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把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推销术,却有不同的结果。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绝大多  相似文献   

2.
把梳子卖给和尚 营销学有篇经典的故事,讲到一家专业生产梳子的公司要招聘一名销售员,为选拔出一名能力及思维好的业务人员,他们出了一道题目——把梳子要卖给和尚  相似文献   

3.
竞聘     
一著名跨国公司登陆中国市场,要选聘一名营销人员。由于待遇十分优厚,应聘者蜂拥而至。招聘题目出得刁钻古怪;请你想办法把木梳卖给和尚。光脑袋的和尚要木梳干什么?绝大多数应聘者无计可施,含恨退出。剩下为数不多的应聘者领取了木梳,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理,各自推销木梳去了,期限为10天,届时,各应聘者需将销售成果报招聘负责人,公司以销售成果为据选聘1人。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是一家大公司高薪招聘营销经理。负责人对众多的应聘者出一道实践性试题,题目是:想办法把梳子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题目一出。就难走和气走了一大批应聘者,最后只有三位应聘者想试试,负责人要求以10日为限。 10日期限到。 负责人问小A:“卖了多少吧?”答:“一把”。“怎么卖的?”小A好一番表白自己历尽的辛苦,以及受到从和尚的责骂和追打。好在下山的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小A灵机一动,赶快递上梳子,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就买下了这把梳子。  相似文献   

5.
很多企业的营销老总给员工培训时,多是引用以下两个故事:第一,"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第二,"卖拐、卖车、卖担架".不难看出时下营销人对营销技巧的渴望,其实,这正是时下中国营销思想的误区:重技巧而轻思想.  相似文献   

6.
秦邦建 《经营者》2004,(7):128-129
<正> 而创造市场需求,关键是要有用户认可的卖点,即所谓独特的销售主张。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应聘者趋之若骛。但是,当一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原来公司要求每一位应聘者在10日之内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一家大公司高薪招聘营销经理。负责人对众多的应聘者出了一道实践性试题。题目是:想办法把梳子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题目一出,就难倒和气走了一大批应聘者,最后只有三位应聘者想试试,负责  相似文献   

8.
<正> 曾在杂志上看过一则故事:一家著名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消息传出,应聘者趋之若鹜,但这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原来公司要求每一位应聘者,10日之内,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为公司赚得利润。此题一出,应聘者百口悠悠:想那出家和尚,剃度为僧,六根已净,光头秃顶,要木梳何用?应聘者众口交谪,多作鸟兽散,仅剩下A、B、C3人。按照公司要求,3位应聘者,奔赴各地,知难而进,闯江湖,卖木梳。期限到,诸君交差。面对公司主管,A君满腹冤屈,涕泗横流,声言:10日艰辛,仅卖出一把木梳。自己前往寺庙推销,不料遭众僧责骂,被轰出山门。在归途之中,偶遇一游方僧人。自己将木梳奉上,并含泪哭诉。游僧动了恻隐之心,才解囊买下。听罢A君叙述,公司主管深表同情。轮到B君,他声称,卖掉10把木梳。为推销木梳,自己不辞辛苦,深入远山古  相似文献   

9.
营销学有篇经典的故事,讲到一家专业生产梳子的公司要招聘一名销售员,为选拔出一名能力及思维好的业务人员,他们出了一道题目--把梳子要卖给和尚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明摆着拿人开涮吗?于是纷纷  相似文献   

11.
个案解读:eBay与TOM在线合作组建新公司美国人管不好了交给湾人管,台湾人管不好了就卖给大陆人,卖给大陆人这是了不得的事情,所以说是中国企业家的又一次成功,尤其是互联网行业,从美国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没有一个赚钱的,几乎都是赔得一塌糊涂。《当代经理人》:如何评价这两家公司的合作呢?郭凡生:我不认为这是两家公司的合作,是“并购”,等于TOM无偿并购了易趣,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自豪。你把公司送给我了还得倒贴4000万美金。《当代经理人》:业界认为TOM接手易趣是“烫手的山芋”,你是怎么看的?郭凡生:这个说法不正确。第一,C2C、B2C…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怀柔区某村民问:我家有处老宅,背山面水,环境很好。前段时间有一位画家过来询问能不能把老宅卖给他,供他在此创作用。我去找村干部,村干部说只能卖给本村村民,不能卖给城里人。我想确认一下,老宅是我家的,为什么不让卖呢?  相似文献   

13.
将梳子直接卖给没有头发的和尚,营销工作肯定是无法进 行的——但是,让和尚买下大量的木梳也绝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角色与本色     
《英才》2012,(5):12
一个老故事与你分享:大宋宣和,皇帝不喜欢佛教,下诏天下,让所有僧尼都还俗,不服从者要问罪。一个官差便押了个和尚去衙门请赏。每天早上,官差都要清点一遍:官书、盘缠、我、和尚,然后上路。这天过节,官差晚上多喝了两杯,和尚趁机剃了他的头,换了他的衣服跑了。第二天早上,官差醒了,清点:官书、盘缠、我,和尚呢?他急了,抬眼一看镜子里的自己:光头、僧服,他大叫:"和尚在此,我  相似文献   

15.
报载:一家公司招聘营销员,公司要求应聘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向和尚推销木梳的任务,否则将被淘汰出局.将木梳卖给和尚,似乎天方夜谭,因此,其间有人望而却步;有人虽历尽艰辛,却饱受责难败下阵来.然而一位钱姓应聘者,却一次性推销出1000把木梳,并呈现出供不应求势头.原来,他有意规避了木梳的常用功能,也没有径直找一般和尚做工作,而是不动声色地来到一家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住持开展公关:"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馈赠以示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正好有批木梳,加上您超群的书法艺术,不妨刻上‘积善梳'三字,这样的赠品一定受善男信女的垂青!"住持闻之大喜,立即决定买下1000把木梳,并呈现出供不应求势头.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科技》2009,(26):40-41
很多企业的营销老总给员工培训时,多是引用以下两个故事:第一,“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第二,“卖拐、卖车、卖担架”。不难看出时下营销人对营销技巧的渴望,其实,这正是时下中国营销思想的误区:重技巧而轻思想。向来中国都不缺乏先进的营销技巧而是缺乏优秀的营销人,那么,时下,在快速消费品企业什么样的营销人才才算得上优秀呢,凯撒大帝曾对其儿子提过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四大优点,即:智慧、正直、专业、自律。  相似文献   

17.
关于和尚和水的故事,相信尽人皆知,耳熟能详。不管是一个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还是三个和尚没水吃,都离不开一件事——“挑水”。一个人的时候,自己挑水自己吃,没办法,只好疲于奔命;两个人的时候,虽说是抬水吃,但断不会少了“少水吃”的时候;若是再多一个人,任何两个人抬水第三个人都会闲着,这时问题就来了,谁都想做那个闲人,自然,出现“没水吃”的现象不足为怪了。人皆有“私心”,只是多少不同而已。试想一下,如果上面三个和尚都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又会如何?相信,无论是“疲于挑水”,或是“少水吃”,抑或是“没水吃”的现象都将不复存…  相似文献   

18.
钟朋荣 《英才》2005,(3):14-14
真让人不可理解,国有资产或国有股份,既然能卖给外国人,为什么不能卖给中国人;既然能卖给外部人(民营企业),为什么不能卖给内部人? 最近发生的郑俊怀事件、健力宝事件以及关于MBO的争论,使我想起了国人所熟悉的—句话,即“宁予友邦,不予家奴”。国有企业改制,—个重要内容就是“卖”,或者卖一部分股权,或者卖掉全部企业。无论部分卖还是整体卖,都面临一  相似文献   

19.
有间在一座大湖中央的庙宇,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一位老住持,带着几位年纪较轻的和尚修行。有一天老住持召集他们说:“菩萨链子不见了!”年轻的和尚们都不敢置信,怎么可能不见呢?因为庙中惟一的门24小时都会由这几位和尚轮流看守,外人根本进不来。老住持以平静的口吻说:“只要拿的人能够承认犯错,然后好好珍惜这串佛珠链子,愿意将链子送给这个人。”于是给他们七天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正穿行于香港一条窄窄的巷子中。巷子里到处都是出售服装、皮夹、假表、旅游纪念品等物的小贩。任何一个西方人在此经过,都会打消在这种地方闲庭信步的念头。因为每一个小贩都想把物品全部卖给你。有个小贩甚至一路尾随着我,不停地嚷着“只要20港元,只要20港元!”他卖的是什么?我一无所知,也永远不会知道。因为他违反了一条重要的营销原则:谈价是营销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