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连印 《发展》2008,(1):49-50
甘肃省环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富集,物产丰盛,是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道情皮影之乡”,也是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织委员会命名的“中国小杂粮之乡”。近年来,甘肃省环县发挥绿色农产品、矿产资源和特色文化三大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县经济提速发展,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世。  相似文献   

2.
陇剧是甘肃的地方戏曲代表剧种。它是由流行于庆阳地区环县一带的民间皮影艺术“陇东道情”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3.
道情皮影这两年名声越来越大了,要不,我们也不会一路颠簸风尘仆仆赶到只有一条街的环县来凑这个热闹.……  相似文献   

4.
李宁 《魅力中国》2008,(4):96-96
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一枝艺术奇葩,融合了民俗文艺的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国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庆阳环县的皮影艺术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它的历史久远,艺术表现手法更丰富,近年来在海内外影响力极大。  相似文献   

5.
皮影艺术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无论是其传统的表达形式还是其优美的造型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本文通过追溯皮影的历史、皮影人的制作艺术表现形式、皮影人物景物造形特征等,分析概括了皮影戏对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分析了陇东皮影、山西皮影、唐山皮影的不同特点。通过对皮影戏研究为文化的传承付出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李丙贵 《魅力中国》2011,(11):268-268
“哈尼卡”剪纸是达斡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具有很高的保护、传承价值。其富于特色的艺术风貌是达斡尔原生态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凝聚着达斡尔族之神韵。但现在民间的“哈尼卡”剪纸正趋于减少,民间艺人也在减少。保护和传承“哈尼卡”剪纸艺术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欣 《走向世界》2009,(32):82-85
提起中国的偶戏。人们常常联想到的是陕西的皮影和北京的鬃人,它们来自民闻,却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完美融合。而莱西后周格庄的木偶戏,同样在百年传承中,保持着纯朴的民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一、太康道情的起源 道情始于明末清初,源于道教乐歌,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唱腔欢快流畅,唱词通俗易懂,吐字清晰,豫东曾流传“宁叫面发酸,也要听听太康道情班”。 道情戏为戏曲剧种,指流布于民间的说唱道情,在不同地区与当地戏曲艺术相结合,进而发展形成了各地的戏曲道情。有的地方称道情为渔鼓或竹琴。太康道情是河南地方戏中一个稀有剧种,是由民间说唱艺术--道情(渔鼓)、鼓儿词、颖歌柳(又叫莺歌柳),吸收了越调、梆子戏的长处互相融合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9.
刘粉霞 《魅力中国》2013,(14):85-85
太康道情源于道教乐歌,因道士唱乐歌时配以鱼皮筒鼓伴奏,古时称“鱼鼓道情”,(俗称道情筒子),后与民间小调“莺歌柳”融合后,形成曲艺说唱艺术,经过太康道情老艺人加工整理,千锤百炼,将道情戏曲搬上舞台。因其唱腔新颖,唱词通俗,表演极富乡土气息。深受群众喜爱,在豫东曾流传“宁让面发酸,也要听听道情班”的佳谣,我是太康人,我爱道情戏。  相似文献   

10.
传承中华优秀皮影文化太好看、太精彩、太新鲜了……从观众惊雷般的掌声中,深圳市百仕达社区一群银发大学生,以激扬的活力,丰饶的灵韵征服了观众。伴随着美妙音乐的响起,雪白的幕景上跳跃着迷人的光影,声色光的夺人画面煞是好看。皮影,被中外艺术家们誉为“电影始祖”的中国古老文化,也是西方人最早接受的光彩照人、大放异彩的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1.
重生     
任美华 《东北之窗》2011,(21):12-13
什么东西都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在诸多挽救、呼吁、保护之后,我们又重新领略了剪纸、皮影等传统艺术的魅力,看到文化艺术市场的繁荣。但是,当老人倒地无人敢搀扶,当小悦悦遭遇了18次冷漠,当QQ群中频频发来防骗信息、安全常识时,  相似文献   

12.
曲丹萍 《魅力中国》2014,(17):108-108
曲艺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我国传统文化领域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曲艺艺术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其传承和保护工作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曲艺的艺术价值,同时深入探究导致其传承和保护危机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有效的建议舜口改进措施。旨在促进曲艺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兴旺.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刘峰  陈海霞 《发展》2012,(2):67-68
有"中国皮影之乡"之称的甘肃环县,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农立县,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下,环县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县农村信用社更是起到了"及时雨"和"助推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社会  钟闻 《西部论丛》2008,(10):80-81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艺术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如剪纸、窗花、门画、工艺美术、雕刻的精髓。据中国西安皮影博物馆馆长江国庆介绍,近几年关注皮影收藏的人越来越多,皮影的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15.
皮影是中国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的独特的艺术品种。“表演影戏有名的地方,为河北滦县一带。”本文主要从唐山皮影的造型艺术进行研究,揭示了唐山皮影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出把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传统艺术融为现代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倍加重视文化的传承,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巴黎是全球文化艺术之都,也是世界上旧城风貌保护较好的城市,基本上保留并延续了19世纪中期的建筑风貌和街巷肌理,到处彰显着巴黎古城的人文魅力。考察巴黎的历史风貌保护和文化资源利用,其一些保护与发展的经验非常值得北京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娜 《理论观察》2013,(12):95-97
中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在古代风靡一时,为民族艺术的繁荣做出很大的贡献,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深刻的影响.面临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皮影等传统民间艺术的立足之地也在逐步的缩小.本文通过对以动画为代表的现代传播方式的分析,以川北地区的皮影戏为例,将川北皮影戏的传承与现代动画片相结合进行探讨,得出一些启示,希望能为同类型民间传统艺术(如剪纸、木偶戏、摊戏等)提供传承和保护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白恒玺 《发展》2002,(12):43-43
首届香包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后,对庆阳地区的收益和启示是多方面的。除实际经贸成果外,尤其“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皮影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蝙皮鼓一绝”、“天下公刘第一庙”等七大荣誉命名,等于向国内外发放了七张文化名片,有巨大的宣传助推作用。尤以被誉为庆阳“四绝”的剪纸、香包刺绣、陇东道情和环县皮影积淀了深厚的庆阳历史文化底蕴,民歌、书画、泥塑、面塑、布贴、编织等民间艺术也同样具有发展潜力。庆阳地区还活跃着一大批民间巧妇、民间艺人,并拥有一大批区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民俗文化专家、学…  相似文献   

19.
话题     
《走向世界》2014,(21):10-11
“十艺济南”系列文化评选展示活动启动 4月18日,2014“十艺济南”系列文化评选展示活动在槐荫区西街工坊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在保持原有武、曲、工、书、画、文、厨、乐、舞、茶10个艺术类别的同时,坚持传承与创新,注重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融合。此外,活动期间将推出32项重点文化活动项目,并持续至10月底结束。  相似文献   

20.
马超 《西部人》2003,(12):16-17
2003年9月9日,对于环县合道乡的农民敬登岐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日子.这天傍晚前他赶到环县县城,准备参加次日在县文化局举行的皮影排演活动.这次排演活动将持续10天,“庄稼都撂下了,有些包给了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