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中,比较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即暂时性差异,并据以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暂时性差异的形成、暂时性差异不予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形及原因分析以及暂时性差异不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会计新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把握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关键,明确帐目价值、计税基础以及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准确把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形成原因与内在规律及其准确的计量过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使中国会计准则更加创新趋同于国际会计报表准则,进一步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缩小所得税处理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邓红燕 《时代经贸》2008,6(19):131-13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法核算所得税,新准则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暂时性差异是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的核心,本文从会计人员运用的角度剖析暂时性差异并探求运用的筒便方法。分别介绍了暂时性差异的范围和本质,并按资产负债分别举例说明其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发布新准则后,所得税核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转变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核算中要确认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最终倒扎出本期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5.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引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取代"时间性差异",同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暂时性差异进行处理,对计量、列报做出了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所得税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众多研究成果对原有准则和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促进了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限制了其短期行为,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这一创新使得所得税核算原理、方法和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摒弃了旧准则中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提法。作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基础的资产负债观,更加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从而使财务报表的列报更加体现"真实公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引入了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这是对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因此会计人员应加强对新准则的学习,以提高会计水平,正确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8.
所得税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理论为基础,以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为核算对象,以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的会计方法和程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选择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反映内容更全面,方法更科学。  相似文献   

9.
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核算所得税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并且是唯一的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能够相关、可靠地反映当前和未来与纳税有关的现金流量,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也符合国际惯例。本文主要阐述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及其特征、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运用者对会计信息更高层次的要求,2006年我国财政部对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要求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估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它确认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目的在于使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税款账户余额更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