染。在生产中应用时间长,是防治效果较好的传统农药。适用于一般果园,也适用有机果园。以前果农都是买现成的晶体石硫合剂,效果一般。近几年来,随着农民中专班和田间学校的广泛开办,北京市延庆县农广校在果农中广泛推广石硫合剂的熬制技术,因其成本低、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受到了果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顺应农村和农民教育的需求而建立,又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的。农广校成立的初衷就是满足基层农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几十年来农广校深入农村、贴近农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农民开展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河北省丰南区农广校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路,把农民中职教育放到当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之中,积极发挥农民教育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为丰南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得到了区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05-2015年累计招收中专班学员4170人。其中2013年招收197人,2014年招收381人。今年上半年招收103人,秋季将招收100  相似文献   

14.
基层农广校是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中最底层的各县(市、区)分校,多年来,他们坚持“送教下乡”,承担过多种涉农项目培训任务.从2014年起,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转型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部分有资质的基层农广校要承担培育任务.但是,基层农广校存在一些制约农民教育培训的软肋,比如:教学缺场地,实训缺基地,下乡没工具,双师型教师数量少,参训农民年龄大、文化低等等,要争取政府支持,改善农广校软硬件,以适合新形势下的农民教育培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读书月坛     
伴随着"农民读书月"活动的深入开展,读好书、好读书的氛围正在渐渐形成。临汾贾罕村读书会不仅每天定时召集会员学习,还聘请专家、教授讲授传统文化教育,部分学员还写下了读书心得。"耕读感言"就摘录了贾罕农民读书会会员张红梅的读书感悟。新农村建设需要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也需要无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在"征文集萃"里,我们将向你讲述一位农广教师的书籍情缘。如何更好地让"农民读书月"活动深入人心,各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辉南县农广校、泰山区南河西村则以科技书屋为载体开展读书月活动,合浦县农广校举办无公害蔬菜、花生实用技术培训专题讲座,会理县农广校、陈仓区举行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详细内容,我们将在"读书简报"为您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顺应农村和农民教育的需求而建立,又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的。农广校成立的初哀就是满足基层农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几十年来农广校深入农村、贴近农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农民开展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一个路子。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以来,辽宁省农广校以实施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为契机,对广大农民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累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89万人,其中涉农专业学员占70%以上,占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量的18%。  相似文献   

18.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顺应农村和农民教育的需求而建立,又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的.农广校成立的初衷就是满足基层农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几十年来农广校深入农村、贴近农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农民开展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一个路子.  相似文献   

19.
正为鼓励支持高素质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充分利用涉农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确保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启动实施,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加强与泰州市农广校的深度融合,创新实践农民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分别与地方农广校合作举办"中高职衔接"学历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工作,培养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职业农民与农村实用人才,2011年12月30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级农广校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实用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服务技能为核心,以人才培养进村化、教学模式多样化、办学手段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坚持教育与培训并重、远程教育与实践教学并重、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需求并重,实现"十二五"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