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我国电子货币发行和清算发展中电子货币发行的法律依据、电子货币发行量和支付能力的控制、电子货币跨境流动的管制、不同电子货币种类之间的清算以及电子货币安全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借鉴域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电子货币发行和清算中建立电子货币发行的主体资格审查、电子货币发行的资产支持和发行准备机制、电子货币的托管登记制度、电子货币的回赎机制、电子货币的身份识别制度、电子货币的清算规则等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2.
电子货币的诞生及流通虽然只是经历了短暂的五十年,但它的发展空间潜能巨大,大有同纸币相比拟的趋势.如何做好当前电子货币非面直业务客户身份识别与流程控制,保证电子货币的安全流通,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3.
移动支付是允许用户使用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在调研中发现,移动支付服务存在广泛性,具有交易隐蔽、匿名、无痕等特点,在客户身份识别、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保存等方面尚存在缺陷,其存在的洗钱风险不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货币电子化的趋势越发明显.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目前电子货币已经深入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2012年"双十一"当天,淘宝网上交易总额就达191亿元.做好电子货币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对于银行机构来说,是前置风险防范关口、完善风险监控体系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1.手机一卡通系统概述1.1手机一卡通系统简介手机一卡通(RFID-SIM一卡通)是将无线射频模块嵌入到手机SIM卡中,从而使SIM卡同时具有射频识别卡的功能,使手机可以与读卡设备之间进行感应式式数据交换。这样,用户不必更换手机,除了原来的SIM卡通讯功能外,还能实现各种支付操作及身份认证。在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鼎力推动下,手机一卡通自2009年以来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对运营商来讲,实施  相似文献   

6.
全球智能卡业巨头法国斯伦贝谢技术有限公司新近宣布在浦东成立一家生产SIM卡和银行卡的大型合资企业。有关专家评价说,这一信息就像是“发令枪”,打响了中国银行和电信行业围绕增值服务开展的新一轮激烈竞争。 附在手机之上的SIM卡,即用户身份识别模块,随着内存的突飞猛进,不仅可为手机提供语音服务,还可支持在手机上主动查阅标题新闻、天气预报、航班车次、电视节目、体育比赛等信息,甚至  相似文献   

7.
电子货币产品孕育着新机会,同时,它们也对参与提供零售电子货币服务的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我们将讨论选择提供电子货币产品的机构,特别是针对发行者风险的基本类型,估量他们何以应付这些风险和对参与电子货币运用机构监管的政策方法。一、电子货币提供者的风险电子货币发行意味着在发行者资产负债表上负债的产生,对于接受电子货币作为支付的实体来说,一般按照帐面价值支付或兑现。发行者将承担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要闻回放     
央行:征求电子货币管理意见 近期,央行起草了《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咨询修改意见。由此,央行的监管范围扩张到网络时代的电子货币。据从相关学者获得的若干资料显示,除确定发放支付清算牌照准入外,文件还扩充了电子货币的外延且准备实名制管理,不仅包括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的内容,还涉及公交车充值卡等预付消费的卡基电子货币,几乎涵盖了所有非现金支付领域。  相似文献   

9.
张奎 《时代金融》2008,(11):92-94
手机支付是一项横跨金融行业和移动通信行业的电子支付应用,是电子货币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阶段,手机支付并非传统支付方式的替代者,而是传统支付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中国银联作为国内手机支付的推动者、探索者和先行者,在推动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银联开展的手机支付业务已经为持卡人、移动运营商、发卡银行和公共事业单位带来了显著的市场价值。通过分析各地手机支付和江苏地区手机支付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看到手机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市场推广力度是影响其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而业务规划和产品设计应以客户支付需求、用户使用便捷作为出发点,希望借此能为创新支付业务规划和产品设计提供一个考量角度。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为免除用户记忆日益增多的网络密码的烦恼,英特尔研究人员在平板电脑中集成一个生物识别传感器,能识别用户手掌上独特的纹理。以后用户上网时再也不需要输入密码,挥一挥手掌就可识别用户身份。  相似文献   

11.
电子货币产生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降低交易费用的需求,但目前参与流通的电子货币还不是一种独立的通货。最后,电子货币的并不必然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据国外媒体报道,德国安全研究实验室(Security Research Labs)创始人卡斯滕·诺尔称发现了SIM卡加密技术中的一处缺陷,黑客能窃听用户通话,冒充用户身份购物,在用户手机中植入恶意软件。  相似文献   

13.
对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支付业务是一项跨行业的服务,是电子货币与移动通信业务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以详实的资料和数据为基础,对当前手机支付业务三种存在形式(手机银行、手机钱包和手机支付)进行了简介,并从业务层面和技术层面两方面对三种业务模式存在问题展开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的CeBIT展会上,捷德将与Wirecard银行隆重推出首个将电子身份证作为载体的电子商务应用。欧盟的一些成员国已正式宣布有计划在本国推出这种电子身份证。使用这种应用,用户需要注册Wirecard银行的在线支付服务Wirecard,并在家用电脑上安装一个专门的软件和一个简易的非接触式渎卡器。这种新的应用可以使银行和用户通过身份证和身份识别号(PIN)进行身份识别,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不法公职人员时常利用利益关系人来洗白其违法所得。本文在对参与公职人员洗钱活动的利益关系人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提出利益关系人身份识别流程,并对利益关系人身份识别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模糊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识别策略。通过利益关系人识别出幕后操纵洗钱的利益主体,之后提出通过比较利益关系人与利益主体的身份重合度判断利益关系人的洗钱风险,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身份重合度模型图对利益关系人的洗钱风险进行具体研究,并利用洗钱案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手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3G时代的来临,手机银行作为一种融合电子货币与移动通讯的新兴金融服务出现了,极大地方便了日常金融在人们衣食住行中的使用。手机银行作为移动通讯与银行业务的融合正成为银行又一种大力发展的业务。本文对手机银行业务模式加以研究借鉴,用以发掘出更适合现代人们生活所需的手机银行模式。  相似文献   

17.
智能卡     
韩国开始对公务员试行IC卡管理 为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韩国政府已开始对公务员试行“IC卡管理”。率先参加试点的有行政自治部、外交通商部和信息通信部等3个部门的6000余名公务员。 据韩国政府介绍,目前在IC卡上已经实现的功能包括:公务员的考勤管理、登陆政府办公网络时的身份识别、进入门卫系统时的身份确认、充当电子货币以及其他功能。行政自治部表示,试行“IC卡管理”以来,管理效率和公务员的办公效率都有明显提高。他们将在试用的基础上,对现有系统进行改进,最终将其推广到所有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手机终端的普及、通信网络的升级、各类手机应用的爆发性增长,移动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了8.38亿。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用户身份认证是保障应用安全的第一道环节,是其他安全机制的基础和前提。相对于传统静态密码,一次性口令(One-time Password,OTP)只能使用一次并且  相似文献   

19.
支付宝虚拟账户支付的法律分析及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付宝虚拟账户支付是国内最大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提供的一种在线支付模式,该支付模式通过用户支付宝账户余额的借记与贷记来完成支付。对支付流程及特征的梳理可发现:支付宝提供虚拟账户支付欠缺合法主体资质;该支付模式的具体服务内容不合法;用户在支付宝虚拟账户内的"余额"实为其发行的电子货币,支付宝借虚拟账户支付模式从事电子货币发行。基于此,建议将该支付模式纳入电子货币的监管,目前则应加强行业自律及由银行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加以监管。  相似文献   

20.
佚名 《金卡工程》2006,10(11):76-77
传统的身份鉴别技术与生物识别技术 传统系统使用的身份鉴别技术主要有如下两种类型: (1)个人识别码及密码。两者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这种方式的关键是用户需要牢记某一特定信息(识别码、密码),一旦用户本人遗忘即无法证明自身身份从而被拒之门外;若识别码(密码)被他人获悉,则他人可轻易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进入受控区域。目前,基于这一身份鉴别机制的门禁/出入控制系统仍在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