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娟 《农业经济》2007,(5):20-20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技兴农,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战胜了局部地区严重自然灾害,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保证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据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报表汇总结果,2D07年,各地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考验的情况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业、农村方面的各项政策,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使我省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科学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实行“五轮驱动”,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扬州市各地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发展村级经济的投入机制、政策扶持机制、结对帮扶机制和目标管理责任机制,为村级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氛围,全市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持续较陕发展.  相似文献   

7.
《齐鲁粮食》2008,(10):4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4元,增长近31倍,平均每年增加138元,年均增长7.1%。出台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改善农民多渠道就业环境是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三大“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我省遵循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会议,也是一次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控节奏、调结构”的信贷投放政策下,银监会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明确提出了“三个高于”的目标。同时,为支持“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审计、税务等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涉农贷款的考核关注力度。青岛银监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由于主客观原因,各机构上报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上存在一定偏差,建议从制度、执行和监督等层面加以改进,以确保这一统计口径的“纯洁性”和达到金融支农政策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六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都把妥善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许多支农惠农政策,上海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1.
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汇总结果,2005年,各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农民收入增速明显加快。一、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的基本特点据对全国37964个乡镇、639639个村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75288.70亿元,增加24115.7亿元,增长16.0%。具体看,收益分配呈现如下几个特点:(一)各行业收入全面增长在“两减免、三补贴”系列惠农政策的推动下,2005年农村经济各业收入呈现全面协调增长势头。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的行业…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提出了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了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课题。各级财政部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方略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基本方针是“多予、少取、放活”;  相似文献   

14.
广大的农民朋友们: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你们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发放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民收入年年增长,生活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5.
一、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统筹城乡发展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而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又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6.
《江苏农村经济》2007,(2):21-22
从最近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一些会议作出的重大决定和重要部署来看,2007年农林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有三大突出背景: 一是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这是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营管理》2007,(5):10-10
本刊讯 据农业部对100个县、599个村的监测统计:2006年村级财政转移支付明显增加,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道路、水利等公益性支出增幅较大,新增债务有明显增长态势,村级组织的负担加重.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突出表现在“四个受制约”上:一是受资源短缺的制约。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资源过度开发,可持续发展基础脆弱。二是受公共服务能力的制约。乡村集体财力薄弱,负债严重,同时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是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融资渠道不畅,农村资金向城市倒流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农民生、老、病、残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四是受基层组织薄弱的制约。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部分党员队伍素质不高,少数村级组织存在“无钱办事”、“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址议事”等问题。为了破解这些“三农”难题,建设现代农业,出路就在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说明,近年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依然较为落后,城乡间存在着巨大的数字差距.文章基于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程度、农村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体系、信息网络栽体、网络终端信息接收站点的建设等方面的考察,论证了经济发达地区建设"数字新农村"的可行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设"数字新农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