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角度出发,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实现河北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从科技、人才、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整合等方面着手实现河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企业效益提高、资源节约、环境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解决经济增长动力问题,从供给领域入手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江苏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新发展意义极为重大。文章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结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法则对江苏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琰 《价格月刊》2016,(9):91-94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供给侧改革以来,国民经济各行业围绕供给侧改革开展了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结构、流通结构、消费结构的探索.对于我国物流业而言,物流总费用占国民经济比例过高,物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忽视服务内容与质量的升级,开放创新理念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物流业的发展.应该从营造更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降低物流总费用、提高物流效率、改善物流供给结构、创新服务内容与质量、推动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打造物流服务平台、提高物流行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推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物流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成为推动新经济新动能发展的重要源泉。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线。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黑龙江省是科技资源大省,在区域科技  相似文献   

5.
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文化+"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战略途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融合提供了创新思路,激发了新的消费潜力。在财政政策的扶持下,"文化+"必将使得传统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催生文化经济的蓬勃发展,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当前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正是在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找准当前的优势和劣势。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应加大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创新,营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8.
健康产业的发展关系到人们的健康水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其结构升级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主要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健康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推进健康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其健康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迫在眉睫。金融作为经济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可估量。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是经济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而资源的配置是金融的重要功能。由此可见,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一定的影响,一套健全的金融体系是产业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入手,展开深入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从而为经济金融和产业结构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经济建设的落脚点逐渐转移到"质"上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供给端的优化,要求生产高质量产品,扩大有效供给,淘汰低端无效供给。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对其资源的管理,是维持企业运营的重要职能。结合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的升级,帮助其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是未来中国经济新常态形成的重要根基。当前,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有限,环境污染与产能化解的矛盾突出,传统行业与金融行业利润相差悬殊,科技型企业发展仍然缓慢等。中国政府应优化传统产业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大力发展,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国产化,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以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商》2016,(7)
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发展,我国企业面临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我国所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进入十三五规划期后,要想保持经济的稳健发展,从供给侧着手将会是一个有效切入点,改善目前的供给失衡状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优胜劣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德宏经济发展水平较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极为不充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目前德宏州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大、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要素配置不合理、农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农民持续增收乏力等问题。通过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构建长效人才保障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合理配置农业要素,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路径选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和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产业发展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传统农业基础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等条件,呈现出相对稳固的产业结构,同时也暴露出产业间的不协调与单一产业发展畸形而使得地区命脉产业——农业发展受阻的问题。那么,从战略化角度来看,发展生态农业就成为地区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产业专业化与技术化的一种趋势,因此,对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风险分析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市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011亿元,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元大关,5年年均增长8.9%,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发展活力持续强劲,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一、五年发展改革,创新转型换新颜一是聚焦经济发展"突破口",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赢得竞争主动的根基,围绕国家沿海重  相似文献   

16.
优化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梳理近年来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获得的税收政策支持后,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为例,分析在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在存在的税收问题,提出推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税收政策建议:优化完善税制结构,增强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和针对性,完善民族地区地方税收立法权。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一带一路"南线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少数民族经济是云南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以及当前供给侧改革为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文章通过对少数民族经济的概述并建立文化产业"创意增值模型",重点论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借力"一带一路"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边缘困境,实现云南省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要在创新源头、创新过程、创新产出三个供给端齐发力,提高科技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补短板"成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存在的制度性和结构性"短板"与其它地区相比尤其明显,人才流失、人口老化等社会问题也更为严重。在党中央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思想和宏观决策指引下,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治理能力,以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大力培育人力资本是实现东北经济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党和国家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新时期同样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题。影视文化是文化产业中与百姓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分支,本文就目前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以探索和解决当代文艺影视作品供给现实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突破口,探索新时代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