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当”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 1998 年下半年至1999 年以来, 中央银行采取 “适当” 的货币政策, 以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在我国已经发生过三次比较严重的通胀的情况下, “适当” 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呢? 本文从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一般关系着手进行分析, 并结合 “适当” 的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特征, 得出在近期我国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但远期通胀压力仍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汇管理》2014,(19):22-23
2014年,中国达成其经济增长和通胀调控目标已无悬念,人们开始将关注的目标投向2015年。以美联储加息为信号,全球经济的分化和动荡似乎不可避免。中国也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挑战。乐观者认为,中国将收获更平稳的增长和温和通胀;而悲观者则认为,中国增长下行和通胀上升,可能使其呈现轻微滞胀的困境。中国经济在2015年的可能前景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通过资本市场和贸易往来,这些联系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是否意味着国际间的政策协调现已成为有效决策的必要条件呢?在一个全球化日益增强的经济中,主要视国内情况进行决策的做法是否明智呢?发达国家(七国集团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  相似文献   

4.
奥运是否会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水岭?奥运后中国经济增长以及通货膨胀的趋势如何?我们认为:奥运不太可能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趋势的显著变量;受经济景气周期的影响,包括GDP增速、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等宏观经济指标在内均有可能回落到十年均值以下;通货膨胀峰值已过,通胀预期好转.但通胀压力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奥运是否会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水岭?奥运后中国经济增长以及通货膨胀的趋势如何?我们认为:奥运不太可能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趋势的显著变量;受经济景气周期的影响,包括GDP增速、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等宏观经济指标在内均有可能回落到十年均值以下;通货膨胀峰值已过,通胀预期好转.但通胀压力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1984,1988,1993年发生了三次较大的通货膨胀,由此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近几年来,我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使经济逐步升温,此种扩张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的重新升温是否会矫枉过正,使我国经济在今后几年里又陷入通胀的困境呢?笔拟对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通货紧缩以及SARS的气氛还没有完全褪去,满世界都已是工业机器的轰鸣声,局部行业的投资高涨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过剩?在这个问题没有被决策层确认之前,经济增长目前正处在一个微妙时刻。  相似文献   

8.
通胀预期,是指认识到流动性大大超过经济运行的货币需求,对未来通胀的恶化不可避免而产生的担心。显然.通胀预期不是通胀。不过,通胀预期的形成是否会推动通胀恶化是一个“进行时”状态。通胀预期一般是经济有效需求被激活的过程中,特别是为拯救经济发行的货币随经济活动开始较快循环.产生数倍的乘数效应和创造货币能力.推动经济较快地增长,带动价格水平上涨的时候,逐渐产生和形成。如果没有合适的提前量管理.通胀预期会不断被强化,推动通胀恶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汇》2009,(19):5-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大连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特别强调要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这表明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副作用—物价过快上涨,不可忽视。那么,通胀是否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大连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特别强调要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这表明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副作用—物价过快上涨,不可忽视。那么,通胀是否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1.
如果股市只适合高收入者投资,是否意味着高收入者能够赔得起?能赔得起的人才能投资中国股市,那么是否意味着中国股市不是投资场所而是赔钱场所呢?股市洗劫高收入者的财富就是应该的吗?  相似文献   

12.
经历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中国经济一方面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多种因素推动下,出现了物价攀升,通胀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2010年下半年以来,通胀已经成为一个热门名词,从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到各种媒体、普通老百姓,都在热议当前的通胀压力,探寻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路径。当前,宏观政策应如何应对物价不断上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下半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这种不确定性将成为2009-2011年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一个主要特征。未来三年,经济增长是否会大起大落?是否会爆发全面恶性通胀?投资、外贸、消费三大动力将有何变化?宏观当局又将如何应对诸多不确定性?本文对2009-2011年中国经济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宏观调控的取向,为我们把握未来三年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走向提供了一个前瞻性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家》2011,(4):17-18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未设定银行新增贷款目标,而改用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这是否意味着用货币政策应对通胀有了新的手段和目标?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调控金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接受了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5.
通胀轮回     
通货膨胀对普通人意味着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对企业则意味着各种费用增加、利润减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历了几次明显的通胀,每一次都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还是一种客观轮回式的人为因素?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茜 《金融博览》2009,(15):56-56
2009年以来我国CPI指数持续告负,有不少人开始忧虑通缩时代是否即将来临;也有人认为通缩只是短暂现象,未来将面临着更大的通胀问题,如何抵御通胀才是关键。未来到底是通缩还是通胀?守财还是理财?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直接决定了大众的理财方向。如何做到科学理财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家和各种评论家几乎已经形成了完全的共识,那就是通货膨胀是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上涨。基于此,任何导致价格上升因素都将引起通货膨胀。失业减少或者经济活动的加强都被视为潜在的通胀触发因素。另外一些触发因素,比如商品价格或者工人工资的上涨,也被视为潜在的威胁。如果通胀真的像流行看法所认为的只是价格的普遍上涨,那么为什么它被视为坏消息呢?它会造成哪些伤害?  相似文献   

18.
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复苏好转的迹象。但是,通货膨胀像一个幽灵,徘徊在各个角落,通胀预期下的资产价格空前高涨,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也持续高位。下半年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会不会发生调整?资产价格泡沫是否会进一步吹大?对此,相关人士和学者争议较大。  相似文献   

19.
陈伙铸 《证券导刊》2012,(27):31-33
上半年,在经济增速前景不明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大盘鲜有表现。那么,踏入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会如何演变?市场流动性如何?通胀会否出现反复?房价是否已经见底?大量IPO会否对市场造成严重冲击?针对以上一系列问题,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对全国近50家私募基金公司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文章中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宏观关系进行了研究,他着重分析了资产组合与信息混淆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交织影响;又探讨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他的研究结论是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的稳定替代关系;拉下通货膨胀比拉上通货膨胀要困难一些,治理通胀代价比通胀收益要沉重;在治理通胀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