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家》2007,(2)
中国基准利率雏形亮相1.4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正式运行。Shibor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目前对社会公布的Shibor品种包括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Shibor这杆“标尺”,能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央行以后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整基准利率,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进而传导并影响微观经济行为,使其调控更加精准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银行家》2007,(2)
预计欧洲央行不久将上调利率1.12英国央行出人意料地将利率上调了25个基点,升至5.25%,其理由是英国经济增长强劲以及该国目前存在着通货膨胀压力。多数分析师原本预计英国央行在下个月之前是不会加息的。而欧洲央行则决定继续将欧元区利率维持在5.5%的5年高点。欧元区经济正在稳固增长,这可能促使欧洲央行在4月份之前再度加息。  相似文献   

3.
《银行家》2007,(3)
中国银行宣布终止首款QD11 2月13日中行日前宣布,终止该行推出的“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产品,这一产品将不再接受申购申请。“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是中行推出的首款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11)。截至去年9月募集期结束,“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的认购金额超出5亿元人民币。中行公告表示,自2007年1月12日起,“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产品份额数已连续20个工作日低于2  相似文献   

4.
《银行家》2007,(6)
交行吞并湖北国投6月1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交通银行对湖北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实施重组,成立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这表明我国开始推进商业银行投资入股信托公司,开展“银信合作”的综合经营试点。上述举劝不仅是我国信托行业重整转型的重要信号,也是1993年金融实施分业经营以来国有银行首次收购信托公司在去年底银监会新颁布的信托公司有关管理办法中,银监会表示鼓励金融机构对信托公司进行并购,其中包括了银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信用卡》2008,(4):62-76
中国工商银行*1月15日牡丹信用卡在“影响中国·2006腾讯网络盛典”上被腾讯网、沃顿商学院、CCTV全球资讯榜、经济观察报授予“年度最佳信用卡”大奖。  相似文献   

6.
1月4日,李恰农分别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和行务扩大会议,简要通报全行2006年度主要业务经营目标、计划完成情况,并对全行当前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高天军、张树彬、鄢凯参加。 1月7日,张树彬出席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举办的2006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闻发布会及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财会学习》2008,(1):4-4
2007年1月1日,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开始实施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批复》(国函[1992]178号)的规定,财政部对《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经财政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9.
10.
11.
业界大事     
《中国金融家》2014,(11):15-16
01国务院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仅为跨境交易提供外币清算服务的境外机构原则上无需在境内设立清算机构。02央行授权工行多哈分行担任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2014年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与卡塔尔中央银行关于在多哈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相关内容,决定授权中斟工商银行多哈分行担任多哈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度中国十大金融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家》2007,(1):10-15
中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已“随风而去”,但在其身后所留下的中国金融业却并不“孤独”。中国的金融业历经五载“只争朝夕”的改革和开放,所积累的“本钱”虽远不能在全球金融业“呼风唤雨”,但足可以“迎风而立”。2006年,作为WTO过渡期的谢幕之年,为中国金融业所奉献的“力作”别具一格。在经过了“贱卖之争”的洗礼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似乎是一下了成熟了许多,尤其是年底的“外管条例”得体有度,意味着中国人将有效驾驭2007后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节奏。国有银行伴着股权分置改革“顺风顺水”的好运进入A股市场。保险业成功越过“雷区”自由选择银行业的股东座席……2006年的中国金融业又向多元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本刊择选的“十大事件”即是其中的一些“代表作”。当然,我们还不能由此定论,WTO过渡期可以因2006而完美谢幕。中国的金融业尚存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2007年后的中国金融业继续在诸多的“十大事件”中走向丰满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伊始,全球经济继续在衰退的泥潭中沦陷。为防止经济深度衰退,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期扭转乾坤。伴随着印钞,货币贬值如期而至,因而具有避险功能的黄金连创新高。在救市的同时,世界各国对全球金融监管达成共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聚焦此次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在众议院顺利通过,美联储成为超级监管者很有可能获得法律外衣。随着各国经济陆续触底回升,澳大利亚央行上调基准利率使其成为第一个退出经济刺激政策集团的国家并引发全球对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争论。但迪拜债务危机告诉我们,金融危机的幽灵还在世界各地游荡。2009年底,聚焦世界目光且关系到人类走向的哥本哈根会议却在众国的讨价还价中无果而终,带给金融领域唯一的涟漪则是低碳经济将主导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向。尽览周边、东亚区域储备库协议的达成有助于抵御新的金融危机冲击以保东亚诸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另外,朝鲜货币改革也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眼球。纵观2009年,全球金融大事大都围绕救市与监管展开,此起彼伏。编者衷心希望在到来的2010年,全球金融界能多一份宁静,少一份喧嚣,正如西方谚语: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相似文献   

14.
《银行家》2020,(1):21-34
2019年,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中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金融风险易发高发,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增多。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国经济显示出强大的韧性,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特别是年内成功化解了个别中小银行风险事件,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5.
《银行家》2015,(1)
2015年已然来临,在跨年之际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过去一年对于中国金融界有着广泛影响的十大事件。
  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期,2008年到2010年期间大规模的救助和非常规政策使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投资驱动的模式,转向了信贷投资驱动模式,这导致中国宏观经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一直面临流动性泛滥,债务高筑、经济泡沫化,产能过剩大幅度上扬等问题的困扰,经济系统性风险难以在短期化解。2014年的GDP持续回落;CPI总体平稳,但内涵的下行压力还是有的;投资增速出现持续下滑;消费增速出现回落。这些因素都导致中国经济继续向下运行。尽管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GDP增速预测为7.4%),但是这并不意味这中国经济出现灾难,这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我们同时也看到在GDP增速逐季回落过程中,价格总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投资下滑的核心是房地产、制造业以及一些原材料行业等过剩行业,行业分化较明显;贸易顺差估计到3500多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非常明显;在GDP增速与工业增加值持续回落的同时,就业状况却保持较好的良好态势;货币供应较为适度,没有出现大幅的货币贬值或者通货紧缩。这些又是中国经济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银行家》2011,(1):19-29
从16世纪的荷兰"郁金香事件",到1929年的大萧条,再到此次的全球金融海啸,细数国际金融史的历次危机,其在使经济承受大幅波动后,紧随的必定是较之之前延续更长的危机余波,以及对应当次危机的监管及各项经济金融体系改革,不断加固应对风险的本国乃至全球的安全体系。在皆认同危机最艰难之时已过,全球媒体报端已用"后危机时代"之词的2010年,其也如同往次危机,在全球整体经济已经企稳的大势下,余波与变革也在同时兴起。一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让看似前景大好的欧盟模式遭到质疑,而身为全球领袖的美国则由于持续低迷的就业率以及经济增长迟缓,使得"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被再次祭出,而美元的大笔涌入全球,又使得原本受危机影响最小的新兴经济体通胀频起,国际金价及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同时也引发了各国为保护自身贸易经济利益而硝烟四起的货币战争。而另一方面,针对当次危机的多项改革也相继出台,美欧监管改革议案、巴塞尔协议川、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也成为构建国际经济金融安全网的新型支柱,而应对此次危机中凸显的系统性风险以及针对此的宏观审慎监管也成为国际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探讨的重点。为此,本刊延续历年惯例在2011年第一期从余波频出和变革频起的2010年诸多事件中选出"十大国际事件",以使读者对过往的一年得以通晓概览。  相似文献   

18.
《银行家》2011,(1):8-18
2010年,这一被冠之以后危机时代元年的年份,在欧美发达国家依旧经受金融危机余波煎熬、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发生微变之际,中国也在感受着金融海啸的危与机之切。一方面,发达经济体无一不受危之害,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则相对乐观,有机之存。而另一方面,受外需影响贸易之处仍存,国外量化宽松之策频出,货币战争难免波及国内,而前期天量信贷的后续效应及国外巨量美元引致通胀预期之危犹存。而在此危与机并存之时,2010年的国内金融业同样是各方招法频出,均意欲借推金融业而助自身及整体经济之发展。大抵全球各国在逆周期之时提振经济而后续必然面临先量后质的经济梳理问题,而在2010年为控制号称国内最大金融风险源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政策效果业已显现,银信合作也已叫停,而针对但凡危机必有之的房地产及大宗商品价格,加息及差别化房贷,其动作也领先于全球。同时努力多年的两岸金融合作方面,也进展明显。股指期货的出台、产融结合、组建村镇银行控股公司及农行光大上市方面,也在彰显国内金融业的进取之决心。从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在瓷片上用锲形文字记录远期合约开始,金融创新便在始终推动着人类金融业的发展,而中国金融业也在始终探索着这一经济金融发展的动力之源。而2010年又有哪些事件襄赞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于此,本刊甄选了2010年中国十大金融事件以期为中国金融史的记载刻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utilizes standard cumulative residu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stock prices to completely unanticipated events—fatal commercial airline crash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mmediate negative reaction to fatal airline crashes is significant for only one full trading day after the event occurs. Hence, the market appears to assimilate the new information rapidly, even if the crash occurs in a remote geographic location. The paper also considers market response after the initial reaction period by assuming that the actual cumulative average residuals are drawn from the same distribution as the pre-crash base period and by calculating the probabilities that observed changes would occur. Results provide no evidence that underreaction or overreaction appeared in the initial response period. The hypothesis of complete, immediate adjustment is also supported by a repetition of the analysis on the subsample of airplane crashes where the greatest potential loss occur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