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红波  吴晓 《现代商业》2020,(10):73-74
地域文化资源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当前许多地区所致力打造的产业项目体系,二者都充分利用到了地方文旅生态资源内容,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内涵内容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一方面也是希望借助传统文化产业内容激发现代旅游艺术产业创意,借古还今。本文就以某城市老城博物馆发展建设为例,探讨了当地基于地域文化资源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并思考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智杰 《商场现代化》2006,(14):297-298
书法艺术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其自身潜在的旅游价值及地位日趋重要。陕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域环境特殊,书法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和典型,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得到系统地专题性开发。本文深入剖析了陕西书法艺术旅游资源的优势,并提出了专题开发的战略构想与指导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必须依靠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研究可以推出不同主题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河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可构成一部完整的燕赵历史,"一圈一线"燕赵历史系列游的提出正是基于对现有资源的梳理整合,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合理借鉴。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研究才是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商》2015,(23)
山西省右玉县,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其"西口文化"得到关注,当地致力于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实现对"西口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将其转化为一种经济资源。本文将从右玉县发展文化旅游的角度,对它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4,(7)
宜春市十分丰富又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诸般资源中,禅宗文化应该可以说是一种充满亮点又很有卖点的个性特点凸现的地域文化优势资源。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了宜春禅宗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宜春旅游业的影响,突出了开发其资源对宜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突出开发宜春禅宗文化资源与发展宜春旅游业之间是相互相承的,互相影响的,开发宜春禅宗文化资源可以补充、更新宜春旅游资源和发挥旅游资源整体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宜春禅宗文化的内涵,促进宜春禅宗文化的发展。其本文的最后一部分阐述了开发宜春禅宗旅游文化资源的对策,对禅宗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促进禅宗旅游文化资源的全面开发,从而促进宜春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基于产业化目标的河北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传统文化大省,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河北农村大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的、创新的产业开发,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河北省农业发展一个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并可为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7.
《商》2015,(7)
传统文化资源是与现代文化资源相对应的概念,在开发及产业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与保护,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框架中。基于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的大环境下,开发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其产业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及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丽珍 《商业时代》2007,(24):43-44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速,企业经营活动向不同地区延伸,跨文化管理日益受到管理学界的重视。跨文化管理必须关注文化差异,对不同地域与群体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这是其研究的基点。而进行相对客观的文化比较,涉及不同文化的测量问题,这是跨文化研究的难点。文化协同管理的方法是利用文化差异和多元文化作为组织的资源和优势,创造出解决跨文化管理问题的双赢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丽 《中国市场》2009,(5):64-66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速,企业经营活动向不同地区延伸,跨文化管理日益受到管理学界的重视。跨文化管理必须关注文化差异,对不同地域与群体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这是其研究的基点。而进行相对客观的文化比较,涉及不同文化的测量问题,这是跨文化研究的难点。文化协同管理的方法是利用文化差异和多元文化作为组织的资源和优势,创造出解决跨文化管理问题的双赢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在中国自20世纪初开始到现在经历了从"婴儿"到"成人"的发展状态,逐渐成为地区经济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经济利益至上的诱惑以及某些资源开发模式使得部分文化产业出现了大量问题。文化生产本质上是符号生产,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转化为产品审美意象的过程中,首当其冲就是文化产品的外部符号形象的现代审美问题,出现了例如"婴儿式审美"的误区,进一步造成产品的文化价值下降,导致审美在产业中越来越不受重视,社会审美能力深受影响。但这个问题不光会触及产品符号形象的创意设计,在其文化资源的"婴儿式开发"环节也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1.
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因其普遍性而被人们忽视,其承载的文化更是隐没在语言符号背后。通过地名的由来、变迁可以透视到地理历史、民族民俗、宗教信仰、社会经济等文化现象。地名文化是内容极为丰富、底蕴极为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时,应注重融合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利用多种传统和现代形式的文化载体,对地名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创意包装和优化组合,把这一潜在资源转化成独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通过地名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文化内涵。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各民族以特色文化作为区域独特资源的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对广西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印象·刘三姐》的实践进行梳理与分析,挖掘出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扎实基础,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唯一性"优势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3.
蔡娜 《中国市场》2013,(36):42-44
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已经成为南疆文化产业的一种普遍模式,同时也是实现南疆跨越式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南疆文化所具有的特色、区位、资源等优势需要向产业和经济优势进行实质转化。当面对转化困境,南疆各级政府以及文化企业需要做好资源评估准备、加深文化内涵深度、夯实人才基础、保障资金充足、密切结合现代市场等关键工作,这对促进南疆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提高文化市场竞争力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化资源是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如何在众多民族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及产业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新疆为例,探究新疆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对新疆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了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1)
本土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内容,这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卖点之一,其个性独特、鲜明的特点也使其能够成为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部分之一。对于地方特色鲜明的地区,政府应着重于进行旅游业的开发,这是发展地方旅游的必要策略。广西本文旅游文化丰富,有值得探讨与有待挖掘的内容,这为发展地方旅游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广西地区进行了探讨,对该地区的旅游文化内容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对广西地区本土旅游开发有利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广西地区本文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丁晨 《市场论坛》2010,(2):16-18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一种崭新的产业形态,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中部崛起”战略指导下,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中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文章阐述了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基本内容,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洛阳文化资源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劣因素,进而提出了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地方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在城市建设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破坏。为此,通过对我国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分析,初步提出了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满族文化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现代商业》2013,(35):274-276
辽宁省具有丰厚的满族文化资源,尤其是满族历史遗存、民俗风情方面独具魅力。如何在有效保护满族文化的前提下,将满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是辽宁省建设文化强省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对辽宁省的满族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发展现状做详细的了解与分析,则是位于满族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链条的最上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利用当地特有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形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市场竞争优势。邯郸是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地理位置、资源类型、社会经济等方面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旅游规划不完善,旅游资源未能有机整合。本文从分析邯郸旅游资源的优势入手,对提升邯郸旅游竞争力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政府发展生态经济、减少资源性消耗的一种优势选择。一方面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传统价值和研究价值,具备了文化资源经济化开发的优势;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化旅游市场具备天然的消费潜力,这种市场消费潜力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但是,在中国进行了多年文化旅游经济开发之后,我们需要对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对这种经济开发模式进行审视,这是本文所重点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