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我是一名经济师,得这个职称已经有33个年头了。我的工资是按技术等级评定的,因此有多次机会转评工程师。好多朋友曾劝我改评,我的一些同学也确实那样做了,我却不干。我觉得工程师固然是可贵的职称,但经济师的职称也同样光荣,为什么要改呢?记得1980年9月,袁宝华同志接见出国人员时,曾一一询问每个人的职务、职称。当得知我是在座的唯一一名经济师时,他高兴地说:真是凤毛麟角啊!凤毛麟角者,一曰贵重,二曰稀  相似文献   

2.
我这篇文章的题目其实是昨天晚上吉姆·唐纳德在我们学院演讲的标题。演讲本来定在六点十五分开始,正好是下班时间,结果吉姆被堵在车流之中, 迟到了10分钟。他一到就连声抱歉,感谢大家的耐心等待。然后他说他早上不  相似文献   

3.
本期奉献     
《经济师》1993,(5)
<正>●据中国证券法起草小组组长、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透露,证券法的起草已进行到第四稿,现仍在广泛“纳谏”。值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美国美林证券投资顾问陈忠进先生,请他谈了《我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看法》,是否局外者清,尚待读者分析。但作者的看法应当说是直言不讳的。 ●中国经济目前有“七热”现象,即:房地产业热、外商投资热、开发区建设热、股票投资热、兴办市场热、有奖销售热、第二职业热。热本来不可怕,但如果成为“虚热”,则恐怕成了墙  相似文献   

4.
<正>编辑同志: 收到《经济师》赠送的《情义无价》信友通讯录(l)心情激动,想法很多,觉得不吐不快,于是我利用几个晚上做了一点统计分析, 我是一名在企业职称改革中评聘的经济师当我见到《经济师》杂志时  相似文献   

5.
敢说不敢当     
葛楼 《经济》2006,(11):10-10
前几天采访一位国内比较有名气的经济学家.针对中国的民营企业所受的不公平待遇问题.他讲了很多非常具有新闻价值的话。我心里想.这次收获挺大的,应该可以写篇不错的报道了。文章写出来后,我通过电子邮件把稿子发给了这位经济学家.希望他能对其中不确切的地方进行更正。毕竟是引用的人家的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无论是出于严谨的考虑.还是出于礼貌.让对方进行确认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说“慎独”     
“慎独”始见于《礼记·中庸》。原文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觉按一定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任何越轨的事情。 在这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谈。晋武帝曾经问他的大臣胡威:“你同你父亲谁更清正廉洁一些呢?”胡威回答说:“我不如我父亲。我清正廉洁,唯恐人不知道;我父亲清正廉洁,则唯恐人家知道。”还有南北朝的顾协棒打送礼的;明朝周新“悬鹅示廉”;清代刘统勋“当众斥贿”等等,都留下了“慎独”的传世佳话。  相似文献   

7.
招聘新篇     
我的老同学现在富得流油。他开创了一个软件公司,开发了一系列软件,生意越做越大。那天,他来到这个城市后马上打电话给我。“韩昕,是我啊!听出来了吗?是这样的,我到这儿的大学招毕业生,要在这儿呆上五天,咱哥们趁这个时间好好聚一聚。我做东!”既然他要做东,我理所当然顺水推舟。人家是老板,不吃白不吃!我来到他下榻的宾馆,看见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站在他面前接受面试。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在国内听到对《制度经济学三人谈》两种相反的口头评论,就买了一本,抽空读完,并草此评论,以飨读者。 本书著者(或对谈者)是汪丁丁、韦森、姚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汪丁丁在国内很红,但我因为忙于他务,此前没有真正读过他的文章。听人家说过,汪丁丁的文章写得云里雾里,根本不能看懂;也举出一些例子,的确不知所云。也听人家说过,汪丁丁对经济学者讲哲学,对哲学者讲经济学……就是要听者听不懂、读者读不懂。这些说法,也增加我对读此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盛庆 《开放时代》2001,(7):109-111
我写此答辩,并非不喜欢张教授的评论。相反,我非常喜欢他提出问题并加以评论,因为一评一答,可以使理论更加清楚,也可以使其他的读者更易于深入了解我的统合效用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2005,(11):16-19
我是谁 王志刚:作为一个广东籍的学者,能够看出这么深刻的问题不容易.15年前我就对广东说了一句话,广东人敏于行而拙于思,广东人动手快,讲求落袋为安.往好里说这叫实干,没有形而上的约束,而且就近有香港为师,香港怎么整咱们怎么整,不就完了嘛.但是刚才你这个问题说到了点子上.本来,中央说放开福建和广东,结果广东成功了,福建没有成功,这其中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是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中原文化的约束比较少,敏于行嘛.  相似文献   

11.
教授高薪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将至不惑之年,六年前当了教授,按照一般的说法,可以算是年轻教授。西方国家总是忌讳打听人家的工资高低,我国国人则偏不信这一套,很多朋友、学生或出于关心,或出于好奇,总爱不厌其烦地问我,工资很高吧,年薪至少该有多少,存款不会少于多少,云云。过去我总是如实作答,但往往引来朋友们的挖苦和驳斥:“我又不向你借钱!”言下之意是我隐瞒了工资情况。这些年长了经验,干脆不回答,笑笑即可,但我的笑绝不是默许,更不是首肯,而是无奈。  相似文献   

12.
有朋自南方来,谈及京城印象,“最不习惯的”,居然不是堵车不是沙尘暴,而是“小姐的服务质量”! 列位看官,我等良民聚会止于饮食不涉男女,朋友所谓“小姐”乃指餐馆女服务员,为避免误会,下文代之以“女招待”。朋友列举北京女招待种种恶行状:入门不引座;入座不上茶;枯坐良久,始得点菜机会;千呼万唤,主菜迟迟不上;碟子满了,无人更换;茶壶空了,无人续水……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2005,(12)
我是谁   王志刚:作为一个广东籍的学者,能够看出这么深刻的问题不容易.15年前我就对广东说了一句话,广东人敏于行而拙于思,广东人动手快,讲求落袋为安.往好里说这叫实干,没有形而上的约束,而且就近有香港为师,香港怎么整咱们怎么整,不就完了嘛.但是刚才你这个问题说到了点子上.本来,中央说放开福建和广东,结果广东成功了,福建没有成功,这其中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是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中原文化的约束比较少,敏于行嘛.……  相似文献   

14.
当二手公房上市雷声大,雨点小,交易缓慢时,另一种阻碍二手房上市的现象出现了。目前,在北京不少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不少人买下了公房,却迟迟拿不到产权证,这使那些想上市交易的二手房主望而却步,也使公房改革出现梗阻。房主如是说刘先生,58岁,北京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我买下公房己快两年了,可产权证始终没有给我,目前,我女儿下岗,想开一个复印、打字门市部,门脸就在我家,可登记时人家工商局要产权证,我没产权证人家不给登记。顾先生,39岁,某机关干部,1998年买下了房改房,但单位一直未给产权证,去年,顾先…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人不见得比我们聪明,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人说外国的工程师只会做好他们的日常工作,哪像我们的工程师,“买、汰、烧”,还有木工、电器活等等,你能想到的他都行。当时,我以为是我们的社会服务系统不及人家,什么都得自己干,当然能有比人家更为全面、更强的技能。后来我到温哥华杲了半年,我儿子也去那里读书,我们发现问题决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6.
我留着董欣宾过世后人家写他的一些剪报。凡熟悉、了解他的人,都认为他在中国当今的画坛上,是会有一席之地的。然而,现今的世界是那样的浮躁,浅薄之徒犹多。一个文人画家的离去,就象天上划过的一颗流星,又有多少人肯去留心?因此,董欣宾身后的寥落是必然的。但前不久,在南京博物院,由江苏省文联、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美协、书协,《江苏画刊》以及无锡市文化局、无锡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大师的苦旅——董欣宾艺术人生回顾展及研讨会”。我见过董欣宾不止一次。第一次,是在无锡梁溪饭店,那时,他还不满五十岁吧。在一个落寞的黄昏…  相似文献   

17.
方言与文化     
陈季冰 《商周刊》2015,(8):72-73
我曾不止一次在公寓楼的电梯里碰到这样一对母子一牙牙学语的小男孩每说一句普通话,年轻的母亲总是温和而又坚持地对他说:“讲上海闲话。”小男孩不得不万分吃力地把那句本来相当流利的普通话翻译成“洋泾浜”上海话,一脸的不情愿。年轻的母亲随后不厌其烦地帮他纠正发音和用语……一旁的我没忍心告诉她,其实她自己的上海话说得也很糟糕。每次见到这样的别扭场景,我都难免感动。我甚至认为,这位年轻妈妈应该得到嘉奖。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要是在以前,我有这样的念头都会被认为是极其错误和不应该的。  相似文献   

18.
本案例涉及职业规划、管理沟通、领导风格等诸多领域。男主角翁俊先生在亚美公司7个月的历程折射出许多的问题:翁俊加盟亚美公司的选择对不对?他在亚美公司所推行规范化管理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游总对翁俊的信任与欣赏为什么不早一点表白,而要等到人家提出离职时才说“我爱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 早晨,尽管早就醒了,可是就是睡在床上,懒得起来,有时还迷迷糊糊地又睡一个“回笼”觉、结果上班迟到了。前不久,我碰到某厂的一个头头,他不屑一顾地对我说:“某厂上的那个项目,其实我早就想到了,不过未上罢了,被他抢了个‘决’。”听他的一番话,不由我想到早醒晚起的事。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企业要在市场上立住阵脚,就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并要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就是要抢个“快”,而时下拍屁股、吃后悔药的厂长不为鲜见,他们往往看到人家项目上去了,马上拍屁股,“我早就想到了,就是未上”,吃了优柔寡断的亏,如果偶尔一次尚可原谅,问题出在屡  相似文献   

20.
大美歌剧     
孙允文 《资本市场》2009,(8):120-121
<正>威尔第(1813~1901)作为举世不过两三位最伟大歌剧作曲家之一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他的艺术生命贯穿了19世纪的大半个世纪,共创作出29部歌剧。威尔第不是莫扎特式的神童作曲家,文化素养也不很高,照他自己的说法:"我只不过是一个农夫而已。"但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