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蒋锐 《江苏改革》2001,(5):36-37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伸和发展,为了使农村集体使用权流转有序和规范地推行,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我省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展开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变更将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加速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嵩山 《特区经济》2006,(9):150-152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经营规模小、土地流转机动性不强、劳动力利用不充分、农户的法人资格不具备、农村中介组织缺乏、农业投入不足等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好发挥作用的核心和关键。因此,进一步明确土地产权主体、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土地流转的灵活性及保障土地经营的稳定性是解决我国当前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谷城县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自愿、依法、有偿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流转经营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一种土地管理制度。土地使用权流转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在稳定现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如何引导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健康发展,对于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秉谱  张宇  杨清 《发展》2009,(3):54-55
一、历史简单回顾 始于1978年的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30年的光荣历程。而这一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入手,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间经历人民公社解体、家庭承包经营制、农产品贸易市场化、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区域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试验、农业税费改革及农业税的取消和对农业生产补贴等一系列变迁,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韩淑梅 《中国经贸》2013,(22):127-127
土地流转是农业发展新阶段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客观选择,它在维持原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使农村土地使用权向规模经营者集中,弥补了分散经营的缺陷,挖掘土地潜在的利润。同时只有土地只有合理流动,才能提高自身的使用效益和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现行的土地运作制度,该制度产权不明晰,所有权主体虚位和易位,所有权残缺,经营效益低下。基本的思考是应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化,变“承包经营权”为“土地使用权”,统一城乡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划拨制度,实行土地产权管理目标责任制。  相似文献   

8.
薛臻 《乡镇经济》2002,(12):14-15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稳定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建国以来,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极大地激活和释放了农村生产力。然而,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行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苏州广大农村对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涌现了许多好的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式,土地流转正成为当前农村改革的一个热点。一、当前土地流转的状况1.面广量大。苏州很早就进行了土地使用权流转方面的探索,在全国刚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部分…  相似文献   

9.
《四川经济研究》2006,(10):41-43
农业企业化.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较为充分的地区.在坚持党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三权分离”的原则.深化农地经营制度改革.明确农户承包土地的财产权.搞活土地经营使用权.促进农地的流转和集中.加快农业经营主体从传统分散的自然农户向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和法人农户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的“自然农户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夏翃 《特区经济》2007,224(9):58-60
本文在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解释了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考察岳家营村发现,利用土地流转有利于发展农业规模经济和发展民俗旅游,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各个产业转移、发展农村经济,从而实现农民富裕,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机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已成为当前完善和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制度变迁角度考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无疑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反贫困法律制度完善和创新 (一)推动经济增长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首先,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经营法律制度.探索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将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资料的经营权和收益权赋予了农民,为家庭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度推动力。这一制度安排的产生和维持,是在现有其它条件约束下“农民公共选择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体现了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交易费用的降低更有利于责任制的落实。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经营制度的安排和实施,农业生产力得以迅速提高,较快地遏止和减少了农村的贫困现象。但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该制度设计的土地增产效应已经锐减,土地的生产潜力在该制度框架下已经达到边际最大值,几乎没有进一步扩张的空间。然而,在目前国家相关制度束缚下,似乎还没有更好的制度选择,只能从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手,同时探索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来寻找更为有效的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模式。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方面,需要将现有的政策性制度安排转化为法律性制度安排,依法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他们的预期,保证他们可以放心地增加投入以努力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至少要保持土地的现有产出水平。探索土地经营制度创新方面.可以考虑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赋予农民可以依法转让、设定担保的权利,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人身依附关系,盘活存量土地的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娟 《改革与战略》2011,27(7):108-110
农村土地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劳动力的高效转移,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土地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了劳动力转移中兼业经营降低了土地流转效率、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劳动力转移、创新农地流转机制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农村加快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已成为限制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土地流转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营、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也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贵州省农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小农意识浓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和土地流转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和规模。文章根据贵州省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薇  於忠祥 《乡镇经济》2005,(3):15-17,41
研究目的: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系,探索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地流转的前提;农地流转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催化剂”。研究结论:应尽快建立土地要素流转机制,实行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完善农地市场,积极培育农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发挥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功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阻滞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和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没有完善的农村社保制度,使农民很难下决心彻底放弃对土地的依附。农民工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和缺乏职业技术使劳动力市场呈现结构性失业。文章认为,改革的深入使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滞影响逐渐减弱。改革教育制度和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度是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长期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战梦霞  傅瑞  战冬梅 《特区经济》2009,242(3):185-186
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农地制度推行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就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而言,现行农地制度的某些缺陷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为此,我们应当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构建农地财产权新框架,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促进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谷城县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自愿、依法、有偿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流转经营新机制,使十地向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使农民加快向工人、向市民转变,较好地促进了土地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区建设》2008,(11):17-17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并不妨碍土地的规模经营,土地使用权仍可流转。所有关于土地问题的政策和法律,都强调以下两点:第一,强调稳定农村的承包关系;第二,在承包期内,允许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法有偿地流转土地。这里的关键是要明确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前提和主体。所谓前提,就是土地的承包关系必须稳定。所谓主体,就是已经承包到户的土地,到底是自己经营还是转让给别人经营,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为何步履艰难杜海琦/湖北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经营(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流转),既是实现农业的"两个转变",加速土地经营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又是完善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此,各级党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