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转移机构在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及产业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湖北省27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服务现状,从机构性质、服务模式、服务类别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研究,剖析不同类别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服务特征。以湖北为例,探究现有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差异及主要问题,并给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虽然国际外包活动在全球化范围内兴起,但是研究通过这一形式下的技术转移问题研究还不是很多。文章通过对国际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和国际代工中技术转移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试图为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国际代工中的技术转移问题建立一个框架。  相似文献   

3.
技术转移机构在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及产业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湖北省27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服务现状,从机构性质、服务模式、服务类别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研究,剖析不同类别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服务特征。以湖北为例,探究现有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差异及主要问题,并给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行业期刊运行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春雨 《经济师》2009,(9):28-29
行业期刊自从逐步推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之后,其发展模式就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它既不同于大众媒体,也不同于一般的期刊。背景的复杂性,人才的复合性,读者群体的特定性等等都影响着行业期刊的运营模式的选择。文章探讨影响行业期刊运营模式的主要因素,并给出行业期刊运营模式的定位规则。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构建了知识特性、知识来源方与接收方特性、组织情境、知识转移机制与跨国企业知识转移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的跨国企业为调查对象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知识特性对跨国企业知识转移机制和转移绩效均没有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机制在知识来源方与接收方特性和跨国企业知识转移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组织情境与跨国企业知识转移绩效之间,知识转移机制作为完全中介作用。此外,研究还提出提升跨国企业知识转移绩效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技术转移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成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首先,从运行机理上将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划分为内部型技术转移办公室(TTO)、外部型技术转移公司(TTC)和混合型(TTH)。其次,基于高校学科类型、高校科研规模和转移机构级别3个维度探究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最优选择策略。最后,以湖北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研实力弱、科技成果少、技术转移需求低的文科类和教学型高校适合采用TTC模式;科研实力强、科技成果多、技术转移需求高的理工类和研究型高校适合采用TTO模式;层次高、机构发展成熟的综合类高校适合采用TTH模式。研究结论有利于厘清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的适用条件,为今后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技术员工流动途径下知识的外溢过程,建立了此途径下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模型。并以293份调研问卷为样本,借助于SPSS15.0和Amos7.0分析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离职员工为知识载体,深入剖析了知识跨组织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和知识转移过程,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技术转移是推动科技发展、发挥科技成果社会效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技术转移机构是推动技术转移的专业服务力量,我国技术转移机构虽然数量众多,但仍存在较大缺陷。边界组织作为起源于科学社会学的一种组织类型,在消解跨边界活动中的社会界域边界现象方面具有很强的组织优势。基于边界组织视角,将边界组织拓展到技术转移领域,构建技术转移机构边界组织模式理论模型,将其与现有模式进行对比,探讨边界组织模式的作用机理及优势,并结合边界组织模式的实践经验,从我国科技创新现实需要出发,提出构建边界组织模式技术转移机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和改革不断深入,原有的社会福利问题的解决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社会需要,因而应当有一个专业化组织来解决此类问题,社会工作机构便是应时而生。在我国,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和运行还刚刚起步,且政府和民间两种运行模式并存,而这两种模式又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与探究,希望能为以后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因果和重要性分析。研究发现,R&D投入、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比较大,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技术转移担负着技术引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间环节,也是我国科技与国际前沿接轨的重要路径。当前,随着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以及科技自身形态的演变,针对专利、发明等智力产品的战略投资和经营市场正在形成,并呈现出规模化、体系化和产业化趋势。技术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态势进一步加剧,并以此构筑贸易壁垒,对其它国家技术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我国必须针对技术转移现存问题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技术转移作为获得技术的有效途径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从技术转移的动态过程出发,分析了一系列影响技术转移效率的相关要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评价技术转移效率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综合效益的角度出发,在保持科学性的同时尽量兼顾指标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13.
丹麦公共研发机构专利技术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技术转移是公共研发机构进行技术转移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技术转移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欧盟国家之一,丹麦公共研发机构的专利技术转移活动十分活跃。首先介绍了丹麦关于技术转移的法律法规、公共研发机构的概况以及丹麦国家技术转移协会,并分析了丹麦技术转移中心的全职人员数量和知识背景情况;然后研究了专利申请和专利技术转移的具体情况,包括了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有效的专利数量、专利许可协议数量、有效的专利许可数量和专利许可收入这6个方面;最后,指出了其对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专利技术转移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工作是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探索技术转移的新途径,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技术转移模式,进一步推进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为调研和分析对象,将高校技术转移分为四大类型并加以分析,以期对理清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思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关于对技术转移服务组织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转移服务组织是一个新型的科技中介机构,其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向企业转化,加速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当前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专业性、知识性投入取代资本或劳务投入的集风险性和知识产品提供为主的特点,其运作模式是多种模式和机制并存,关键是要符合科技经济发展的实际,能有效地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其未来发展将是以建立公司制、市场化为主,以盈利性为目标的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等各种要素之间的耦合和相互作用的程度来选取。现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一个综述,旨在为国内技术转移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转移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沟通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技术供需的桥梁。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具有合理的层次结构和先进的运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我国技术转移体系构建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目标,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协助发达国家完成减排指标。但由于其自身存在不足,它在减排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功,却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特别是在与其密切相关的环境友好技术转让方面,成效甚微。在CDM执行理事会已注册的项目中,只有35%左右涉及技术转让,且质量较高的技术转让项目甚少。为此,发展中国家应强调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界定"技术转让",在审查和批准CDM项目时,对技术转让从严要求;同时,注意政府承诺与私人行为之间的区别,与发达国家政府一道在鼓励私人部门参与CDM项目中的技术转让方面,作出有效的国内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及政府行为缺乏有效理论指导的现实问题,在阐明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本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3个环节提出政府部门介入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科技成果选择、科技成果论证、科技成果立项;技术工程化、对接企业配套条件优化、对接渠道拓展;信息普及与宣传、优惠政策激励、产业化过程指导等。针对不同介入方式,提出差异化评审、转化率统计与考核、可转化度论证、已有成果后续筛选、公共基金支持、对接单位匹配条件优化立项、对接主体培育、科技管理工作系统整合、服务打包与系统解决方法供给等多种管理方法。可为深入理解科技成果转化,规范与完善政府科技管理行为,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技术转移是将社会科技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渠道不畅、技术转移绩效不高、大学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基于现实需求和研究缺口,构建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收集我国38所研究型大学样本数据,采用SPSS24.0和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论证和检验组织模块化对于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在组织模块化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知识共享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模块化独立性、响应性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上,其对组织模块分工性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试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瓶颈环节,需要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等众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以网络化治理理论为基础,将多主体间协同合作对中试效果的影响纳入考量范围,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涵盖内部激励、外部激励、跨组织激励3个维度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效果影响因素框架,采用SEM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除合作能力外,3个维度影响因素均得到验证。表明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效果具有促进作用,而跨组织激励则对中试效果提升具有深刻影响。但是,跨组织激励中的合作能力要素对中试效果的影响并未得到验证。最后,从促进多主体协同联动出发,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