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一哥 《财会学习》2020,(11):229-230
本文以2016-2018年钢铁行业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钢铁企业的违规行为与融资情况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钢铁企业的违规行为显著加大了其融资约束,发生违规行为次数多、程度更严重的钢铁企业在金融市场上更难获得资金支持;但钢铁企业的违规行为对借款额度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针对企业违规行为金融机构制定信贷制度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蓉  常维 《金融研究》2018,458(8):172-189
近年来,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群发,本文利用200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违规事件样本,从“同群效应”的角度探究违规行为的群体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存在显著的地区同群效应(“近墨者黑”),同地区其他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显著增加了该地区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且信息披露型违规的同群效应更加明显。机制研究表明,企业违规决策的地区同群效应主要源于交流式学习和观察式学习的两种模仿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同一地区内,相同产权性质公司间的同群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十八大之后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地区同群效应显著减弱。本文研究揭示了违规行为的地源性特征,也从抑制违规传染视角实证支持了近年来的系列整治活动。  相似文献   

3.
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度越高,发生财务违规行为的概率越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减少财务违规行为的动机更多的是出于“利己”而非“利他”;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违规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违规的抑制作用在分析师关注度较弱时更加显著;企业社会责任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从而降低财务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企业违规案件多发,各界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以2012—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违规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即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会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在外部融资约束较强的环境下,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会减弱.此外,本文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高管海外学习背景,高管海外工作背景对于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大;高管海外背景会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提升公司聘请"国际四大"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的概率,由此对企业违规行为产生影响.以上结论为预防与治理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严重危害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股票期权激励作为现代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机制,能否发挥减少企业违规行为的作用有待研究。本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股票期权激励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实证发现:股票期权激励有助于减少企业违规行为。降低盈余管理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是股票期权激励减少企业违规行为的潜在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股票期权激励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在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审计质量较低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期权激励对非经营类违规和一般类违规的治理效果更加显著,较长的行权期限和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有助于股票期权激励治理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在监管部门不断推进监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上市企业的违规现象仍层出不穷,甚至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鉴此,研究证券市场监管处罚效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升监管效度,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生存模型及面板泊松回归,实证考察了监管处罚在避免上市企业再违规方面的效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监管处罚具有震慑作用,能有效避免企业的再违规行为;(2)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强,企业再次违规被发现并被严厉处罚的风险增加;(3)高管团队同质性与媒体报道数量分别从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两方面对监管处罚效度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高管团队同质性越高,企业越容易发生再违规行为;积极的媒体报道越多,越有助于避免企业的再违规行为,而消极的媒体报道越多,越不利于避免企业的再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合规的视角,探讨了企业金融化对其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金融化会导致企业违规行为增加,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其违规行为越多.进一步考察金融资产的期限结构发现,相比短期金融资产,企业对长期金融资产的持有对其违规行为的增加作用越大,表明企业金融化对其违规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考察了企业在连锁股东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在连锁股东关系网络的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连锁股东关系网络主要通过弱关系的信息优势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从而降低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研究表明,连锁股东关系网络能有效弥补正式治理机制的不足,对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监事会规模小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来源于会计违规行为,会计人员是会计违规行为的主要执行主体,面对会计违规行为时会计人员常受到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和外部环境制约。因此,从分析会计人员的心理入手,或许能够找到一把治理会计违规行为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卢雨萱  赵桂芹 《金融论坛》2023,(10):59-68+80
本文基于2010-2020年寿险公司和原银保监会披露的保险业监管处罚数据,实证检验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对寿险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寿险市场中竞争压力能够显著抑制违规,符合“竞争—治理”假说,且以上关系在寿险公司为中资公司、业务地区集中度较低以及偿付能力波动较小时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声誉机制是市场竞争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的潜在渠道,银保监会合并成立使市场竞争对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有效,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类和业务经营类违规行为都存在显著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细雄  占恒  李万利 《金融研究》2021,(10):190-206
不同于以往基于制度监管或内部治理视角的研究,本文从市场化治理视角探讨了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采用部分可观测Bivariable Probit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发现,卖空机制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的违规倾向,提升了违规稽查概率,且缩短了违规稽查时间.同时,标的公司违规发生年份的融券力度明显增加,这表明卖空者确实具有信息优势且对违规行为更为敏感.机制检验揭示,卖空机制通过治理效率和信息效率两条路径对违规行为发挥双重治理作用,即卖空机制强化了内部治理中大股东和独立董事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干预,从而抑制了事前违规倾向;同时也增加了资本市场中的分析师关注及违规负面信息传播效率,进而提升了事后违规稽查概率.本文还发现,卖空机制的违规治理效果受到违规监管环境(法制监管、内部控制和行业违规)和标的公司个体特征(公司成长性、市值规模和股价波动性)的调节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准自然实验机会,本文以2010—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放松卖空限制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融券业务允许市场中的知情投资者挖掘企业负面信息进行卖空,形成有效的卖空威胁,从而震慑企业,显著降低其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具体而言,卖空交易行为跟企业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正相关;卖空交易行为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超额收益率;当企业有进一步融资需求或并购扩张战略需求时,卖空威胁对企业的震慑作用更为显著。研究表明,融券业务带来的卖空威胁是企业外部监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6-2013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部分可观测Bivariate Probit模型来考察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违规(含违规倾向和违规稽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违规行为具有"诱发"效果,即公司所处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则公司的违规倾向越高,其违规行为被稽查的可能性却越低;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违规的"诱发"效果在经营违规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市场监管环境的改进对上述的"诱发"效果存在着一定的积极调节作用,但是整体上还有较大改进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治理公司违规行为具有一定的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管的文化背景是公司财务行为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以2004-2014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共产主义文化视角,考察董事长的党员身份对公司财务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长是党员的民营企业更不可能出现报表造假等财务违规行为。进一步研究显示,缺少政治关联或业绩压力的党员董事长更少做出违规财务决策;而在法制环境和政治环境更好的市场中,党员身份抑制财务违规的作用被削弱,表明党员身份是正式制度的一种替代机制。最后,研究发现来自老区、有商业身份及行业领导企业的党员董事长更少开展财务违规活动,表明理念认同和声誉约束是党员身份影响董事长决策的可能机制;并且,本文证实设立党组织是共产主义文化影响民营企业财务违规的一条治理渠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以我国历年来因发生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监管机构处罚及处分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及监管机构的监管措施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本质原因,最后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效率和效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管的文化背景是公司财务行为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以2004-2014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共产主义文化视角,考察董事长的党员身份对公司财务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长是党员的民营企业更不可能出现报表造假等财务违规行为。进一步研究显示,缺少政治关联或业绩压力的党员董事长更少做出违规财务决策;而在法制环境和政治环境更好的市场中,党员身份抑制财务违规的作用被削弱,表明党员身份是正式制度的一种替代机制。最后,研究发现来自老区、有商业身份及行业领导企业的党员董事长更少开展财务违规活动,表明理念认同和声誉约束是党员身份影响董事长决策的可能机制;并且,本文证实设立党组织是共产主义文化影响民营企业财务违规的一条治理渠道。  相似文献   

17.
谷溪  乔嗣佳 《财政科学》2021,69(9):55-73
本文从信息披露违规视角探讨国企混改的治理效应并检验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企混改有效降低了上市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违规概率、违规严重程度以及违规频率.机制研究表明,国企混改抑制了信息披露违规动机,但对信息披露违规稽查概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治理情境下,国企混改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后国企混改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混改对虚假记载、推迟披露和一般会计处理不当三类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混改有效降低了股票换手率.本研究既为评价国企混改的治理效应提供了资本市场层面证据,也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混改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舞弊揭发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与证券服务机构监管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违规行为举报制度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山西省6家会计师事务所的261名审计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违规行为的举报决策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多数审计师选择不向监管机构举报,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不告发行为的处罚概率、同事及事务所忠诚困境、个人失业风险。进而本文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以及监管机构立法层面提出了完善举报制度的具体建议,期望能够促进注册会计师审计违规行为举报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对未来的审计违规行为举报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违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规模、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成员的报酬对于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起着显著的约束作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部分分离的治理形式,并不是影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重要因素。改变中国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规避中国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现状而言,更为重要。应该适当增加董事的持股比例,这样才能充分激励董事了解和监督公司运营,从而约束管理层的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声誉激励的视角研究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声誉与企业违规行为显著负相关,即高声誉的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积极履行监督职能,抑制企业违规行为。第二,细分独立董事职业经历后发现,相比于高声誉理论界法学学者独立董事,高声誉实务界律师独立董事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作用更显著。第三,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法律环境会影响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地区法律环境越完善,高声誉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大。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可得到以下启示:第一,要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促使独立董事认真履职,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第二,要加快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选聘制度,综合考察候选人的学历、声誉以及职业经历,聘请与企业所在行业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相吻合的独立董事;第三,要加强法治建设,维护良好市场法律环境,使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更好发挥作用,促使独立董事切实有效提升企业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