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法学界有关实质刑法观与形式刑法观之争,肇始于张明楷教授与陈兴良教授。张明楷教授提倡实质刑法观并且主张实质的刑法解释。与此对应,陈兴良教授在中国刑法学界率先尝试系统梳理"形式与实质"之间的关系。实质刑法与形式刑法交涉的领域有四大部分,即犯罪概念;犯罪论,主要是犯罪构成;刑法解释;和罪刑法定。1本文通过对实质刑法基本观点的梳理,得出必须坚持实质的刑法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对著作权犯罪"以营利为目的"要件,学界一直有存废二论的尖锐对立。文章认为,设置"以营利为目的"要件契合刑法谦抑性的特点,具有坚实的哲学依据,有助于利益平衡机制的贯彻,原则上应予保留。  相似文献   

3.
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别自首是自首制度的新类型,有别于总则规定的一般自首与准自首制度,因而往往被学界忽略,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学界对贿选概念的定义和我国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对贿选的规定两方面作了归纳总结,最后借助刑法理论,从贿选的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四个方面对贿选概念重新界定,以期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犯罪故意问题一直是我国刑法理论的一个难点,历来聚讼纷争。表面看来,原因在于文本表述的缺陷。实质上,这主要是犯罪论体系不足的体现。中国大陆刑法学界要想深入探讨犯罪故意问题,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厘清违法意识和社会危害意识的关系。第二,如何重构犯罪论体系使得责任论有其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期待可能性理论作为一种刑法理论,起源于德国,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成为大陆法系认同的理论,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也已经开始涉足这一理论.期待可能性可以认为是犯罪构成的一个要素.如能借鉴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吸收其合理思想,对完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期待可能性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期待可能性的成立要件,判断标准,提出了期待可能性与我国刑法发展的关系,对期待可能性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薛孟果 《大众商务》2010,(10):236-236
对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区分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主要根据,故意是犯罪主观方面的要素之一。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我国大陆与澳门地区的刑法在犯罪故意的差别,意在为学界研究分析犯罪故意提供一个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8.
对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区分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主要根据,故意是犯罪主观方面的要素之一.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我国大陆与澳门地区的刑法在犯罪故意的差别,意在为学界研究分析犯罪故意提供一个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9.
刑法价值取向决定犯罪概念的内容.以维护政府权力为目的的刑法多采用实质的或混合的犯罪概念;以保障市民社会权利为目的的刑法多采用形式的犯罪概念.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程度的加深,我国刑法的目的开始由保卫政府权力转向保障市民社会的权利,因此选择以罪刑法定为指导的形式犯罪概念更能体现我国在刑法价值取向上的转变,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刑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刑法学界和司法界,对挪用公款罪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尚处在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之中。一方面是该罪的犯罪构成理论中尚有为数不少的观点需要澄清,另一方面是该罪的立法本身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金融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犯罪,目前立法、司法部门及刑法学界对有关此类犯罪问题的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其中对金融犯罪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并揭示其特征是亟需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综合研析刑法理论界颇具代表性的客体、行为、混合等诸种分类法之优劣,紧密结合我国现行刑法所作的立法分类,提出以混合分类法为基本思路,依据金融犯罪所侵犯客体的相同性,兼顾犯罪方法的特殊性,作进一步的分类细化,以期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金融犯罪分类设想;同时,充分揭示不同类型金融犯罪构成特征,全面把握金融犯罪此罪彼罪界限所在,从而为金融刑事立法不断完善以及司法部门正确定罪量刑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共同过失犯罪作为共同犯罪问题中最有争议的部分之一,围绕这一问题存在有诸多学说。其中日本刑法学界的研究最为深入,其研究成果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在比较中加以吸取,以更好地完善我国共同犯罪的立法及司法。  相似文献   

13.
刑事法治蕴涵动态的法律运行环节达到的某种秩序或状态,还包含着一种价值追求。本文从学界对刑法价值已有的研究成果入手,分析了将刑事法治的价值追求定位于和谐社会的合理性,并进一步论述了通过刑事法治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直接故意犯罪,目前对于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的认识,学界基本上趋于一致,但对于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停止形态的研究尚未展开。本文认为,合同诈骗罪的预备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合同诈骗罪的预备形态的研究,无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但目前学界对于单位合同诈骗罪尚没有展开研究。本文根据单位犯罪的一般理论,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合同诈骗行为的种种表现,初步构建了单位合同诈骗罪的理论框架,对实践中的认定单位合同诈骗行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许多飙车案、醉酒驾驶案,造成了惨重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鉴于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共安全罪对此类行为处罚的不足,人们对设立危险驾驶罪的呼声不断,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对于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学界还有一些争论,主要是对本罪属于间...  相似文献   

17.
刑罚目的理论历来是刑法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刑罚目的是刑法的精髓",它在整个刑罚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对刑事立法、司法和执法具有指导和决定作用.在提倡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今天,刑罚目的理论对于维护人权,保障我国公民的权利,促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当防卫制度被普遍认为是排除犯罪发生事由的刑事行为制度,其制度设计蕴涵着理性思维的要求,一方面既要保护防卫人的防卫权,另一方面又要保护不法侵害人的正当合理权益.现在刑法学界通说认为合法权益的占有人拥有正当防卫权,但笔者认为利益不法占有人同样可以拥有正当防卫权,这是价值应然性和社会实然性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合同诈骗罪成立的必备要件。本文拟对“非法占有”的含义、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及其合同诈骗罪的具体认定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以冀对刑法理论和刑事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刑法之信是指刑法要讲诚信。刑法之信关联着公众对刑法的规范信仰和犯罪预防,并在根本上符合和谐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刑法之信包括刑法立法之信、刑法司法之信和刑罚执行即行刑之信。刑法之信对于整个社会诚信的维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其"保障之法"和"后盾之法"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