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讲,新型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农业产业化带来集聚效应,能增强区域竞争能力,促进小城镇经济繁荣;小城镇的形成依托一定产业基础,而其建设又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在西北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与互动至关重要,文章以甘肃定西的个案研究为基础得出一些结论,期许对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趋向和有效形式,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欠发达地区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与保障,金融如何支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晋宏举  王翠屏 《经济师》1998,(2):45-45,51
对农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晋宏举王翠屏农业产业化,严谨的说法就是“农业产业系列化”。简单地理解,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农业产业一体化是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徐兴远 《经济纵横》1998,(12):34-35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使我国农业走向市场,实现两个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于不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农业产业化的起步方式也就不同。本文就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起步方式进行探讨。欠发达地区已经具备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焦生辰 《经济论坛》1997,(13):28-28
在产业特色不明显、农业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临西县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认识到,打破旧模式,念活“借、引、育”三字经,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一、借优势,快起步。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形式为主要特征的农业产业化在农村迅速崛起,显示出巨大的活力。然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辐射带动力弱、销售渠道不畅等束缚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扬长避短,达到优势互补,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化的瓶颈问题,实施借龙头战略,借助外地优…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相当特殊和艰巨.尤其是当前,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为此,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组织力度,切实增加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培养造就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7.
在城乡二元结构条件下实现城乡统筹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其根本途径在于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又在于农业产业支撑体系的构建.本文通过云南保山隆阳区农业产业支撑体系实践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农业产业支撑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而说明农业产业支撑体系的建设不仅体现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具有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但目前诸多因素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为此,我们应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着力扩大就业容量,组织实施劳务输出,以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与产业特征匹配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笔者对农业产业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作了“技术-市场”两维度划分,并对比分析了山东省莱州、寿光两市的成功农业发展案例。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选择与当地农业产业的结构特征密切相关;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与产业特征相匹配能提高产业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文章拟以欠发达地区作为研究目标,对当前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定位进行了阐述,并对新形势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略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吴开平  黄镇 《经济师》1997,(11):72-73
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吴开平黄镇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重组为条件,以利益共享为前提,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方式组建和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实体或产业集团,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新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以吐鲁番葡萄产业为例,分析了它的现状和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类型日益丰富,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规模经济性和产业集聚性趋势。在对休闲农业产业化内涵进行界定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基础、市场基础、产业基础及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分析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并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各省市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指标权重,得出综合评价值,进而分析各省市休闲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及产业化类型选择。最后,提出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任青丝 《时代经贸》2014,(6):185-185
农业产业集群这一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已蕴成为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内的许多省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本地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本文对在对波特钻石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河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障碍因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曹艳  翟冬平 《经济师》2003,(12):178-179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优化三大产业的结构 ,协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的体制障碍 ,提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明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依据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以甘肃张掖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例,借鉴其他一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验,比较研究后认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张掖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主线,从产业层次、产品层次、品质层次、市场和贸易层次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助推器作用,农业产业是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更需要建构农业金融的新体系。一、农业金融的一般特性及商业银行回避农业贷款的原因分析从一般意义上讲,农业金融具有以下特点:长期性、风险性、季节性、地域性、枣碎性、生产信用与消费信用难以分清、低利率等。也正由于这些特性.基于健康经营以安全性、流动性以及盈利性原则为基础选择融资对象的商业银行,随着越来越少地受到行政干预,对农业贷款取回避态度。而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本身已十分稀缺的资金.也因诸原因向发达地…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农业劳动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断演进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对扬州市宝应荷藕产业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基于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近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要注意把握发挥特色优势、做强市场主体、完善服务体系、创立名优品牌和强化资源整合等五要素;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近阶段纵向合作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中介机构、市场)+农户”为主,“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中介机构、合作社)+农户”则是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新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组织稳定运行在于建立尊重市场作用柔性适应机制,利用柔性契约、分成契约等形式可以有效增强契约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19.
农村欠发达地区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寻找到一种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方式至关重要。本文试图运用战略管理的思维方式来探讨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方式,本文作者认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不失为一种适合农村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农民增收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云善 《经济师》2002,(2):152-153
农业竞争力低下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滑的根本原因。不断提升农业竞争力是欠发达地区面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也是农民增收的持续支撑力量。当前欠发达地区农业竞争力提升应主要采取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推进产业化经营 ,建立农业创新体系和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