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凡生 《活力》2011,(12):214-214
当前,电视娱乐节目已成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动力。很多卫视台都以娱乐节目为主打,活跃荧屏.拉动收视,各种电视娱乐栏目类型层出不穷,并且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东方卫视的《达人秀》、《舞林大会》。电视娱乐已成为各个电视媒体最青睐的拓展领域.从而带动了整个电视传媒产业的提升,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核心动力。但是电视娱乐栏目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娱乐节目的低俗化倾向。由于片面的追求收视率及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是电视娱乐节目招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需要电视娱乐,需要品牌娱乐栏目。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整体导向把握。  相似文献   

2.
薛明 《活力》2010,(14):169-169
近年来,随着电视、广播的各类综艺娱乐节目的日渐红火,报纸的娱乐化倾向也日趋明显.其中,都市报最为显性的代表了国内报业娱乐化动向,而机关报中的新闻周刊等副刊也比较突出的受到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新闻娱乐化凸现了报纸的娱乐化功能。但同时,新闻娱乐化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负功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电视娱乐传播已成为世界性的风潮,有的电视台还专设了娱乐频道,给观众带来欢笑,在欢乐中,释放和缓解因竞争而产生的疲惫和浮躁.与此同时,过度的娱乐化也遮蔽了电视的文化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4.
高峰 《活力》2014,(12):97-97
随着电视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受众对电视走进起居室的娱乐功能的认同,电视新闻节目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加丰富多彩。人类骨子里的娱乐基因是电视节目生命力的来源和动力。从人性化的角度来分析,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特点有三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5.
杨世海 《活力》2010,(8):322-322
光线传媒一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十年前,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但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发展到了集合电视节目、影视、音乐明星、线下活动等多方面发展大型娱乐传媒公司,旗下涵盖电影、电视剧、活动、艺人经纪、新媒体等众多的娱乐产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今天的光线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成为众多年轻人顶礼膜拜的圣殿。那是什么让光线传媒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呢?  相似文献   

6.
王化 《活力》2011,(11):219-219
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节目从大项上分可归为三类:新闻、文艺、广告(专题可附属于新闻、文艺、广告,不单独划分),而栏目是指将主题相似、形式相关、时间相对精炼的内容划人同一板块,再串联组合形成一个整体以系列的形式播出。“栏目化”的电视节目.因其时间固定形成周期,既整合了台里的资源又能够吸引受众收看.使电视媒体的影响发挥到极致。现在“看电视”不但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习惯,而且已成为老百姓娱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促使电视台节目制作有了“时段”意识,从根本上体现了电视工作者“以人为本”的行业理念:力争在最佳的播出时间。服务最广大的收视观众。  相似文献   

7.
高擘觐 《活力》2014,(11):59-59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转型期精神需求与价值重建过程的必然结果,契合了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普遍心态。由于市场化、商品化与城市化潮流的冲击,人们旧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观念在逐渐改变,轻松、简单、快乐、宣泄、减压成为社会上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需求。这种普遍意义的精神需求,为娱乐节目的发展、为传媒进一步发挥社会调适功能提供了一个现实意义的成长环境。而极具影响力的电视成为最理想、最有利的表达工具。娱乐身上烙下了中国社会演进与电视发展进程中选择的必然。轻松热闹的娱乐节目迎合了人们的普遍心理与精神需求。尽管一些娱乐节目的品位与格调遭到质疑,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向,体现了传播观念上的进步,即电视传媒日渐摆脱孤芳自赏、居高临下的弊端,逐步依据主体消费者的收视需求来设置运作。  相似文献   

8.
韩锋  战捷 《活力》2011,(13):69-69
近年来.国内电视综艺类节目比比皆是.但或多或少能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两类题材:婚恋交友类和选秀类,而传统意义上文艺节目的娱乐化却始终处于边缘和实验的位置。在国外,对电视娱乐节目的态度向来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部分人认为娱乐节目是经济繁荣的表现也是推动力,另一些专家学者则认为娱乐节目的低俗化会使文化衰败。  相似文献   

9.
彭艳玲 《活力》2010,(11):57-57
娱乐是人的天性,电视娱乐节目从人的本性出发,以富有趣味性的节目定位进行设置,吸引着广大受众的眼球,电视娱乐节目的好坏也是反映着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关键。当前许多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提高经济效益,使电视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的趋势,有人甚至把现在的电视发展趋势说成是“泛娱乐化时代”。对于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现象。我们应该正确去对待,分析其成因,并形成有效的对策。以期创造一个和谐的视听环境,使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娱乐导向。  相似文献   

10.
娱乐化的电视谈话节目丰富着电视的平民化属性,而严肃性的电视谈话节目则呈现着电视的文化本性,甚至成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影响力以及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文章分析严肃性电视谈话节目的现状与未来,探讨了电视谈话传播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传统传媒观念中,电视具有其他传媒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居传媒的龙头地位。而如今,人们取得信息的方式日益增多,许多媒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兴信息渠道所带来的冲击。电视行业的危机感也随其优越性的日益减少而与日剧增。计划经济模式下隐蔽的诸多弊端与矛盾,在新观念、新市场、新竞争的冲击下暴露无疑。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化”、“集团化”、“节目市场化”、“管理企业化”已成为广大电视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视台的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用成本管理调控各类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2.
王英波 《活力》2010,(11):53-53
近几年来。电视荧屏可以说是电视文艺类节目发展异常迅猛.节目内容丰富多彩.节目样式花样翻新,节目的直播常态化与现场观众的参与性均呈现出较强的娱乐化倾向,其影响早已不是过去将录制好的文艺节目重新编辑组合的“初级阶段”.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节奏决定了编导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电视媒体的过度娱乐化不仅体现在电视节目内容本身呈现出虚假化、雷同化以及庸俗化,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电视媒体在现代社会无所不在的影响力所带来的恶劣的社会影响.面对娱乐化到过度娱乐化的两难困境,电视媒体传播应如何权衡利弊谋发展呢?  相似文献   

14.
《东南置业》2010,(7):64-65
中国电信天翼宽带加机顶盒,家里的普通电视机就立刻变身成为具有通讯、互联网、电视功能的综合数字化家庭终端。电影、电视剧、音乐娱乐、时尚生活、财经体育、纪实法治、军事人文.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相似文献   

15.
朱晓红 《活力》2009,(3):53-53
如今,电视竞争日趋激烈上星台、地方台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占有一席之地,争夺观众,作为电视表现形式之一的专题节目报道,在其中以多角度、全景化、整合式、深入性成为传媒铸造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提升竞争实力,凸显媒体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絮颖 《新远见》2011,(11):76-8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介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产业性质日益凸显.新闻娱乐化现象盛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轰动效应上来讲,使得”新闻娱乐化”现象成功进入人们视野的事件就是2006年夏天的那场撼动全国人们心扉的盛大选秀节目了——“超级女声”的横空出世.夺得了无数人的眼球.引得全国上下掀起一阵集体娱乐的狂流。之后的“加油好男儿”、”非常6+1”等娱乐节目争先进入观众视野,  相似文献   

17.
周秋来 《活力》2011,(20):105-105
一、新闻娱乐化现状 娱乐与新闻。原本毫不相干的两件事,近年来却在电视这一媒体中似乎越走越近,电视新闻呈现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李妍 《活力》2005,(10):161-162
传媒的“娱乐大旗”飘扬至今,从最初的“明星演百姓看”发展到后来的“明星带着百姓演”,而今天,百姓登台展现自己的“全民show”时代已经到来了。日益追求娱乐化的电视、不设门槛和零成本的网络平台,使“全民show”的热情无限高涨、个性更显张扬,加之港台“无厘头”潮流尚未过时,令“秀场”更加多元,“我秀故我在”的口号越发嘹亮,  相似文献   

19.
李巧辉 《活力》2012,(12):125-125
电视综艺节目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地组合。集欣赏、娱乐、知识、信息、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一种电视样式。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电视综艺节目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和一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及演职人员.  相似文献   

20.
刘冬梅 《活力》2013,(2):84-84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