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贸易差额的变化及其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姜新安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贸易关系开始解冻;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于同年7月签订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此后.两国经济贸易迅速发展起来。从197...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中美两国从传统大国关系到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过程及内涵,分析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依据,探讨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要增强自身实力,以实力赢得认可和尊重;树立新型利益观,坚持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增进战略互信;加强两国人文交流,夯实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单极与多极的"相持时期"不会很快结束多极化的基础是过于集中的国际政治经济权力通过三个转移实现分散化,这三个转移是:从美国向其他大国转移;从大国向中小国家转移;从西方向非西方转移。但是,冷战结束10年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不但没有实现这三大转移,反而出现了反常的"逆转移"现象,亚洲金融危机使这种"逆转移"达到高潮。就美国与全世界而言,美国实力不降反升。美国1998年 GDP 总量已增至87599亿美元,1999年经济增长率为6.2%,不但高于欧、日、俄,也高于3%的世界平均增长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美国经济运行状  相似文献   

4.
周边关系和环境历来对中国的发展环境影响极大。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周边形势也在发生转变:中国因素突出,成为一些矛盾的焦点。对新形势要有新认识,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中国周边形势的大格局没有发生逆转;中国因实力增强而形成的主动构建环境的能力大大增强。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关系大战略的最重要目标还是要积极构建稳定、和平、合作、发展的环境,中国不会成为"孤独的大国"。  相似文献   

5.
印太地区正在成为下一个世界地缘战略中心。这里聚集了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它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能源、商业咽喉及海上通道;同时还是中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大国争夺地区领导权的博弈场所。此外,这里还存在诸多复杂的、悬而未决的领土和领海争端。鉴于该地区在全球地缘战略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奥巴马政府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将印太地区作为一个战略整体,在此基础上对其亚洲战略进行重新调整和布局,加强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印太地区枢纽国家的政治、军事关系,拓展在印太枢纽地区的军事存在,以此塑造该地区的未来秩序、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领导权。尽管这一战略调整还处于初期,未来发展还具有不确定性,但从其业已采取的举措来看,至少在短期内会对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中国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出击,采取应对之策,以塑造、维护一个有利于中国继续和平发展的印太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6.
7.
2013年以来,美国官方开始逐渐接受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因此,尽快提出符合中国利益、又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新型大国关系具体实践路径就成为中国学术界面临的重要任务。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美首脑会晤中提出的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三个内涵,可以作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三条路径的起点。"不对抗、不冲突"是低层目标,在这一层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已有相当基础,提升关系的路径是维护和加强中美现存的战略性相互依存关系;"相互尊重"是中层目标,即中美两国彼此尊重对方的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实现路径是寻求双方都可接受的中间点,逐步推进,增加信心,但不奢求建立高水平信任;"合作共赢"是高层目标,应设定在中美合作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上,实现路径可以是两国共同维护、改革和建设国际制度。综合来看,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核心是"冷静管理双边、建设国际制度"。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从近中期看,需要依靠现实主义对中美双边关系的清醒认识、现实心态与精心管控;从中长期看,则需要两国超越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束缚。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蔺丽莉)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如何看待2012年美国大选后的中美战略关系走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认为,由于奥巴马获得连任,并且在发展经济和处理国际关系方面都需要中国支持,中美两国领导人更替之后,两国关系会比较稳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贺力平教授提出,中美之间战略关系和过去大国间战略关系不一样,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经济关系,美国债务问题既有长期结构性原因也有短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崛起时的良好周边环境,大国需要争夺周边小国,使其采取不敌对政策,与大国合作,参与大国主导的地区机制甚至与大国结盟。因此,采取怎样的地区战略争夺周边小国成为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作者认为大国崛起时会让周边小国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心态变化。正面心态的出现要求大国予以积极回应,而负面心态导致的不安全感会使周边小国采取投靠强者、加入其他地区集团或者彼此结盟的方式求得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大国的地区战略应当针对这些变化进行调整,实现良性的战略互动。大国的地区战略应包含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明示战略目标、分享崛起收益、提供安全承诺和供给地区机制等。大国还需努力减少外部干扰变量的影响,并谨慎使用武力。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走上了重新崛起之路,为争夺周边小国采取了地区一体化战略。但俄罗斯的地区战略因目标模糊、连贯性不足和缺乏有效地区机制等问题,并未取得期待的效果。俄罗斯的经验教训为中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要建立真正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并不容易。能否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努力建立不同而和、殊途同归、确保共同繁荣而不是确保相互毁灭的新兴大国关系,关键在于双方之间能否建立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11.
国企强,则国家强。中国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是推进中国进入历史新时代的强大推动力。新时代下,我国国有企业如何选择和实施融资战略?从而实现其做强做优做大的战略发展目标,财务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文章在分析财务环境在国有企业融资战略中重要地位以及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财务环境问题对国有企业融资战略实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通过加强财务环境建设促进国有企业融资战略实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了一个以其为中心、具有一定等级性的同盟体系。在"重返亚太"的背景下,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其亚太同盟体系。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需要寻找对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应对和共处之道,这会直接影响中国崛起的总体外部安全环境以及本地区安全格局的发展方向。中国要以积极的方式,降低美亚太同盟体系在地区安全结构中的消极作用,避免在这个地区形成传统的大国划分势力范围互相对抗的局面。一方面要对周边国家执行具有差异化的政策,加强经济手段和安全手段的配合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美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弱化美同盟体系的作用。同时要以更加具有包容性的视角和思路,看待本地区的安全挑战,解决本地区的安全关切,推动更具包容性和建设性的地区安全机制和架构的建设。中国应对美国亚太地区同盟体系的有效性,会对周边安全环境的性质产生较为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香港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定位:中一港一美经贸链条格局的形成香港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所扮演的角色已超越了一般贸易中转的功能范围,其本身作为全球第十大经济贸易区,通过与中国大陆及美国的经贸往来,已形成了中一港一美经贸链条的格局。从香港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关系来看,它们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据中国海关的统计,1992年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总额达580.5亿美元,其中对香港出口375.1亿美元.占大陆总出口的44.1%;从香港进口205.4亿美元,超过了大陆总进口的1/4;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货源地和转口市场,香港转口货源的60%左右销往内地,转口市场份额内地占30%。1992年香港实际在内地直接投资额约为30亿美元,占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3。从香港与美国的经贸关系看,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港产  相似文献   

14.
邓永康  汪波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0):124-128
规制环境对于战略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这种影响机制并没有在相关研究中得到确认.文章在揭示现有理论与实践误区的基础上,开发出基于规制环境变化的战略转型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应假设.然后运用来自企业的实际数据,验证了规制环境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并揭示企业资源在这种影响机制中的缓冲效应.  相似文献   

15.
陈王龙诗 《魅力中国》2010,(23):132-132
“9·11”事件之后,中亚的地缘战略地位明显提高,国际关注度不断上升,其战略形势的变化牵扯到众多政治力量的利益。印度作为中亚的近邻,与此关系颇深。本文将在兼顾印度的中亚战略考量的同时,论述中亚的战略形势对印度安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世界金融市场经历了去年底和今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巴林银行事件的冲击;三四月份日元、马克汇率急剧升值,美元比价一跌再跌,一度曾跌入1美元比79.75日元和1.345马克的创纪录的最低点;之后美元汇率一直低迷不振;直至8月初始,美元汇率才缓慢上升;至今美元兑换日元和马克已突破95日元和1.45马克大关,正向去年底1美元比102日元和1.50马克靠拢。影响金融市场汇率变动因素虽是多方面,但与美欧经济关系调整密切相关,他们之间调整变化,直接影响世界资金的流向。这对我国吸引资金加快国内经济建设及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的发展策略影响重大,值得密切注视。  相似文献   

17.
美朝关系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形成。就目前东北亚各国关系的发展态势来看,朝核问题有望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在东北亚构建新安全环境的形势下,东亚各国间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彼此间的不和谐因素不易消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虽然东北亚合作的"政冷经热"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亚一体化的进程就会停滞不前。中国应继续贯彻和执行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促进东北亚一体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创建了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新框架,其主要特点是双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以及协调内容超越了传统经济协调范畴。新框架的建立不仅反映了中美两国经济的全球影响越来越大、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而且也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进一步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客观需要。中美通过联合经济委员会(JEC)、商务与贸易联合委员会(JCCT)等平台开展的单项经贸协调的历史与实践,为新框架下开展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具战略性的协调奠定了基础。尽管新框架对于稳定和发展中美经济乃至战略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两国局部利益的冲突,而且中方在新框架下面临的压力也更为巨大。为此,中方应在参与协调的政策和策略上作好中长期的准备,以寻求中国国家整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五年来,美国的"再平衡"战略一直饱受诟病,实质上折射出美国战略调整的困境,印证了美国已从唯一超级大国蜕变为特殊大国,沦为一个摇摆的力量。美国"再平衡"源于战略焦虑,主要在政治、经济与军事三个层面铺开。"再平衡"战略出现了美国"重返"亚太政策的军事化,这将损害美国分享亚洲地区经济红利的机会。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或为其盟友利用。增添了美国的战略负担。美国越来越多地介入南海事务,成为南海争端的"第三方"。囿于美国决策者抱残守缺,试图以20世纪的方式来应对21世纪的问题,"再平衡"战略的出发点、动机和方式均存在严重瑕疵与漏洞,加上推行过程中还受到国内外因素的严重掣肘,影响这一战略的变数甚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说明了美国将难以摆脱其战略困境。而且中东与乌克兰危机都会分散美国的注意力。或许美国会逐渐认识到,在没有外来主导的情况下,亚洲国家有能力、有智慧塑造和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中美“对话”虽被冠以“经济”名头,但当“经济”被赋予“战略”地位时,它既是经济对话亦是政治对话,在大国关系的战略层次上,经济是政治的一部分,是为政治服务的。即,中美必须保持友好合作大于冲突和对抗的大国关系,是为两国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