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会计》82年第五期刊登了施仁夫同志的《关于共同科目的应用》(以下简称《施文》)我读了后,有些不同看法,提出来向《施文》作者和读者请教。 往来科目的设置在借贷记帐法中,凡属债权性质本该使用“应收款”,属债务性质的本该使用“应付款”。但遇到往来结算频繁的,有时应收,有时则应付,其余额呈现游移不定的,则使用共同科目如“内部往来”之类。这样既切合实际,又机动灵活。 增减记帐法为了适应它每一帐户所反映的会计事项,规定:增加了就记“增”,减少了就记“减”,并规定:会计科目固定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类,故明摆着不能设置共同科目。  相似文献   

2.
《上海会计》1993年第3期刊登《对商品赊销的管理与核算的探讨》(作者:吴应山、唐建柱、余清娥)一文,其中第五点“商品赊销的会计核算”,谈及“对赊销货款超过承付期限一个月后,转入责任人帐户,由责任人承担收款责任时,可调整帐务:借(增)其它应收款(某责任人),贷(减)应收货款(某单位)”。笔者认为,这种作法不妥。理由是:欠款由欠款单位帐户转入责任人帐户,就使原来公司与欠款  相似文献   

3.
读了贵刊九一年第二期31页刊登的《对贴用印花税票的两个小建议》一文后,对加强印花税票的管理和帐务处理深有启发和得益。但文中介绍所作会计分录使用“有价证券”会计科目则有所不妥。按照财政部1989年4月21日颁布的(89)财会字第19号文“关于修改重印《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通知”中,对“204有价证券”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为:  相似文献   

4.
对《会计通讯》1980年第二期译述栏的反映和质疑1980年《会计通讯》第二期(总第六期),我们发表了梁兆铮同志的评述:“介绍国外成本利润测算图的原理和绘制方法”和朱开颐同志的评述:“损益分歧分析法——资本主义国家预算控制方法之一”。现接到读者戚国铭同志和刘祥生同志分别来函,有所反映和质疑。除摘登来函外,经转请朱开颐同志对质疑部分作解答,一并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5.
戴建贤同志在“一条被人忽视的会计原则”(《上海会计》1985年第4期)一文中,对会计如何参与决策,发表了独到的见解,读后受益非浅。但是该文把会计参与决策作为“一个被人忽视的会计原则”提出来,我认为值得商榷。 原则,是“说话行事所依据的法则和标准”(《现代汉语词典》第1048页)。所以,会计原则就应该是:从会计理论上提出的在实际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法则和标准,比如会计的科学性原则、阶级性原则,以及经济核算原则。但是,戴文把会计参与决策作为会计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6.
《上海会计》 2000年第 6期发表了丁春贵先生的《谈企业经营亏损弥补的会计处理问题》一文,文中提出了现行亏损弥补会计处理的规定中五方面值得商榷的问题。对于其中的某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在此,与丁先生作进一步探讨。 1.第三个问题“亏损年度以前结余的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可否用于补亏”。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并不存在。因为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年度经营亏损的金额体现为从“本年利润”帐户的贷方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帐户的借方发生额。试想一下,如果“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帐户以前年度有结余的贷方余额,本年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在1979年第2期《财务与会计》发表《记帐方法没有阶级性》一文以后,有着两种不同的反应。有的同志来信说:这篇文章“迸发出许多年来会计界很大一部分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心声”;有的同志说:这篇文章“直言不讳”。“看后很兴奋”。叶荫松同志在一九七九年第八期《财务与会计》发表《记帐方法有没有阶级性?》一文(以下简称“叶文”),认为记帐方法有两重性——阶级性和技术性,与我商榷。我读后,依旧认为记帐方法没有阶级性。因为叶文的那些论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国会计界根据“双百”方针,对一些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问题展开讨论,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会计战线生气勃勃,思想活跃,对于发展我国会计科学,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上海《会计通讯》最近几期发表了不少关于记帐方法的文章,看了很受启发。1980年第5期发表的郑祖祥同志的文章,对我写的《关于增减记帐法推行中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郑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想对几个议论较多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被夏高波同志《“形式与反映内容脱节”辩》(《上海会计》1982年第1期)一文的旁证博引、风趣幽默所吸引,又进而研读了张以宽同志《资金运动学说是增减记帐法的理论基础》(1981年第3期)及孔祥祯同志《关于记帐方法的几个问题》(1982年第2期)两文。 关于增减法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上述《孔文》所阐述的,都是我们在教学和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铁的事实。因此,不再重复。想说的是这么几条:  相似文献   

10.
《上海会计》1985年11期发表“借贷记帐法的‘左手定则’简介”,读后甚觉不妥。以“手心表示资金占用类帐户,手背表示资金来源类帐户,姆指表示增加,小指表示减少。”在帐户固定分类的情况下,尚可说得通。但是,借贷记帐法不要求帐户固定分类,可以设置共同性帐户。这样,是手心向上还是手背向上?对初学者就难以解释。加上四句口诀靠死记硬背,弄不好把借贷方向颠倒则更加误事。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税收会计科目的特点 农业税收会计科目是对核算对象按照资金活动的基本形式和不同的业务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一种方法。它是设置帐户并进行分类记录的依据,它对组织会计核算,进行会计分析和会计监督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主要特点是: (一)农业税收会计科目的设置具有制约性。农业税收是国家预算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是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第一年,其年报审计引人关注。我们为此在本地区展开了调研。现将调研中发现的审计、会计问题归纳整理如下。年报审计前的培训和准备不少事务所在2002年的第三、四季度,就着手开展对外商投资企业会计人员新会计制度的培训工作。由于新制度的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与原制度有所不同,一些事务所设计了“会计科目调整表”、“资产负债表年初数转换过渡表”等表格,预先发给客户进行调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1)分清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科目和报表项目调整属于会计责任,由企业会计完成;审计承担核对、审…  相似文献   

13.
最近,人民银行提出“凡单位属机关团体性质的存款都要划为财政性存款”。按此规定,钦州市农行在一般性存款科目核算的67个帐户,金额6422万元,要转为财政性存款科目核算。我认为这种“一刀切”划分财政性存款范围是欠妥的。(一)对财政性存款划分范围不应搞“一刀切”。根据有以下几点:1、从会计科目设置来看:会计科目设置原则规定:会计科目的设置,是按照资金性质、经济成份、领导系统、业务种类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银行会计核算所需要,由总行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全国各级行处务必统一执行。据笔者了解,钦州市农行是根据这一原则而设置会计科目的,况且67个帐户其中绝大部份都是该行从1979年人农两行分家一直沿用至今,已达十年之久。这样“一刀切”变更,是不符合会计科目核算要求的。  相似文献   

14.
读了《上海会计》1989年第8期刊登的《要学点“讨债”的艺术》一文(以下简称《学文》)后,感到有些话非说不可。 我在《上海会计》上读《学文》,是第三次读到这篇文章了:第一次是在1989年第1期(2月出版)的《财会审)上,第二次是在1989年第3期(5月出版)的《广东财会》上。三种杂志刊登的这篇文章,其标题虽稍有不同,但作者署名相同,而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可以说是完  相似文献   

15.
《上海会计》1990年第三期(P.20)刊登了金振瑞写的“转帐支票流通转让以后帐户处理”(以下简称金文),它针对银行票据使用的改革,提出了相应的会计处理办法。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学习,但仍有不妥之处特提出商榷。 一、<金文>表示:“针对票据使用改革在  相似文献   

16.
阅贵刊1991年第11期有上海社会科学院会计师事务所李必樟同志《试论合营企业“应付工资”帐户的性质和有关问题》一文,内提到“关于‘应付工资’帐户核算内容”称:“对中方一般职工,多数企业实行劳务费包干。即确定一个每人平均的名义工资计入费用成本,其中包括……(4)按月提取15%~20%作为职工住房基金;(5)按在职中方职  相似文献   

17.
简讯     
上海快必达软件出版发行公司为配合管理现代化、会计电算化,继推出“总分类帐应用软件包”(定价:220元)(详见本刊本年第七期P.31介绍)后,最近又推出“IBMPC/XT微机预算会计应用软件”(定价:500元)。该软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发的国家级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科目制度,采用汉字型dBASEⅡ数据库1.4A版本设计推出的新产品。本软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会计学界正就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苏联会计学界,有关会计核算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众说纷云。在本人所编译的《苏联的会计核算及其发展前景》一文中(载上海财经学院《外国经济参考资料》1980年第12期)曾扼要作过一些介绍。现再就苏联新出版的两本会计核算理论方面书藉中(伊·弗·马雷舍夫著《会计核算理论》,莫斯科“财政与统计”出版社1981年版;阿·克·马尔钦科和伊·姆·巴拉巴诺夫合著《会计核算原理》,莫斯科“财政”出版社1980年版)对有关问题的论述,加以编译整理,作一介绍,供国内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读了陈文华同志《关于审计对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商榷文章(以下简称“陈文”,见《上海会计》1988年第9期),收获不少。“陈文”对“审计对象”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对问题的深入研究是很有益的;但与此同时也发现“陈文”对拙文《试论审计的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以下简称“拙文”,见《上海会计》1988年第4期)的内容和观点有所曲解。为此,特作此文,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根据财政部制订并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税务师事务所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1]61号,以下简称《核算办法》)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以下简称“事务所”)从2002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为实现原《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核算办法》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向《企业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为更好地做好2002年度全行业的财务会计报表汇总工作,现将新旧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办法衔接中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一、会计科目衔接原则(一)坚持按系统、完整、科学、实用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一级会计科目不超出《企业会计制度》及《核算办法》规定的范围,对于事务所不涉及或很少涉及的会计业务在会计科目设置中可以不予体现。(二)原会计科目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核算办法》中的科目名称、核算内容一致的保留不变;名称不一致、核算内容一致的,根据新制度更名;名称一致、核算内容不一致的,根据新制度规范核算内容;原会计科目新制度中没有的取消,其核算内容归入相关会计科目。二、会计科目衔接分类说明(一)资产类1.设置一级会计科目“其他货币资金(1009)”,用于核算事务所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