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从会计信息质量上看,依据“两则两制”制定的行业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已不完善,如原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坏账准备应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比例提取,提取比例一般为千分之三到五;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要经过财政部门批准才能冲销,致使大量呆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周转,使企业现金流量严重不足。企业由于存货积压严重,变现能力差,存货的账面价值已经低于市价,但在资产负债表上仍然成本价值,而不是可变现净值。企业的有些投资不能产生效益,有的甚至已经发生损失,但资产负债表仍然反映原投资成本或原值,没有反映已经发生的投资价值减损,造成虚增投资价值,使企业资产严重不实。上述种种问题都是由原行业会计制度产生的弊端,造成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缺乏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眭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三类。它们虽同属于生物资产,但在进行减值准备核算时却适用不同的具体准则,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的规定,公益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不计提减值准备,其原因是公益性生物资产不具备生产经营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任何企业都拥有来源不同、存在各异的资产,对于企业所有的资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本文将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基础、计提范围、会计处理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做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谈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仁龙 《财会通讯》2004,(11):49-49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按其预计损失金额预先确认损失并计提准备。目前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主要有三种标准,即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永久性标准是指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公允价值并且能够判断该状况是永久的时候确认减值损失。运用这种标准主要是认为暂时性资产减值损失有可能很快得以恢复,从而不必预先提取减值准备。笔者认为,在会计  相似文献   

5.
李康 《新疆审计》2006,(3):44-45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为与世界接轨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计提减值准备、跌价准备就是其中的一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上市公司应计提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存货、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相关调整,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办法,对完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给出几点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8.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和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相似文献   

9.
自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以来,许多企业利用制度、准则中计提减值准备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操纵企业利润.对此许多专家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对策,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朱炜 《财会通讯》2003,(4):34-36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经营环境中,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资产价值一成不变的地位早已丧失,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长期资产的风险越来越大,同时,市场经济为资产减值会计提供了产生与发展的环境,独立、自主经营的企业为资产减值会计提供了执行主体,资产减值准备赋予了企业较多职业判断的权限,在操作上形成了较大的灵活性,上市公司可以从中寻找利润操纵空间,资产减值已不仅仅是一项报表项目,它已成为上市公司问题较多和备受争议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朱巍巍  王姝 《活力》2006,(11):60-60
任何企业都拥有来源不同、存在各异的资产,对于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本文将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基础、计提范围、会计处理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会计方式来处理资产减值准备,有利于更好体现资产价值,保证财务信息安全、有效、准确,全面客观反映资产状况。然而,当资产减值准备不足时,部分企业会借此来操控会计活动,隐瞒、伪造财务会计信息,影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企业资产减值准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鸿 《时代财会》2003,(7):28-28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为使企业资产符合资产定义,贯彻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无疑对企业避免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规定尚不够全面系统,有关人员实际操作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在一定限度内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为此,有必要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在发生减值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所得税法规定,除按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以外,纳税人的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不得作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这意味着在企业仍然持有这些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在年度终了对每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应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8.
19.
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准备审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伟 《财会通讯》2006,(10):86-87
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当采用尽可能不高估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企业对所拥有的资产合理计提减值准备,对夯实企业资产,预防企业风险,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效绩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可根据拥有的资产质量,对那些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20.
赵艳丽 《财会通讯》2007,(10):60-61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准则还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公益性生物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