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执法卡片     
其他利用合同欺诈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其他利用合同欺诈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是指除《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规定的七种合同欺诈行为以外,其他利用合同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实际生活中,合同欺诈的形式和手段花样翻新,经常变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执法实践来看,这些手段有:虚构产品销售渠道或假称包销、回收产品,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和履行合同,从中骗取财物;提供虚假但保,即以虚假的财产、权利、保证人作担保,骗取对方信任,进行合同欺诈;以联营、合伙为名订立合同,骗取对方投资;把虚假的或者没有实用价值的所…  相似文献   

2.
骗你先商量———合同欺诈伎俩曝光●潘楚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犯罪,就是在订立或履行经济合同的过程中,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骗取公私财物。他们往往隐瞒事实真相或以虚假的事实,导致对方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信以为真与之签订合同,交付财物,从而骗取财...  相似文献   

3.
执法卡片     
以部分履行骗取对方全部履行的合同欺诈行为合同欺诈与合同违约的区别合同欺诈行为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合同违约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合同欺诈与合同违约的区别: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欺诈是利用合同形式进行欺骗活动,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合同违约则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合同的履行来获得实际经济利益,其违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合同欺诈与合同违约的本质区别。2.未履行合同的原…  相似文献   

4.
目前,合同欺诈方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从我们查办合同欺诈案件情况分析,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形式:1.假冒或盗用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骗取财物。欺诈当事人不具有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采取伪造手段,虚构合同主体或者假冒、盗用他人名义与对方签订合同,进而骗取对方  相似文献   

5.
执法卡片     
发布虚假广告和信息,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行为盗用、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欺诈行为发布虚假广告和信息,利用合同骗取财物,是指行为人利用虚假的广告和信息,诱人签订合同,骗取中介费、立项费、培训费、服务费及其他各种费用的行为。这类合同欺诈案件具有以下特点:1.行为人先发布虚假广告,在广告中进行虚假宣传和承诺,引诱不特定的相对人与之签订合同;或者由中介人传播虚假信息,介绍并撮合他人与行为人签订合同。2.行为人往往与中介人串通,相互勾结,共同实施欺诈行为。3.这类案件既有虚假广告行为,又有合同欺诈行为。通过虚假广告进行要约引…  相似文献   

6.
当前,利用经济合同进行欺诈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伪造营业执照或盗用他人名义,虚构主体资格,签订合同骗取钱财;有的以紧俏商品为诱饵,乘人急需引诱对方上钩,骗取全部货款或货物;有的把他人的货物说成是自己的,使对方信以为真,签订合同,骗取货款;有的恶意串通,签订合同,非法套取国有资产等等。 合同欺诈行为具有隐蔽性、预谋性、智能性和欺骗性,因而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骗方为了实现骗取财物的  相似文献   

7.
诉讼欺诈行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犯罪手法。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提起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为手段,提出虚假或伪造证据,欺骗法院,通过法院的错误判决骗取他人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现在诉讼欺诈现象越来越多,其严重社会危害性日益突出。对于诉讼欺诈行为能否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以何罪处罚,已成为当前刑事司法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甜 《中国商办工业》2010,(18):234-235
诉讼欺诈行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犯罪手法。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提起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为手段,提出虚假或伪造证据,欺骗法院,通过法院的错误判决骗取他人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现在诉讼欺诈现象越来越多,其严重社会危害性日益突出。对于诉讼欺诈行为能否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以何罪处罚,已成为当前刑事司法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犯罪,就是在订立或履行经济合同的过程中,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骗取公私财物。他们往往隐瞒事实真相或以虚假的事实,导致对方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信以为真并与之签订合同,交付财物,从而骗取财物。一些犯罪分子公开宣称:"玩的就是合同,吃的就是合同。"于是这种"先商量"式的诈骗新招迭出,花样翻新,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的当家人不可不防。且看骗子的伎俩曝光之一:伪造证件,瞒天过海。伪造营业执照、许可证、海关和商检证明、提货单、身份证、工作证等有关证件,骗取对方信任。河南安阳市无业人员…  相似文献   

10.
特许经营欺诈的定义就通常意义上的欺诈而言,是指民事欺诈。最高人民法院将民事欺诈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在特定的条件下,主要是以欺诈方法骗取财物的数额达到规定的金额时,将构成诈骗犯罪,这被称为刑事欺诈。  相似文献   

11.
《光彩》1995,(6)
警惕经济活动中十种欺诈现象一、私刻专业银行公章、印鉴,伪造银行担保,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二、由于国家就某些物资采用专项专营及许可证管理,不法分子伪造政府批文套购专营物资。三、移花接木,签订欺诈合同。一些不法分子采取看人家的货,订自己的合同,一旦得手,...  相似文献   

12.
《华商》2014,(8):21-21
个人骗取涉“保”资金,应当严惩,但现实中,一些相关资金和资源的经管人也存在着弄虚作假和监守自盗,这种行为的危害,远甚至于个人的不轨之举。 正在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二届八次会议,拟对现行刑法等7个法律的适用问题作出解释。其中,刑法解释草案拟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属于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国际信用证欺诈的新特点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近年来信用证欺诈新特点概述 传统的国际间信用证欺诈无非是:第一,受益人伪造单据,骗取银行付款,使得开证申请人财货两空;第二,开证申请人开出假信用证,取得单据骗取货物;第三,开证申请人伙同受益人以虚假的交易作为开证理由,开立空信用证,伪造单据,共同骗取银行的打包放款;第四,开证申请人利用"软条款"信用证,使受益人难以做到单证相符,从而拖延付款甚至拒绝付款.笔者对近年来国际间信用证诈骗的众多案例研究发现当今信用证诈骗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是最值得信赖、使用最为广泛的结算方式。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特征意在减少或消除买方收不到货款、卖方提不到货物的风险。但信用证自身存在的理论上的漏洞,给不法分子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提供了机会。经常进行欺诈的方式包括:虚构交易、伪造单据,骗取货款;伪造信用证进行欺诈;买卖双方互相勾结,对银行进行欺诈;涉及承运人的信用证欺诈;利用信用证软条款欺诈。针对信用证欺诈的种种表现,信用证交易涉及到的各方当事人,包括买方、卖方和银行都要加强防范,将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合同欺诈案件具有不易发现,易与合同纠纷混淆,定性处理比较难等特点,特别当其与其他违法行为交织在一起时,给许多基层工商干部适用法律造成困难。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中,如何做到既重视对欺诈者的处罚,又注意保护受骗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基层工商部门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该关注的问题。从我们浙江省几年来的打诈办案实践看,有一些做法值得总结,但从总体上说,这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拓。一、树立信心,学会多办案,办好案合同欺诈案件一般具有隐蔽性、预谋性、智能性的特点。不法分子为达到骗取财物和逃避追究的目的,总是设法规避法律,钻法律空子。因…  相似文献   

16.
《致富天地》2006,(7):7-7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正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价格欺诈行为,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欺诈"一词在汉语中,是指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在英语中"Cheat"是骗取、欺骗、哄骗的意思;在德语中"Tauschung"是故意或恶意欺骗引起某种错误;在法语中"dolo"是恶意欺骗;在荷兰"bedrog"是欺瞒的意思。一、价格欺诈的主要表现形式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采取下列价格手段之一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8.
何谓诈骗罪     
《致富天地》2006,(5):7-7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19.
坚决打击利用经济合同进行的欺诈违法行为,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经济合同的主要职责,也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漳州市工商局合同管理系统,认真开展打击合同欺诈违法行为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剖析合同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和严重危害性,坚定打击合同欺诈行为的决心合同欺诈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部分履行合同的形式,骗取对方当事人钱财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个方面:一是行为主体是无履约诚意和无履约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二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三是侵犯…  相似文献   

20.
党颖 《商场现代化》2008,(8):286-286
合同诈骗罪是从普遍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诈骗罪,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行为手段方面,即行为人利用合同这一合法形式,骗取他人财物,并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