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探讨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规律,本文根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特点,把它分解为美元有效汇率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之积形式,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重新考察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对传统的马歇尔-勒纳条件进行修正。从我们研究中可以看出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马歇尔-勒纳条件修正的重要作用,这包括美元有效汇率对人民币汇率弹性和人民币在美元有效汇率中的权重的两种影响。另一方面,即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存在“J”曲线效应,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J”曲线是否存在还要依赖一定的条件。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出口(或进口)与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和外国收入(或国内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整关系,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也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从弹性的变化来看,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会恶化中国贸易收支。而对“J”曲线效应的实证研究显示无论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还是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和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贬值,我国“J”曲线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汇率变化对不同类商品进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不同类商品进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贸易商品构成的不同特征和各类商品汇率弹性之间的差异,是人民币升值后我国贸易顺差仍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制定应根据进出口不同时期的商品构成特征实施相机抉择;人民币的汇率变化不宜持续单方向;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同时应防止"流动性陷阱"带来的危害并实施适度较高的利率。 相似文献
3.
4.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封思贤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4):3-13
本文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全面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显著影响我国的进出口。但是,这种影响程度在1994年以后明显地出现了下降趋势。同时,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调整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其中进口变动大致滞后于汇率变动2个季度,而出口则滞后1个季度,滞后期限均短于西方发达国家。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Novy(2013)超越对数引力模型基础上把国内民主化程度作为政治因素从出口国和进口国两条路径引入该模型对其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中国与金砖国家部分农产品贸易成本弹性分别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成本弹性均为正,中国与金砖国家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均可提高贸易量。然而中国出口与进口贸易成本弹性差值均为负,中国总体不具有相对优势。从细分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可以优先考虑本国优势产品,重点在优势产品领域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与金砖国家存在产业内贸易潜力较大产品,中国可以与金砖国家在不同层次加深农业分工与合作,分散中国农产品贸易风险,实现对外贸易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贸易、境外直接投资与实际汇率的动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的贸易收支、FDI与实际汇率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三者之间长期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长期来看FDI对贸易余额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人民币实际贬值的J曲线效应明显,贬值改善贸易余额的时滞大约为两年。出口空间的大小不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实际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吸引FDI。贸易收支的顺差和FDI的大量流入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恶化我国的贸易收支,但会对FDI的流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胡再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6)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前后我国的汇率制度弹性、资本流动性和货币政策自主性的系统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后我国汇率制度弹性增强,资本流动性减弱,同时利率政策自主性增强,但货币数量政策则由汇改前的具有自主性变为缺乏自主性;在我国通过增强汇率制度弹性以提高利率政策自主性是可行的,但对货币数量政策并不成立。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我国应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8.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2013,18(2):47-72
SUMMARY In this paper we raise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existence of 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 in the context of regional trade arrangements. We demonstrate that existing methods fail to separate multilateral and allocation effects, and are therefore unable to say anything useful about either. Further, we point out that omitted variables-perennially unobservables-further contribute to 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results. Bearing these criticisms in mind, we provide a new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on the trade volumes, and hence, the welfare of member and non-member countries. We offer a test that separates these effects, and employ it in an assessment of the EC. We find that the allocation effects of the EC caused 5 of its 11 members to divert trade toward bloc members, and 2 of its members to divert trade away from the EC. We also find that the EC increased multilateral trade for both members and non-members. 相似文献
9.
基于货币资产组合思想和外汇储备供求理论,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汇率预期、外汇供给和外汇储备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发现: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预期波动对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外汇供给具有反向影响,而且这种反向影响随着预期汇率大小的不同具有分段特征;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外汇供给增加的冲击会导致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但即期汇率的变化方向并不确定;总体而言,预期汇率波动对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外汇储备具有反向影响。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很好地支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贸易弹性的估计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其相关检验估计了中国1994-2005年贸易单性,并对中国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需求关于汇率弹性都是缺乏弹性的,而出口需求关于国外收入和世界价格弹性的绝对值都大于2,进口的国内收入弹性稍大于1,因此,仅靠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很难缩小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1.
12.
近十年,尤其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之一。进入2010年以来,美方更是一直在喋喋不休,督促人民币升值。美国为何一直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人民币汇率真的是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核心问题吗?本文通过研究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探寻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实原因,分析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美经济贸易的影响,建议中美双方理性认识人民币汇改与中美贸易关系问题,积极推进中美经贸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一般均衡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贸易条件以及政府支出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并利用1980~2005年的中国数据分别进行了长期和短期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发现在短期内,Balassa-Samuelson效应主要体现在不可贸易部门,并且政府支出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是显著的;在长期内,Balassa-Samuelson效应在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都是显著的,政府支出对实际汇率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但净效应是正的,同时贸易条件变动对实际汇率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