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一、河北财政收入"蛋糕"基本状况一般而言,财政"蛋糕"的大小主要指财政收入规模,可通过财政收入绝对量和相对量指标来反映,绝对量指标看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情况,相对量指标看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人均财政收入情况;财政"蛋糕"的强弱主要指财政收入质量,即财政收入中可由地方自主支配的财力情况,可通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等指标反映。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确立了中央与地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自"七五"以来,通过对"两烟"产业的重点培植,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八五"期间全省财政总收入的年均增幅达29.8%.但分税制改革以后,随着"两烟"政策的调整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云南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条件逐步丧失,特别在"九五"后三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降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1999年仅增长2.64%,2000年增长3.1%.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成为当前和"十五"期间困扰财政经济工作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政收入——以陕西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行了分税制改革以及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建立了较为规范的预算管理体制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对1994-2006年陕西省财政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依据分析结论评价分税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分税制改革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但财政集中程度不高;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集中程度差异明显;财政收入在各级政府间分配不平均,转移支付政策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对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影响及对策樊进科,吉淑英一、分税制对中央财政的影响及对策(一)分税制对中央财政产生的正效应。1.分税制形成中央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增强中央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分税制推行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提高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经验表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越高。近年来河北省人均GDP虽然有很快的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水平极不对称。2002年河北省人均GDP在全国排第11位,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4.94%(财政收入有全部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两个口径,全部财政收入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上划中央的收入,本文所指财政收入均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排第28位,比全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两个角度构建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影响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理论分析框架,将“撤县设区”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外生冲击,使用PSM-多时点DID和夏普利值分解法验证了两个效应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定量分解,明晰了财政收入影响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作用机制,扩展了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财政收入减少时,收入的变动将直接导致财政科技支出预算金额下降(收入效应),且经济建设支出和基本民生支出会对财政科技支出预算产生替代,造成财政科技支出预算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下降(替代效应);进一步地,替代效应在研究期间内随时间下降,且在经济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发挥主导作用,收入效应与之相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将稳增长和保民生作为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落脚点是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苏明 《经济纵横》1997,(12):21-26
中国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现状与政策取向(二)□苏明二、分税制以来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弱化的原因分析近几年我国分税制体制的运行基本正常,改革效果十分明显,它不仅促进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而且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对于规范政府间...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实行以来,现行地方税制对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为地方财政支柱的地方税却存在调节经济力度弱、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以及征管成本高等诸多弊端,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实现和履行社会经济职能的客观需要。因此,应积极着手改革和完善现行地方税体系,构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相似文献   

9.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本文回顾了我国财政改革历程,认识到宪政背景、意识形态和地方可支配财力对财政分权的重要意义。分税制改革是政府间财力的重新分配。分税制改革至今,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享不断调整。中央通过扩大共享税范围,增加了分享比例,集中税收,上收财力。分税制规定了政府间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并没有规定支出,实质上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配权。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减少,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地方政府通过增加非税收入规模,提高中央转移支付额度,实现收支平衡。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可支配收入的积极性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相互交织,成为地方非税收入膨胀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财政超收条件下的预算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财政超预算收入由个别年度的偶然现象逐渐向常态化发展。现行预算管理体制下,超收资金的不规范使用可能对政府行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以及财政整体健全性产生消极影响。应从长短期结合角度推进政策完善和体制改革:短期,应着力通过规范财政收入管理,提高预算效率,减少超收。中长期,应重点推进构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分离制衡机制;建立与经济景气调节相适应、与中长期规划相衔接的中长期预算制度;统筹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树立长期国家预算观念。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产业优化升级趋势不可逆转,第三产业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并且,云南省凭借其优越的旅游资源促使旅游业成为云南省第三产业中的佼佼者。为分析云南省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文章通过设计VAR模型考察云南省的居民消费量、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收入总额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变量具有协同发展的特性,云南省旅游业收入随第三产业整体发展而快速增长,该省居民消费水平对第三产业促进作用明显,但对该省旅游收入无明显作用,地方旅游业收入可能更依赖于省外及国际游客。因此,继续优化云南省产业结构并采取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旅游等措施吸引省外游客是增加该省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广东财政发展二十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广东财政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财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财政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79~1997年,全省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1%(分税制前口径)。从1991年起,收入规模已连续七年居于全国首位,其中,1997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43.94亿元,加上上划中央“两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达到10%左右。不同类  相似文献   

13.
《江南论坛》2009,(5):F0003-F0003
2008年,江阴市财政部门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强大动力,积极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保障重点支出,推进财政改革,狠抓内部建设,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财政目标任务,保持了财政持续改革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45.02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02.19亿元,同比增长24.11%,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初步实现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由行政制衡向机制制衡的转变。十多年来,分税制改革取得很大成效,但分税制改革也遗留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政支出划分不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权划分不匹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不规范等问题。为此,迫切需要从规则约束和权力与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两方面深化分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浅谈“分税制”与中央银行国库工作职能的转化杨栓杏,叶华慕,闫红明我国从1994年4月1日起改革现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实行分税制,这是我国财税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分税制”的实行,有利于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有利于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加强中...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两大主体税种,增值税和营业税收入占每年全国税收总收入的40%以上,增值税和营业税均属于共享税,增值税的大部分收入归中央享有,营业税大部分收入归地方享有。分税制改革是为了保证地方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由此形成了现在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并立的制度。今天,在地方政府仍然没有形成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的情况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将梳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过程中所面临的地方可用财力减少问题、国地税之间的关系与征管问题、两个税种之间的衔接问题、政府间财政体制重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从分析山东省地方财力状况入手,通过阐述分税制以来山东省财政收入总量的变化、结构变化状况以及与几个省市财力状况的比较来分析分税制对山东地方财政及地方经济的影响,希望能够对山东税制改革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1.从完善分税制的角度,规范财政收入机制,解决财政收入水平低和增长缺乏弹性的问题。目前困扰我国财政分配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税收结构不合理,征管漏洞多,收入流失严重,财政收入徘徊在低位的局面难以扭转。另一方面,政府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膨胀,严重侵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收入的来源及构成入手,结合我国建国以来采用过的财政体制,论述不同财政体制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指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如何逐渐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如何一步步走上土地财政之路,对土地财政的由来及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地方财政应脱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收入来源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郭文秀 《经济论坛》2007,(5):99-102
近年来,政府预算编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早编细编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综合财政预算等改革措施,细化了支出项目,使预算的透明性、可审性和约束性有了显著提高。但预算执行超收过多,预算收入(指全部财政收入或一般预算收入,下同)编制不准确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并且在全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预算收入安排误差过大,巨额的财政资金不能及早编入政府收支预算,易形成税收征收不到位和财源流失,影响政府预算编制改革的成效和预算编制的稳妥性和可靠性,也影响人代会审批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成为当前预算编制和审批监督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