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刚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7):9-10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征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这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表述,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农村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了,才能说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应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出发,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与时俱进地解决“三农”问题、造福亿万农民群众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的模式各异。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由于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发展水平不平衡,新农村建设又有其特殊性,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3.
4.
吕学山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8):4-5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阳原县地处京津都市圈的西南部,长期以来处于国家重点扶持县的序列,农业人口20多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4%左右,贫困人口近9万左右。据《河北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不到100公里的张承地区还存在一个近200万人口的贫困带,8万平方公里的生态恶化区,这里的人均收入还不及北京的1/4。”面对这一严峻状况,要实现张家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目标、并健康、有序、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阳原县委、县政府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的主人,从一定程度上说,农业、农村问题都是农民的问题。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做到一切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塑造农民。一、为了农民,就是把不断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目前,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实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哪些途径和措施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增强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笔者认为,最佳和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它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和保障。同时,很多现在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都将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中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财政的大力支持。本文就如何利用公共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几点看法。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国家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总量要高与上年,国债 相似文献
10.
李刚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6):4-5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更快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所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适时之举。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河北省398位农民的问卷调查,对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影响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因素及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教育培训参与率低、培训时间短且缺乏连续性,培训渠道及培训形式相对单一。教育培训供给不足、内容供求错位、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因素制约了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更倾向于接受短期的、与所从事的主要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姬美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7):87-8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但现阶段重城市发展,轻农村发展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重视完善小城镇建设,打破城乡传统的二元结构,消灭城乡差别,使城乡呈现一体化的协调发展的趋势,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区域经济增长与人才资本成长的内在联系越发密切,而且区域人力资本变动趋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竞争力状况影响日益显著。就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而言,目前不仅日益成为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人才开发一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打造"首都经济圈"已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果,与北京形成强有力的产业对接和功能衔接;河北提出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通过对接融入首都,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彬县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陕西省彬县就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口号,财政向农村倾斜,大力建设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落实“民生八大”工程、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惠农补贴政策,保证了农村稳定和快速发展。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用于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2006年以来,全县新农村建设共完成投资8.95亿元。其中:县财政投资2873.5万元,部门包扶1564万元,群众自筹6.45亿元,项目捆绑1.4亿元,累计建成农民新居11600户7万问140万平方米。共硬化街道79公里,硬化人行道13.12万平方米,衬砌排水渠123公里。完成绿化4.3万平方米,硬化广场8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发展的农业大国,中国人口的80%生活在农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农业为基础,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不能忽视中国社会的这一重要特征。没有农民生活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顾卫兵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5):95-96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我国总体上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时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定,对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世纪70年代,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与现时的中国十分相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一五"计划,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党和国家在建国初期就提出,在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一个概念。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党校超越之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课题组 《新远见》2008,(2):34-36
成安县作为传统农业县,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诸多探索,如用先进理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现代流通,发展农业科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培训,培育现代农民等经验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