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研究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过程和理论,总结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和经验,分析黑龙江省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黑龙江省选择正确城市化策略的基础。在促进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方面,应通过都市经济圈促进人口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城市群促进城市规模的协调发展,发展服务业提高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通过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促进其城市化发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趋缓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城市化的理论和经验,分析黑龙江省城市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消费差异较大、资源型城市资源衰竭、城市环境问题等几方面,并提出促进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于桂娥  刘洪彬 《商业研究》2006,(22):139-141
黑龙江省城市化平均水平虽较高,但城市化质量却很低,在发展进程中受到产业发展速度慢、水平低、城镇规模小以及制度改革滞后、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制约。黑龙江省应从城镇体系培养,吸引人才,深化制度改革,拓宽筹资渠道,推动产业发展及发挥资源优势等方面采取措施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13个城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农业大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政府应从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化、土地资源投入、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入手,不断改进和改善相关工作,从而从整体上提升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产业的发展是提高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动力因素之一。中原地区城市化在全国居于落后水平,主要根源在于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机制。产业发展无力支撑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反过来滞后于工业化的城市化也难以成为产业提升的平台。未来一段时期,中原地区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效益的提高来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形成多业并举、重点突出,各个城市产业特色鲜明、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黑龙江省市政公用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公用事业水平不断提高,使人民的日常生活得到了一定保障,但是由于城市公用设施改革起步晚,投资主体单一,造成了市政公用设施的严重落后,今后需要通过体制、投融资、监管各方面的改革促进黑龙江省市政公用事业的快速进步。  相似文献   

7.
从供给角度出发,选取相对规模、宏观效率、持续发展三类指标衡量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地以综合评分为被解释变量,构造一个多元回归模型,通过对微观层面的2012-2016年间黑龙江省13个城市和地区保险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近几年黑龙江省各城市农业保险效率变化不大,鹤岗、黑河等城市始终排在前列;农业保险效率得分每上升1%,农业总产值、播种面积、承保面积分别变动0. 1%、-0. 7%、0. 2%;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对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阐述城市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从规范和实证两方面具体分析了流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通过建立模型和格兰杰检验得出流通产业对城市化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城市化水平却不能成为流通产业变化的影响因素的基本结论,因此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应该认识并大力发挥到流通产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是相辅相成、互进互动的关系。文章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城市化和产业集聚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应该通过加快产业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并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搞好城市规划,考虑产业集聚的需要,为产业集聚创造条件,以实现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发展是以产业结构演进为依托,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城市化的发展。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备,支柱产业转换尚没完成,主导产业不明晰,城镇居民收入过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主导产业应以产业结构演进为依托,加快改造老工业基地,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布局,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大力创造需求,拉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是城市化的支撑,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发展的前提是产业,更确切地说是二、三次产业;黑龙江的产业结构演进要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相结合,利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特殊的地理关系,积极抢占俄罗斯的市场,以创造更多的国际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李红英  张红 《商场现代化》2008,(17):228-229
城市化进程主要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以及非农产业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河北省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和发展,但是也出现了重城市轻农村、重城市轻区域的现象。要实现全面的城市化建设,必须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以全局意识来处理区域和城市、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全面提高河北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构建旅游产业升级的城市化响应模型,引入旅游产业升级的城市化响应系数,利用张家界1989-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张家界旅游城市化响应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张家界旅游产业升级城市化响应强度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城市开发强度、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市域旅游开发强度、旅游国际化水平密切相关。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比重>旅游开发强度指数>人均建成面积>旅游产业增长率>入境旅游人数比,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城市开发强度是影响张家界旅游产业升级城市化响应强度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兴建起来的,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逐渐出现了城市缺乏聚集效应、三次产业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应采取完善城市整体布局规划、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接续产业与替代产业的优势互补、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等对策,以实现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城镇化率是全国较高的省份之一。但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投入不足,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不足;城市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同构现象严重。加快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步伐,要发挥资源优势,建设生态强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户藉管理制度,为农民向城市转移提供条件,广泛筹措城市化建设资金,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发挥较大城市的幅射带动作用,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丁梅  张贵  赵久林  程鹏 《中国市场》2011,(36):96-97,102
随着当今世界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水平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指标。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各种理论,围绕城市化的内涵、动力机制、路径以及发展阶段,认为城市化与产业发展密切关联,城市发展必须与产业发展协同演进,城市化的实质是产业要素在空间的聚集和重新组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素的每一次流动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空间分工,并各个区域形成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同时区域的物质和社会空间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建设与服务水平、人的发展程度和产城人三者互动程度等四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南省各个市、州2008年~2013年的产城融合度进行具体测度。结果表明:一是湖南省各个市、州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耦合协同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株潭城市群耦合水平高,湘北、湘中、湘南城市群居中,湘西城市群较低;二是湖南省各个市州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不协调,突出表现在二者之间耦合效应强度偏低,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之间不均衡;三是湖南省有些城市的产业集群得不到发展,或者是有些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导致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耦合过程中协调效应并没有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正在转向城市资源产业要素向外扩散。现今资源、要素、产业都向城镇集聚,城市数量增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同时污染、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接踵而至,城市病显现。通过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城市化多政策、多手段发展将从过去一味向城市集中,转向将城镇集中的功能向周边扩散,向小城镇、小城市扩散。  相似文献   

19.
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或城市地带集中的现象或过程,它的实质和基本内容是在农业生产力和非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和非农业产业、农业的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工和分离。从而使非农产业和人口在较大地域范围内集聚,使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农民进城”和城市规模机械扩张的过程,它将通过资源的集聚和重新布局改变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简述我国农业生产在城市化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农业人口减少而粮食产量和产值保持增长的奇迹,对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资源互补,经济互惠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把具有地理和行政区划特征的城市和乡村的一体化问题与产业一体化对应起来,提出产业一体化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制度创新是推进产业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