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将科研团队视为一个元网络,以成员、知识、目标为元素,建立元矩阵。以元矩阵为框架,分析了科研团队的成员选择路径。科研团队目标对知识存在需求关系,会形成知识缺口。在对目标和知识进行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科研团队的知识缺口识别方法,该方法不仅量化了知识缺口,而且为科研团队的成员发现和评价提供了依据。以知识学习难度和时间紧缺程度为维度,分析了科研团队知识缺口的弥补策略和成员短缺的形成机理。科研团队的现有成员以知识缺口为依据,在各自局域网中发现符合要求的科研人员,从而形成候选成员集合。以候选成员集合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寻找入选成员的算法。  相似文献   

2.
《技术经济》2015,(12):69-75
以创业团队的股权分配均等程度为因变量,建立了新企业创业团队股权分配均等性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并利用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公平与利己是新企业创业团队股权分配中同时存在的两种机制;创业者们既会按照公平原则,根据初始贡献特别是财务贡献分配股权,也会受到利己理性的影响,在先前成员关系较弱的情况下将尽可能少的股权分配给合作伙伴,此时股权会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3.
杨锴  黄诗童 《技术经济》2021,40(3):28-35
成员创新始终贯穿科研团队管理的全过程,是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内聚外联型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优势选拔方面还较少引起关注.基于优势理论视角,以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凯利方格法和DEMATEL法结合的方式,构建内聚外联型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优势选拔机制.首先,站在95名当事人立场提出知识基础、创新能力、项目经验和团队协作4个维度的内聚外联型科研团队成员创新优势要素;随后,运用DEMATEL法对重庆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引智成员创新优势进行选拔分析.研究表明:尊重个体优势,凝聚已有成员;聚合群体优势,引进外部智力;发挥组合优势,探索共享人才,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此外,对成员发挥差异化长项和增进彼此创新联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东方文化科研团队背景下,运用国内外部分成熟量表,重点探讨和测量了科研团队潜规则结构维度及其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的影响。在对重庆、台湾209份科研团队初试问卷及重庆、上海、广州、北京、台湾486份正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经项目分析、CFA和EFA分析,得出了科研团队潜规则的5维度结构,即团队形象、团队规章制度、领导行为、心理安全感、绩效奖惩。运用相关回归分析对企业潜规则各维度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地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领导行为和心理安全感与团队成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大陆数据模型中,绩效奖惩与科研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相关性不显著,台湾地区科研团队成员创新行为更加关注绩效薪酬和晋升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网络环境下虚拟科研团队成员的特点——跨地域、跨组织、跨文化,构建了高校虚拟科研团队成员选择决策指标体系。针对决策指标难于量化的特点,提出基于模糊VIKOR方法的高校虚拟科研团队成员选择的模糊多属性折中的群决策方法。利用实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基于团队动作模式的科研管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因应我国科研环境的重大变化,我国科研管理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新的挑战,从组织行为的角度出发,对基于团队运作模式的科研管理进行研究,通过对科研团队的界定,着重分析了组建优秀科研团队必须关注的六大关键因素及其层次关系,探讨了科研团队的系统管理方法,旨在于寻求科研组织中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主体创新参与意识和知识贡献精神。在团队知识创新个体成员角色划分的基础上,论述团队知识创新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分析双重关系中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并提出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差异的激励措施。团队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表明,个体成员的拟线性效用令有效努力水平与其收益独立分配,符合科斯定理的“行动有效,与利益分配无关”的思想;个体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表明,实施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差异化激励合约,其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验证了知识贡献者的产出份额、努力程度以及确定性等价收入明显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开发一项汉字检索任务,通过2×2(×2)混合实验,检验了薪酬的一次和二次分配、任务互依性对成员合作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算式和锦标赛式两种一次分配方式对成员合作影响的差异不显著;(2)任务互依性与二次分配交互作用对成员合作的影响不显著,但任务互依性主效应显著。高任务互依性任务下成员合作更好;(3)预算式一次分配与合作型二次分配相匹配,锦标赛式一次分配与竞争型二次分配相匹配,成员合作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科研团队中科研人员间的合作是基于科研引力而产生的,这种引力来源于实现个人科研目标的预期,该预期主要受科研质量、科研目标、价值观、人际关系以及相互间对这些因素的了解与信任的影响。在科研引力的作用下,科研团队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在科研团队成长过程中,科研引力的变化将导致团队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段光  杨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4):148-155
以92个团队为样本,研究了团队激励强度与按贡献分配程度对团队知识贡献和团队知识搜集的影响,以及任务互依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激励强度与团队知识贡献和团队知识搜集正相关,按贡献分配与团队知识贡献和团队知识搜集正相关,任务互依对激励强度与团队知识搜集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实地调研和考察,结合激励理论、社会偏好理论、互惠理论以及公平理论等多种理论,从激励的视角研究了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之间关系及其调节作用.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考虑科研团队成员不同异质性的条件下,这一负相关关系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在考虑到激励因子时,内部激励具有比外部激励更强的激励效果,即内部激励更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在调节效应方面,总体而言,激励能够抑制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隐匿行为,增强高校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按贡献分配将劳动与其他非劳动要素统一于生产要素,将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统一于社会贡献,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统一于按贡献分配。这一原则体现了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等时代性,把握了按贡献分配规律的必然性,是我国分配理论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评价维度,从创造主体、创造过程、创造成果和创造环境4个维度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可拓学的物元方法建立了多级可拓评价模型。最后运用实例说明了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可拓评价过程。结果表明,利用可拓评价法能得出待评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综合水平,评价结果能反映待评高校在科研团队创造力的不同维度上的竞争优势和差距。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如何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科学合理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总结以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不同团队冲突对团队创造力有着不同影响,借鉴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与冲突相关理论探讨了知识型人才适应性及适应性行为,重点分析了冲突刺激下知识型团队创造力的涌现机制以及团队冲突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得到以下结论:团队任务冲突促进了团队内部信息过滤、筛选、存储和提取,即交互记忆系统的形成;反复的冲突有助于强适应度经验的积累和重组。这两方面共同促进了团队创造力的发展,但关系冲突会破坏这一机制,对团队创造力产生负作用。最后,提出了合理引导不同种类冲突、提升团队整体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任务复杂度和互依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团队科研绩效考核方法比较复杂,其指标体系很难满足当今科研团队绩效考核的需要。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考核的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平衡灰色系统中未知信息的方法,通过某学院5个科研团队绩效考核的算例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一、股权配给作用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机理 股权配给作用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机理可描述为:融资企业股权配给-宏观经济波动-融资企业自有资本变动-融资企业的边际破产成本变动-融资企业债权融资的数量变动-融资企业资本数量变动-融资企业劳动投入量变动-劳动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变动-融资企业产出水平变动-宏观经济波动-融资企业股权配给的强弱程度变化…… .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合作博弈理论,构建多主体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博弈模型并求解,加入实际投入贡献系数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当联盟合作的各利益主体遵守契约协议选择合作时,科技成果转化的总收益和各利益主体分配的个体收益均实现最大化,且通过实际投入贡献系数的修正后各利益主体的收益更具公平性。研究结论为促进合作、设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契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关于收入分配公平测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认为对收入分配公平进行定量测度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测度方法、指标和探索用指标体系的方法测度收入分配公平度可能会成为研究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关键,将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分配并重进行测度将是研究者的最佳选择,探索一种更恰当的评价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值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