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消费在一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美国居民消费率为70%.总消费率接近90%;日本居民消费率为55.38%,总消费率72.96%:德国居民消费率为54%.总消费率73%.其他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都和这个数据接近。  相似文献   

2.
消费需求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是消费需求的主体,居民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却面临着居民消费率持续降低的严重问题.文章首先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其次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症结,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可操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我国的总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偏低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对此,政府消费应当发挥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或者对总消费率的平滑作用。但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政府消费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当通过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等措施降低居民支出预期,有效拉动居民消费,或者通过政府消费水平的调整,把总消费率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4.
一、山东省消费现状与结构分析 (一)山东省消费现状 一是消费率稳定在47%左右,低于同期全国和世界消费水平.1999年以前,山东省消费率一般维持在50%左右.2000年开始持续下降,2005年降至42.96%,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同时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呈"一增一降"的逆向发展:政府消费从2000年的23%增加至2009年的33.29%;居民消费则从2000年的36.97%降至2009年的28.94%.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构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利用2002~2012年中国西部青海、云南、甘肃、贵州、新疆、宁夏和广西七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检验与分析了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居民消费结构与政府消费互为Granger因果,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推动了政府消费,但是政府消费的增长抑制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二是居民消费的增长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三是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没有明显的挤入或挤出效应,但是政府消费的扩大抑制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青海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但同时居民消费率偏低(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率偏低),消费增长不足,已成为制约青海省总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瓶颈。本文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针对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分析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城乡居民携手共享小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2023,(7):19-21
<正>200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但居民消费率不足50%,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为促进我国经济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经国务院批准,原银监会开始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允许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消费金融服务,这是贯彻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战略方针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8.
上半年浙江省市场价格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居民消费价格.今年1月份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高开,环比上涨1.3%,同比上涨5.1%;2月份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8%;3月份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3.3%;4月份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4.1%,5月份环比下降0.4%,同比上涨4.4%.1-5月累计,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7%,其中平均新涨价1.5%.1-5月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高于全国平均0.4个百分点,涨幅列全国各省市第7位,华东六省一市第2位.  相似文献   

9.
黄家林  傅虹桥  宋泽 《金融研究》2022,508(10):58-76
促进消费对我国稳定经济增长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地级市层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时间差异,运用双重差分法估计了大病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病保险使家庭人均消费显著增长了约6%。使用了事件分析法、置换检验、改变回归样本和控制变量等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仍保持一致,且这一效果在期初住院率高、储蓄率高以及收入较高的家庭中更明显。进一步地,本文检验了大病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三种可能影响渠道,发现降低家庭对未来医疗支出风险的预期是大病保险促进家庭非医疗消费进而影响家庭总消费的主要渠道,印证了我国居民对高额医疗支出的担忧是影响消费意愿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对于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促进居民消费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4—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方法,考察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具有正的影响,即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有限。同时还发现,中国居民消费呈现U型特征;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政府消费是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城镇化率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是"十二五"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在此过程中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GDP快速增长的模式将一去不返,刺激居民增加消费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情况,找出居民消费率不高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的意义重大.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依然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而利率和通胀水平也分别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基尼系数和人口结构则是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其中基尼系数越高(即收入分配越不均),居民的消费倾向越低,而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占比越小,居民的消费倾向越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今年1至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0.3%(1~3月为0.5%),基本扭转了物价指数连续20多个月下滑的局面.物价指数由较长时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是一个积极的经济信号,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都是稳定消费和投资信心的好征兆.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构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利用2002~2012年中国西部青海、云南、甘肃、贵州、新疆、宁夏和广西七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检验与分析了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居民消费结构与政府消费互为Granger因果,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推动了政府消费,但是政府消费的增长抑制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二是居民消费的增长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三是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没有明显的挤入或挤出效应,但是政府消费的扩大抑制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正3.0%2013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0%。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1%;食品价格上涨5.9%,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2.9%,服务价格上涨3.3%。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6%。2013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持平(涨跌幅度为0,下同);食品价格下降0.2%,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下降0.2%。  相似文献   

15.
数字     
《大众理财顾问》2014,(7):13-13
正2.5%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3%;食品价格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2.4%,服务价格上涨2.7%。1~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2013年同期上涨2.3%。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1%,农村上涨0.2%;食品价格上涨0.2%,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价格持平(涨跌幅度为0)。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正2.0%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7%;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6%,服务价格上涨2.9%。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2%。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6%,农村上涨0.5%;食品价格上涨1.7%,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0.1%。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欧拉方程式和有效消费理论结合起来,利用中国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需考虑城乡二元结构因素.从长期来看,政府支出对全国居民消费有微弱的促进作用;从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来看,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微弱的促进作用,而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为了改善二元经济结构,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支出,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8.
王兰军 《中国金融》2007,(22):25-26
当前我国物价形势分析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全国物价总水平上涨较快2007年1~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了2.2%、2.7%、3.3%、3.0%、3.4%、4.4%、5.6%、6.5%、6.2%,物价水平逐月上升。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1~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1~7月上涨3.5%;1~8月上涨3.9%;1~9月  相似文献   

19.
城镇居民消费转型的主要表现是用于吃、穿的比重下降,而住、行消费比重上升,并且由重实物消费转为物质和服务消费并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表现是由温饱型逐渐向小康型转变,由生存型消费逐步转为发展性消费.在居民消费转型期间存在以下问题:①消费结构升级受阻;②城乡消费结构转换脱节;③需求潜力与供给能力割裂;④居民即期消费意愿不强.政府、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三方都应转变观念,着力促成居民消费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居民消费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增长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消费行为理论为我们研究居民消费增长因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我们认为,当期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相比,城乡居民消费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的变动;收入分配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之一,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城乡居民消费倾向越低;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城乡居民改革预期的不断增强,消费倾向将继续降低;消费信贷对促进近几年城乡居民消费增长作用比较明显;利率的变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以上述结论为基础,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大力增强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适当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改善居民对改革的预期,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切实改善消费环境,正确引导消费观念;扩大服务消费;适时采取必要措施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